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一名隱士的前半生>第四百三十章 結隊拜神仙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四百三十章 結隊拜神仙

“老師,你這個說法有問題,未必除了那兩種情況,就冇人學佛了嗎?”

“小哥子,不是我吹,有冇有我不敢說,但是,我還真冇碰到過。彆說那些進山拜佛的,我碰到過不少,就是山裡的和尚,我也拉過好多次的。”

反正時間也長,我倒想聽聽他的描述。

“反正我不知道那算不算真和尚,人家也是剃了頭的,穿黃衣服。人家跟平常人一樣的,打車給錢,有手機的,但他們在車上說的話,也跟我們平常人一樣的。我聽過幾次他們在車上的談話,冇覺著跟我們有什麼不同。當然,我瞭解得也少,他們大和尚都有專車的,搭我車的人,也算不上什麼高僧。”

“你是說哪個廟子的呢?”

“哪個廟子,都差不多吧。都是旅遊點,遊客拉去,返程的時候,帶和尚回來,他們要講價便宜點,也就便宜點了。總比返空強吧。也有不講價的和尚,倒是有錢,也有不用找零錢的,當然這是少數情況。”

“據你的觀察,哪個廟子的香火最旺呢?”

“這個我可不敢說,畢竟我不是專門跑廟子的私家車,我是正規出租公司的車。我們都跑城裡,當然,接到長途的活,也很高興,畢竟跑一趟,今天的任務就完成一半了。香火這事,一陣一陣的。初一十五的好些,還有什麼菩薩的生日成道日什麼的。你要去的縉雲山,最近有一個原來冇聽過的廟子,好像很多人去。我看,好多學佛的人都喜歡往那裡湧,但那裡不是旅遊點,很奇怪。”

這引起了我的興趣,要說廟子,全國都是。昨天去的羅漢寺,還是佛學院所在之地,但不接納我這種自願學佛的。我想,天下學佛的人這麼多,肯定有地方的。

車子走了好一會,估計離縉雲山不遠了,我忽然看到,前麵有一支隊伍,步行走在公路邊,很有秩序的樣子,許多人都揹著土黃色的布包,一看,就是學佛的那種。

“對對對,就是他們,我說的就是他們。最近,老有人往那個廟子去,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

離開部隊以來,我很少見到這種集體行軍的場麵,雖然他們穿著各異,但統一的布包,有序的隊伍,確實感染了我。我突然想到,這是一個機會,說不定,他們所去這處有一個大師,才能夠凝結成這麼好的隊伍吧。

我決定加入,這一支主要由中老年人組成的隊伍。他們可以走過去,我必定行。

我讓司機把車子往人群前麵開一段,停下來,我下車,攔住一個老頭,雙手合什,問到:“老師,你們這是要到哪裡去呢?”

“雲岩寺,拜菩薩。”

“怎麼這麼多人呢?”

“有法會,我們是個組織的。趕明天的法會,今天走過去。”

“不包車嗎?你們這把年紀,走上去,精神好呢。”

“拜佛要誠心嘛,路都是走過來的。我們平時上山,都是走,冇事。何況,這麼大的團隊,怕什麼呢?”

看著這些老人臉上的堅定神色,我彷彿得到了振奮,彷彿他們內心中有一種精神,能夠感染到我。

“我跟你們一塊去,行不行呢?”

“歡迎歡迎,人多力量大嘛,何況是年輕人,比我們強得多。你真要去,我就跟我們張師兄說一下,請問,師兄貴姓呢?”

佛教裡,把一樣學佛的居士,不論男女,都互稱師兄,畢竟本師都是佛祖,稱兄表示尊重。

“謝謝你,麻煩你了,我姓莊,師兄貴姓?”我也跟隨他們的稱呼習慣了。

“我姓向”。

我又對他合個什,他還了禮。我返回車中,給司機給了二百塊錢,比表上多了幾十,不要他找了。拿了行李下來,背在身上,在路邊尋找向師兄。而出租車返回時,司機打開車窗,一邊慢行一邊對人群喊:“重慶重慶,優惠優惠,回不回去?”

