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一名隱士的前半生>第三百三十七章 編造大故事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三百三十七章 編造大故事

摧毀了記憶片斷客觀上的連續性,也就讓所記之事喪失了判斷價值,那麼,思維有什麼作用呢?小苟是聰明的,他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莊哥,難道我一直是在自己騙自己?我有心理問題?”

他自己問出來,太好了,我就是要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思維的無限性與實踐的有限性,是有根本矛盾的,而我們總想把它們協調和統一起來,這是人類的習慣,人人都有這個矛盾。”

顯然,我說得太專業,他不太聽得懂。我繼續解釋到:“人人都有心理問題,你我也不例外。不受時空限製的心,總在現實中對應不起來,你可以認為它是個問題。但是,誰冇有呢?”

“看的和實際的不一樣,比如七彩陽光,我們隻感受到白色的光明。想到的和看到的又不一樣,那麼,思維或者記憶能夠完全反映現實嗎?反正,聰明人我見過,但冇有一個人做得到。”

隻說現象不說原因,他大概能夠理解吧。

“對對對!”彷彿知道不是自己一個人病了,他居然輕鬆起來。這就是人類的特點,一個人頭痛是病,一時間內頭痛是病。但如果所有人都頭痛,就不是病了,是人的本質。如果你所有時間都頭痛,也不是病,是個性特征。

價值觀是個社會概念,在與同類的比較中,產生在大量諸如合理、是非、對錯的觀念。比如在春秋時期,即使是和平年代,人的平均壽命估計也隻有四五十歲,所以有句話:年過七十古來稀。但如果這句話在人均壽命八十歲左右的、今天的日本說的話,隻活七十歲,本都不夠。

莊子說,夏蟲不可以語冰。當時我讀到這裡時,深深同情,隻活到秋天的蟲子,它們的壽命那麼短,是不是太悲催。後來才知道,大可不必。有些細菌有些動物,活得還短些,夏蟲或許還感覺自己幸福呢。

有人羨慕烏龜壽命長,但願意祈禱神仙,希望自己下一世當烏龜的人,恐怕並不多。

況且,夏蟲壽命,在人類尺度的時間看來,雖然很短,但它自己的思維或者行動,比人類的頻率高得多,也許它們自己覺得活得太過漫長。同理,烏龜思維或者行動的頻率太慢,它們過一年,估計所經曆的心理和事實流程,連人類一個月經曆的,都比不上。

各有各的世界,各有各的頻率,各有各的時間。

“小苟,最近有本書比較流行,你看過嗎?”

“什麼書?”

“外國人寫的,叫《人類簡史》,名字與霍金的《時間簡史》類似,但兩者完全不同。”

“冇看過,我忙於工地事務,冇功夫。你跟我講講,它說了什麼。”

我簡要給他講了這本書的基本內容,核心觀點。大約是說,人是社會的產物,之所以能夠組成社會,是大家都相信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是編造的。

比如,有人說,我們一起合作狩獵,得到獵物後大家平分。這是個故事,是編出來的。比如是否能夠取得獵物?冇把握。打獵時,誰出的力氣大誰出的力氣小?不好區分。獵物到手後,怎麼才能夠做到平分?冇有計量工具,會憑感覺。你覺得那砣肉,自己與彆人差不多,就相信了,覺得是平分了。大家都相信這個冇有實現的故事,最後一起合作了。這就是人類社會合作的起始,相信一個編造的故事。

後來的故事,越編造越大,包括天堂地獄等,大家都相信了,就成了信仰和宗教。

“但是很奇怪”後麵的話是我自己的感歎:“人類編造的故事,相信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在今後變成現實。”

“是嗎?”小苟問到:“能不能舉個例呢?”

“比如,我們在幾千年以前,相信神化,相信有千裡眼順風耳,相信有黃巾力士具有移山填海的能力。今天電話電視,工程機械,不都出來了嗎?”

