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五代十國往事>第520章 對遼“金融戰”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520章 對遼“金融戰”

天福七年(942):

這一年的春天開始,全國大旱,且伴隨著嚴重的蝗災,這場蝗災持續了整整一年多,“天下諸州飛蝗害田,食草木葉皆儘”,莊稼顆粒無收。

旱蝗相繼,導致百姓大量流亡,餓殍遍地,潼關以西地區,饑民的死亡率竟然高達驚人的80%!(關西餓殍尤甚,死者十七八)

這一年的6月,石敬瑭就駕崩了。也正是因為這一輪的災情,“晉祚自茲衰矣”。

4,經濟改革

石敬瑭在進入洛陽之後,快速而簡潔地清算了“李從珂集團”,隻誅“三大惡人”,其中就有李從珂的錢袋子——張延朗。

可是很快,石敬瑭就有些後悔殺死張延朗,因為精通財會製度的人少之又少,偌大的朝廷,居然找不出一個“判三司”的合適人選。

最後,經過一個月的物色,終於讓皇城使周瑰擔負起了這個重任。

桑維翰給石敬瑭定了一個基調,那就是哄契丹、促生產。中原王朝擁有著驚人的自愈能力,隻要外部環境相對穩定,生產經營有序進行,就一定會渡過難關,實現複興。

所以石敬瑭的一係列善政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思路來展開。經過一段時間的恢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已經直追“明宗盛世”。

在這種情況下,石敬瑭開放了“農禁”,即允許民間私自打造農具。

封建時期有種說法,叫“寸鐵為兵”,各種鐵器都是要上報官府備案的,以防止有人用農具打造兵器鎧甲。在某些特定的曆史時期,對於民間鐵器的監管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比如五戶共用一把菜刀。

敢於開放農具,讓老百姓自由打造鐵器,表現了政府的充分自信,以及經濟發展的蓬勃向上。

在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中,對生產資料的嚴格管控,會嚴重遲滯經濟的發展。

天福年間,隨著石敬瑭不斷地減稅、免稅、釋放勞動力、鼓勵開荒等政策的頒佈,出現了生產資料的嚴重短缺,於是,石敬瑭與時俱進,開放了農具的禁令,促進了經濟的恢複和快速發展。

開放農禁,還不是最瘋狂的,石敬瑭最瘋狂的、也是被世人詬病最多的一個舉措,是開放了“錢禁”,即允許民間私造貨幣。

政府允許民間印假鈔……這是表象,也是被人們誤會最深的地方。

“錢禁”開放了半年多,就被宣告作廢,重新禁止民間私鑄。這也是被後世學者當做有力證據的地方,批評石敬瑭不懂金融,亂搞一氣。

冇那麼簡單。我們極有可能是冤枉他了。

在前文講高駢搞崩潰西川經濟的時候,提到了“短陌錢”,繼而引申了部分金融學常識,例如“錢荒”。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和金融市場的快速運轉,“錢荒”是必然產生的結果,而“短陌錢”就等於朝廷以政府信用為抵押,發行“影子貨幣”,憑空創造了虛擬貨幣。

隨著天福年間的經濟復甦,到了天福三年(938),“錢荒”的問題愈演愈烈。於此同時,契丹對後晉的經濟盤剝也加劇了這一金融困境。

契丹在中原設置了“回圖務”,掌管契丹與中原的貿易,相當於今天的外貿部的駐外辦事處。在當時,外貿主要由政府牽頭,主要是在邊境地區,設置諸如“榷場”之類的特殊交易所,負責與外族貿易。

外族使團通常會趕著牛羊駱駝,帶著外貿商品,在這類交易所中與中原商人進行貿易,特彆是國家層麵的大宗商品,中央政府以這種方式既能穩定物價,保護國內經濟秩序,又能控製戰略物資的流失,一舉多得。

當契丹擁立石敬瑭建立後晉之後,這種局麵發生了變化,主導權從中原王朝手中喪失,改由契丹人主導。

契丹在中原境內設置回圖務,是對中原王朝的經濟侵略,嚴重影響了中原王朝的外彙管製,從而影響中原的金融秩序。使得中原成了契丹的經濟半殖民地。

其負責官員名為“回圖使”,後晉建立之初,契丹任命喬榮為回圖使。喬榮原為河陽牙將,隨趙德鈞、趙延壽父子投降契丹。前文提到過的閩國貨物被後晉扣押,契丹無理乾涉,命石敬瑭釋放閩國使節,被扣的貨物就由喬榮負責轉運到契丹。

實際上“回圖使”大概就相當於清末的“買辦”,表麵上是貿易官員,實際就是經濟侵略的排頭兵。因為他們維護的不是公平的貿易秩序,而是契丹的利益,必要時候,甚至不惜損害中原王朝的主權。

回圖務的設置,可以讓契丹不受任何阻礙的攫取中原財富,同時向中原傾銷大量劣質商品,低買高賣、強買強賣。

貨幣、彙率等,是一個國家的金融高邊疆,絕對不容許被外部勢力控製。殺人於無形,滅國於無影。

在契丹貪婪地吸血之下,中原王朝貨幣嚴重短缺,用以流通用的銅嚴重匱乏。

對此,石敬瑭想出兩個辦法。

其一,是“禁銅器”。

禁止民間把銅錢熔化,鑄造銅器。這樣就可以輕微地緩解“錢荒”問題。但這是治標不治本,因為造成“錢荒”的根本原因是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契丹的經濟侵略,而不是老百姓把銅錢鑄成銅器。

隔靴搔癢,成效欠佳。

於是,就有了第二招,開放“錢禁”。

天福三年(938)11月,下詔,允許百姓私造銅錢,以“天福元寶”為文。老百姓隻要有銅,就可以自己鑄造銅錢,隻要上麵寫著“天福元寶”,就可以流通,與朝廷發行的貨幣等值流通。

12月,再下詔書,命令天下無論民間還是官府,凡是有銅器的,如寺廟的銅像等,一律鼓勵鑄造成銅錢。

半年後(939年7月),下詔停止民間私鑄。理由是總有刁民想害朕,民間總是製造“假幣”,在銅錢裡摻雜鉛、錫等雜物,並且鑄造的銅錢很薄,所以予以取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