冇人搭理他,大概近百人的隊伍,專心趕路。向師兄的聲音在喊:“莊師兄,莊師兄。”

我快步向他走去,他轉身給我介紹了一個人。這是箇中年婦女,微胖,眼光很精明的樣子。“介紹一下,這是莊師兄,這是張師兄。”

我們互相合什行禮,然後聽向師兄說到:“我是打頭的,我到前麵去了。莊師兄,你跟張師兄一起走一會,她要跟你說話。”說完,向師兄就快步向前趕,我發現,他背的布包,在他快步行進的過程中,總是向背後兩邊甩,估計,包帶子太長,要不,是包裡的東西比較輕。

張師兄讓我走在她的身邊,我覺得不太好。畢竟整個隊伍都是一字形的,我一個人在外麵,既不像這個隊伍的一員,也讓我聯想到部隊的隊形。

在部隊,一路隊形向前走時,如果有一個人在隊伍外麵,且處於隊伍相對中間的位置,那這個人就是指揮員。

“張師兄,我還是跟在你後麵好了,你說什麼話,我都聽得到。”

“也行,公路不寬,如果有車子來,走裡麵反而不安全。”

“莊師兄是什麼時候學佛的呢?”

“我不能算學佛的,以前看過不少書,也練習過基礎的打坐,但冇有皈依過,也冇受過戒,所以,不算學佛的。但是,這次,我倒真是想開始學佛了。但不知道跟哪個學,佛學院不收我們這種社會人,所以就瞎撞。看到你們隊伍整齊雄壯,就想跟你們一起了。”

她回頭看了看我,雖然整個身體歪著,但走路的方向和平衡感並冇受影響。我覺得,她的身體狀態,還是蠻好的。

“你是哪裡人呢?”

“我達州的。”

“你這麼年輕就嚮往佛道,比我們強多了。我們這臨死抱佛腳的人,成道也難,積累點福氣罷了。”

“張師兄謙虛了,我看你身體精神都很好,又能乾,肯定是高手。”

“年輕人就會說話。要說是高手,我們今天去的雲岩寺,那裡有個師父,纔算是高手。你有緣分,剛開始學佛,就碰上他,恭喜恭喜,阿彌陀佛。”

這什麼說法,恭喜是民間的,佛號是出家人的,這兩者一起來,也算是體現了居士在家修行的特點。

但是,她一說到那師父,並用高手這個詞,讓我很興奮。難不成,這麼快,就跟高手有緣了?如果第一次真正進山學佛,就遇上真正的高手,這也太神奇了吧?

“師兄,你說師父是高手,能不能介紹一下呢?”

“當然了,你既然是跟我們一起上山的,我肯定要在師父麵前介紹你的。冇問題,我上山,第一件事,就是帶你找師父介紹。師父還給我一點麵子,畢竟,從開山以來,我就在那裡服務。”

“開山是什麼意思?”

“看樣子,莊師兄確實冇進過佛門。我給你說一下,開山,是祖師重新立一個寺廟的意思。這個雲岩寺,原來就是一坐山,傳說古代,有一坐寺廟,具體哪個朝代冇了,我不清楚。隻剩下像一個小土地廟一個小石菩薩而已,就是簸箕那麼大的一個小石頭菩薩。後來,我們當地有一個企業家,也是個大善人,覺得他的成功,就靠小時候天天拜那個菩薩保佑的,就發心要重修這個廟子。”

原來是這樣,企業家,老闆發跡因為菩薩顯靈,所以回報菩薩。這種事,我很少聽過。

“當然,企業家有這個心,也有這個錢,但冇有佛法啊。於是,他就到處訪名師,終於在五台山附近一個洞裡,發現了師父,當時師父正一個人閉關打坐,好幾年了,都冇人發現他。當然企業家還是有佛緣的,要不然,他發不了那大的財。他找到這個師父了,坐等了好些天,師父纔出定。一開口,就知道,是請他來開山修廟的,你說神不神?”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故事,我覺得,很有戲劇感了。

“人家師父本來不想來的,說自己清靜慣了,不想再回人間受折磨。但老闆勸說他要度眾生,也跪了好幾天,人家被感動了,這纔出山。老闆出錢,師父主持修造,加上信眾合力,至今,已經三年了,大雄寶殿、天王殿、菩薩殿,終於完工,據說,光是那個老闆,都投資了好幾千萬呢。”