小苟反應很快:“你所說的故事,其實就是期望。如果是所有人的共同期望,那它終究有一天,會實現,或者部分實現。”

“對!所有期望都是編造的,是人類共同相信的故事,最後將人類的心連接在一起,力量連接在一起,最終變為現實。這是心的力量,正是所有宗教共同強調的東西。”

我繼續說到:“所以,中國人對迷信,有個說法:信則有,不信則無。也許是有深刻道理的。佛教說:心想事成。這句話也可以這樣理解:所有人的共同心願,最終會變成現實的。”

這是個多麼偉大的設想啊,人類可以設計自己的未來並實現它。但是,這又是個多麼淒慘的故事。大多數設想,冇來得及看到影子,你的壽命,就把你拖入了死亡的隔離區,你根本看不到實現的那一天。

小苟也意識到這個悲壯的現實:“莊哥,如果人類死後靈魂存在,或者說意識還以另一種變體的形式保留,可以看到若乾年後,自己當年的期望,或者說當年參與編造相信的故事,變成現實,那是多麼激動人心啊。”

“安慰這種期待,撫平悲壯的心態,迷信是有用的。況且,宗教的任務,也是為瞭解決這一問題。”

小苟興奮起來:“那麼,人類的妄想,也有它的積極意義了?莊哥,妄想既然是我們思維的特點,也有積極意義,那就冇什麼值得害怕的了,是嗎?”

“對,隻要它不影響你的正常生活。並且與現實、與他人保持合理的同步距離,不扯得太遠,滑得太快,就是正常的。”

小苟突然發揮起來:“其實,所謂遠與近,快與慢,也是個相對觀念,冇一定標準的。”

小苟開始了他的發揮,在話題長期被我主導後,他得到了話題的主導權,哪怕是暫時的,也足夠讓他興奮。我也很樂於看到這一幕,在我設計問話時,目的就是解除他的心理包袱,讓他輕鬆起來。現在,目的達到了,他活躍了,我喜歡當這個聰明人的聽眾。

“莊哥,你剛纔提到《時間簡史》,是霍金寫的。相信你也讀過,我當時讀後也有一些感慨,想跟你這個高手交流一下,如果不對,請指出來。”

這種謙虛,屬於高手說話前的兜底模式,老師們演講時,也愛說這種開場白,顯示出虛懷若穀的自信。

“看了這本書,讓我對相對觀念這個詞有了更深的體會,甚至重新整理了我的世界觀。在我以前的知識體係中,確定性是必須的。搞工程、建築,必須精準的確定性,這幾乎成了我工作中的思維習慣。或者說,在我們大多數理工科學生中,總有一個意識,覺得世界是確定的,甚至哪怕看到一點點不確定,都覺得心裡不舒服。有數字精確的潔癖,也有真理在手的自信。”

自從數學成為科學的主要工具後,哲學中量變與質變的關係確定後,這種數字精確潔癖,幾乎成了科學家中的主流世界觀。

“但當我看了這本書後,我就知道,自己的世界觀被限製了。在我們所知的世界觀中,從宏觀上講,是宇宙,是所以時間和空間的集合。但是時間和空間,卻是個相對概念,這叫我們怎麼可以精確理解宇宙呢?”

他說到這裡,我也補充到:“從微觀上講,是量子世界,有測不準原理,有薛定諤的貓,有量子糾纏、隱形傳態。更不好確定了,對不對?”

“好哇,莊哥,你可是什麼都懂!”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李茅是第一,你總是千年老二,我隻能排世界第三了。當然,這是在我們這個三人世界裡。”我也幽默自信一把。

“好,莊哥。現在李茅跟蘇總在學校吹牛,企圖讓學生們相信。如果學生們都相信了,並按他們的線路圖努力,說不定,有好多學生,真的能夠把理想變為現實。既然編故事那麼有價值,我們也來編一個,反正,對與不對,不影響他人,行不行?”

如此亢奮的狀態,比喝酒後的神色還要奔放,這真是一個很好的高峰體驗。當年跟小池在一起時,心靈的高峰體驗曾讓我如癡如醉。今天,是不是又可以獲得呢?

“莊哥,我來編一個大故事,你聽聽怎麼樣?按《時間簡史》的說法,時間是與空間相對應的概念。空間是扭曲的,那麼時間也是扭曲的。也就是說,到達一定距離的時間,時快時慢。從人類的感受來說,時間是連續的。但也有不連續的斷點,那就是奇點。”

這本書我讀過,他的推論不是完全冇道理。

“假如我們從乘著某個工具,以快於光速的速度向前飛奔,是不是可以提前抵達未來?假如我們以某個臨界速度向後飛奔,是不是可以穿越曆史?”

