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五代十國往事>第506章 石敬瑭的掙紮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506章 石敬瑭的掙紮

李從珂,原本姓王,鎮州人士,自幼喪父,與母親魏氏相依為命。魏氏夫人頗有姿色,當時(895)李嗣源掠地河朔,擄魏氏為妾,那時候,李從珂年僅十歲,於是被李嗣源認作養子,帶在身邊,賜名“李從珂”。

據李嗣源自己說,那時候,他也隻是一位低級軍官,收入微薄,窮得也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小李從珂就到外麵撿柴、挑馬糞,貼補家用。

等李從珂長大了,就隨李嗣源出征,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勞。

其中最大的一份功勞,就是在919年的“胡柳陂之戰”,那一戰,周德威陣亡,李存勖軍心渙散,李嗣源偷偷北返,而李從珂堅守在李存勖身邊,捨生忘死,終於力挽狂瀾,穩住了陣腳。當時,李存勖就想以軍法從事,將臨陣脫逃、意圖謀反奪權的李嗣源斬殺,是念在李從珂的功勞上,才饒李嗣源不死。

隨後,在922年的“德勝夾城之役”中,李從珂率領著十幾名騎兵,竟然混在後梁的隊伍中,一起退往後梁軍營,等到了營門時,忽然大喊一聲,斬殺數名後梁將士,引起後梁軍隊的混亂,隨後趁亂砍倒後梁的瞭望塔,全身而退。“單挑猛男”李存勖都忍不住讚歎道:“壯哉,阿三!”

次年(923)又與李嗣源千裡奔襲,率先攻入汴州,滅亡後梁。李存勖在汴州城外拉住李嗣源的手,說道:“複唐社稷,卿父子之功也。”

《舊五代史》對他的評價是:勇,悲,怯。分彆對應著李從珂的三個曆史時期。

年輕時作戰勇猛無敵,出入敵陣,“何其勇也”;當政時卻無治國之才,任用了盧文紀、薛文遇等一幫庸才,且時局不利,天命不佑,“良可悲矣”;最後禦駕親征之時,畏懼石敬瑭之兵鋒,畏懼契丹之強盛,以至於在洛陽城外涕淚沾襟,“何其怯也”。

石敬瑭從灰燼中搜尋到李從珂的遺骸,次年三月,葬於徽陵。石敬瑭在入主洛陽之後,就宣佈將李從珂廢為庶人,但曆史還是給了李從珂較為公正的稱號,《舊五代史》稱之為“末帝”,《新五代史》稱其為“廢帝”,總之,是認可了李從珂一代帝王的身份。

不以成敗論英雄。不管怎樣,一國之君麵臨滅亡時,或是逃亡或是投降,而能做到自殺殉國的,畢竟是少數。李從珂也許冇有經天緯地之才,定國安邦之策,但他有君王死社稷的骨氣。是條漢子。

洛陽迎來了它的新主人,後晉高祖石敬瑭。

石敬瑭的皇位因契丹的強勢介入而變得異常弱勢。自明宗以來,我們就常說明宗李嗣源是弱宣稱,還要麵對嚴重的朝廷赤字,所以李嗣源表現得非常弱勢,處處妥協;李從厚、李從珂所麵臨的處境比李嗣源還要艱難。

而如果跟石敬瑭比起來,他們簡直過得不要太舒服。

政治上弱宣稱、經濟上財政赤字嚴重、軍事上藩鎮割據……除了這些標配的困難外,石敬瑭還多了一道枷鎖:認賊作父。在外交上低人一等,不僅要每年孝敬自己的契丹爸爸,內政上還要被契丹爸爸指手畫腳。

在外麵,契丹人把他當兒子;在國內,臣屬們把他當孫子。石敬瑭入主洛陽後,不但不敢搞大清洗,什麼“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大家開心就好,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降將們居然反過頭來欺負石敬瑭。

麵對來自四麵八方的欺辱,石敬瑭半個屁都不敢放,處處賠笑臉。

仿照前文對耶律德光“本紀”的總結,我們也可以簡單概括一下石敬瑭“本紀”的內容:

1,嶽父萬歲

2,契丹爸爸萬歲

3,平叛

4,叛將也萬歲

如果當你捧起《紅樓夢》,對“一把辛酸淚”冇有共鳴時,請換本《舊五代史》,讀一遍《晉高祖本紀》就可以了。

下麵我們就將進入五代中的第三代——後晉,看一看“兒皇帝”的痛苦掙紮。

一,政宣

石敬瑭集團最迫切的,就是為石敬瑭尋找一個看似合理的法理依據,也就是幫“漢奸”洗白。

他們下足了工夫:

1,閔帝“遺詔”

李從珂鳳翔叛亂時,朝廷軍首戰失利,李從珂乘勝利之餘威,向洛陽逼近,李從厚於是命令石敬瑭勤王救駕。

對於上述這段曆史,石敬瑭的政宣團隊是這樣粉飾的:

“……閔帝急詔帝赴闕,欲以社稷為托……”

可隨後,在對“衛州事變”的解釋中,雖然隻用了寥寥數十字,就把石敬瑭說成了無辜的傻白甜,把臟水全都潑給了李從珂,但與前文“欲以社稷為托”的說法卻產生了BUG。

總之,閔帝李從厚是明宗李嗣源的合法繼承人,他既然“欲以社稷為托”,那麼石敬瑭也就是後唐江山的唯一指定合法繼承人嘍。

2,降生異象

身為一代帝王,如果出生的時候冇有異象,怎好意思入選“本紀”?石敬瑭出生的時候自然也要走近科學。

石敬瑭的出生還算比較平和,隻是簡簡單單地用了十個字,“時有白氣充庭,人甚異焉”。產房忽然成了仙境,宛如86版《西遊記》中的天宮。

3,此乃天意

3.1古木天書

據說在30年前,朱溫篡唐的時候(907),潞州李思安上奏,說在潞州壺關縣庶穰鄉,有村民伐樹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怪事,一棵樹自行倒下,然後裂成兩半,裡麵竟然寫著六個隸書的大字——“天十四載石進”。

村民上報給了李思安,李思安又上奏給了朱溫。朱溫彙聚了各路高人,分析研究,《走近科學》,然而無人能知曉其中喻義。於是,朱溫便將此天書藏於內府。

一直到了三十年後的今天,石敬瑭稱帝入洛,終於有“高人”參透了天機:“天十四”中,“天”與“四”各去一半,再組合起來,就是“丙”字;“十”與“四”同理可成“申”字,石敬瑭稱帝的那一年(936)恰巧就是“丙申年”。

“載石進”就不用解釋了。所以天書的意思就是丙申年,姓石的當皇帝。

另有解釋說,從李存勖建號到李從珂**,後唐政權持續了正好十四年,所以“天十四”的意思就是說後唐的保質期就是到今年,並且“進”的意思就是“晉”,所以天書是說後唐政權在今年會被“大晉”政權所取代。

總之,早在朱溫篡唐的時候,老天爺就在潞州給天下人出了一個腦筋急轉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