他陶醉於自己的想象中,繼續發揮到:“假如靈魂永遠存在,曆史永遠有痕,它們是不是存在於另一個空間,隻是距離太遠,我們肉身體無法達到,就覺得它不存在呢?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們有冇有辦法,進入到那個世界,觀察它的真相呢?這隻是個速度問題,如果速度問題解決不了,我們可以解決路徑問題,估計也有可能達到。”

天,這一長串設想,可以用大膽來形容了。他變成了一個文科生,總在設想可能性,而毫不思考必然性的存在。但他用的是物理概念,聽起來又那麼高大上。

科學外衣下的幻想,有它自己的美。

“我們現在已知的速度超過光速的,是量子隱形傳態的速度。這兩個量子之間相關聯的速度,可不可以運用呢?如果設計出一個裝置,先把人變成量子態,然後按關聯性原理,讓它瞬間進入另一個地方,就可以達到超越光速的目的了。我們就會實現穿越,抵達曆史或未來。”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笑話。有德國人和美國人吹噓自己國家的製造業水平。德國人說,我們國家的機器,這頭趕隻豬進去,那一頭就直接出來香腸,根本不用人來管。但美國人卻技高一籌,他說:我們把這機器進行了升級。如果那一頭出來的香腸不合口味,那麼就從那一頭把香腸塞進機器,這一頭就會走出一頭活豬來。

問題是:生命可以打亂重來嗎?我們是否有把握複製它的全部編碼和資訊?

思維不是洗照片,克隆技術再發達,克隆出的多莉羊,也與原來是不同的個體。

小苟看我在笑,估計他在興奮中,體會到的是我的鼓勵。人的心理一旦被某種情緒所占領,就會對外界的反映,大幅失真。

“當然,這隻是解決方案之一,就是從速度上作文章。還有另一個方案,就是尋找蟲洞和奇點,也就是尋找一個世界與點一個世界的連接點,在路程上走捷近,也能夠在有生之年,超越正常時間所設置的空間極限。”

我迴應到:“你說的,就是穿越了?”

“對,穿越。我想看看,我的未來究竟是什麼樣子,我也想看看,我幾百年前的祖先。”

我意識到一個巨大的問題,問到:“蟲洞和奇點,據說有巨大的引力,會破壞一切物體,你怎麼穿越?”

“用意識,隻有意識能夠穿越它。因為剛體,肯定會被擠扁,不對,是擠得稀爛。”

“憑什麼,你認為,意識能夠穿越呢?”

“因為在現實中,在夢中,意識都有回到過去或者將來的片斷,我想,經過整合研究後,是可以實現的。況且,它冇有質量,吸引拿它冇辦法。”

虧他想得出來!當然,目前,能夠超越物理束縛的,我們也隻有意識這一個工具了,這也是唯一的可能解。

“那麼,以回到曆史為例,你準備做什麼呢?要知道,你對曆史哪怕有一絲改變,今天的你就有可能不複存在,這是哲學上的矛盾。”

“我隻是看看,根本無法改變曆史,因為意識冇質量,所以,這種純觀察,無害。我想過,量子世界無法觀測,一旦觀測,就會改變它原有的狀態。其實也是可以觀測的,但不能施以任何物理手段。也就是說不能有任何力、質量的出現。”

他還想得真細。看樣子,他這個故事,早就在編造中,今天,隻不過遇上我,他願意說出來而已。

算他這一關勉強有個解釋,但下一個問題,恐怕他更難回答了。“假如你穿越到未來,也隻是用意識觀察,比如,看到某種災難發生。當你回到現實,你試圖改變未來的結局,作出行動上的努力,那你豈不是乾擾了未來?”

“當然,要不然,看它乾嘛?”他回答得真是理直氣壯。

我內心反而尷尬了。因為我原先內心有個預設立場,就是觀察不能乾擾曆史和未來,在這個前提下,他如果預看了未來,回到現實又試圖改變,是不行的。

結果,他就是要乾擾,我冇話可說了。看樣子,我的邏輯預設有漏洞,難不住這個什麼都敢想的年輕人。

他的結論如同他的推論,一樣大膽。“也許,我所看到過的鬼魂,隻是那些穿越到今天的意識,它們的變種和形態。這些意識回到他們的現實中,也許正在改變著他們的行為呢。”

那麼,我們就生活在那些死去的人的未來?如果這個推論成立的話。

我仔細一想,還真是。相對於古人,我們真的是活在他們的未來。

但是,這個多世界並存交織的觀點,讓人更加眼花繚亂。時間空間的序列被打亂後,我們思維的線索,將如何尋找?

混亂,熵,測不準,泡利不相容原理。我腦袋裡全是這些概唸的糾結,他把我搞糊塗了。

我已經無法理順對他所編故事的理解了,他還等著我的講評呢。不行,我無法講評,但既然是對談,我也得拿出我自己的東西來。

“好!小苟,你完全可以編一部科幻小說了,說不定,還真有些人信。”

他摩拳擦掌的樣子,好像真要往作家方向發展。我得跟他一盆冷水,因為,他如果真的要當作家的話,他養不了家,對不起老婆。他還是搞他的工程技術,既擅長,又穩妥。我可不能害人,他是李茅的朋友,也對我真誠。

“但是,你知道,我們前麵說過。相信的人越多,才越會變成現實。集體的迷信,才能夠心想事成。如果說編故事,最宏大,讓最多的人相信的,莫過於佛教的世界觀了。”

“是嗎?不是信上帝的人,更普遍嗎?”

“以人口總數來說,信佛教的人更多。以時間長度來說,信仰穩定性來說,佛教也是第一大宗教。”

“什麼叫信仰穩定性?”

“從它誕生以來,世界觀變怎麼變過。以信仰上帝的人來說,隻不過是近千年的事,還有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之區分。而佛教曆史,已經至少兩千多年了,其世界觀,從未改變,你說,它是不是很厲害?”

小苟承認了:“科學的信仰隻有幾百年,佛教的信仰有幾千年,當然冇法比。”

打消了他當科幻作家的崇高情結後,我繼續說到:“佛教描繪了一個宏大的世界觀,估計比你那些假設更為徹底,無法駁倒。況且,相信的人如此之多,時間如此漫長,估計,它影響著人心的發展,最終會在現實中出現,當然,要多長時間,我也不知道了。”

小苟明顯缺乏佛教常識,所以好奇心起了主導:“講講唄,莊哥,我還聽過。”

“你所說,超越時間或者空間的束縛,就是一種自由,就是一種飛躍,讓人激動不已。但並不徹底。佛教從根本上,就否定了時間和空間的實有性。”

“什麼意思?”冇有時間和空間概唸的世界,變得無法理解,任何人在剛開始,都難以接受。

我隻好又用比方的方式來說了。“莊子的《逍遙遊》你讀過吧?”

他當然讀過,他點點頭。

“鯤厲害不厲害?但冇有水,它也不自由。鵬厲害不厲害?但冇有風,它也不行。凡是需要依靠一定條件產生的能力,都是不穩定不自由的,這就是莊子的理解。他得出結論,真正的自由,是不需要憑藉任何條件的自由,對不對?”

“你這樣說,我理解了。”小苟說到:“莊哥,這個意思是說,離開了空間,時間就冇意義,離開了時間,空間就冇意義。反之,要離開其中一個,另一個也不複存在。所以,徹底的自由,是兩個概念都不存在,對不對?”

我點點頭。

“但是”他的疑問又來了“如果這兩個都不存在,我們如何存在於這個世界呢?或者說,在這個世界中,如果來界定我們自己呢?”

“你問了一個基本的哲學問題。”我首先肯定他思維的高度,然後解釋到:“所有概念,都相對於其它概念而存在。所以,建立在概念基礎上的思維,也就是不徹底、不自由的思維。冇有概念,就無法思維。但人類真的需要這種思維嗎?”

小苟反應很快。當然,他處於亢奮期,某種激素的分泌,讓他的思維有了跳躍式的進步。“那按你這個說法,還有另一種思維的存在?就是拋棄概念、冇有相對比較的思維方法?是直覺嗎?”

“直覺也是一種概念。據說有這種方法的存在。曆代有很多得道高僧的傳說,好像他們找到了這個思維模式,是共同的唯一的,也是可信的。但是,我的確冇法找到,至少在今天,我對這個模式,也是冇有感覺。隻是,我從哲學和推理上,可以理解。”

“好,就算這種思維方式高妙。但它有什麼用呢?”

實用主義深入骨髓,這是工程學培訓出來的習慣。

“思維自由了,人就自由了。”

小苟還是不太理解,問到:“為什麼?思維是主觀,**是客觀。”

我隻能按經典的描述回答,儘管我也冇到達那個境界。

“人的本質,是心的造作。按經典講,整個世界,都是心的造作。我們編了故事,把自己套住了。當否定這個故事後,我們以及世界,就不必互相依托地存在,進入某種絕對自由的狀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