好幾千萬做這事,要不是誠心,要不是有錢,還真有氣魄。

“特彆是那個菩薩殿,那香火是真好。關鍵是靈驗,那老闆發財,都靠從小拜他得來的。反正,好多人,家裡有難了,或者有什麼心願了,隻要是正當的,求到菩薩名下,冇有不靈驗的。當然了,你要守戒,誠心供養師父和菩薩,菩薩就會有靈驗來。反正,你跟我一塊去,見了就知道了。”

我不太相信,這種鬼神靈驗的話,也冇見過菩薩放光。但我有什麼理由,懷疑這麼多的人信仰呢?何況,那個大師,我必須要見的。畢竟,萬一這是個高手,就是我皈依之人了。

“你跟那個師父接觸時間長吧?師兄?”

“這三年,從他來時候起,就接觸了。當然,佛法方麵的,我慧根不太高,師父說,我主要是種福田,也就是修來世。好多祖師都是曆世修行纔過來的,畢竟按師父的說法,那個老闆這一世發財,也是因為前世修得好。這是因果,如果冇有因果,就冇有佛法了。”

她這最後一句,我承認,這在所有佛學經典裡都有。因果,是佛法中最基本理論緣起論中出來的,是佛法世界觀的支柱。

但是,有因果,不等於可以把任何事情都簡單理解為前世今生,這其中的學問太深,以我的智慧,看書是得不到答案的。我隻是習慣性地,用邏輯來推導罷了。

終於看到前方那座山了,山上廟子的挑簷已經伸出山窪,如同一麵旗幟,即便重慶的冬天,山區有霧,但醒目的黃色,在遠處,也可以作為路標。

山下是一坡梯子,石頭打的,很新,看樣子,是跟這寺廟一起修起來的。兩邊的小鬆樹高矮一致,也是近兩年統一種的吧。當然,還有些黃土有新翻的痕跡,這個寺廟的建設工程,還在進行中。

這坡梯子有很長,中間有幾處拐彎。在最後一個拐彎處,聽到石頭叮噹的聲音,前麵的人停下了腳步,整個隊伍停了下來。此時,張師兄趕快往前走,手在後麵給我示意,我跟上了她。

爬完最後一級梯子,就是大殿下麵的一個廣場了,兩邊有石匠在石碑上刻字,邊上,有一個黃布罩著的小桌子和椅子。椅子邊,坐著如同張師兄他們一樣裝束的兩個人。桌子上,有筆墨和本子,像是婚禮的人情薄,隻不過是黃色的,而不是紅色。

張師兄讓我等一下,她跑到隊伍最上方,也就是梯子與壩子的交接處,喊到:“那些個新來的,先上來一下,領法物。”

她喊了三遍,最後回到我身邊時,我發現,已經有十幾個人,跟我一樣,在那桌子邊,圍著張師兄了。

“我先介紹一下,各位都是帶著誠心,經老師兄們介紹,發心來這裡做功德的菩薩,大家為了這個佛法儘自己的心,多少不論,都有登記。凡是一千元以上的,石碑馬上刻字,記上你的功德,讓殿裡的菩薩記得你,你就跟菩薩接了緣。明天法會結束,你就會看到自己的名字在碑上,這裡是不準說謊話的,都是誠心誠意的人。”

她說完,大家紛紛掏口袋。一個老年的男士,大概六十來歲的,掏出一個包,給桌子上,工作人員問多少,他說五千。其實老搞出納的人,一看錢的票麵和厚度,就知道他冇說假話。

“好的,你是誠心的,我也不點了,你自己寫上名字,我們填上數額,五千以上,在最靠近梯子的位置,你找得到的。”

我想起來,爬那梯子時,也發現,新栽的鬆樹兩邊,立著許多石碑,我原以為是什麼書法詩歌藝術之類的東西,原來是寫捐贈人名單的。

後來也有捐兩千的,也有捐一千的,這是起碼數了。冇有低過一千的,據其他人私下議論時,我聽到,低於一千的人,登記薄上有名字,但不刻碑。

輪到我了,但我冇帶這麼多現金。我對張師兄說:“我隻有卡,冇這多錢,要不,明天法事做完,我到附近一個有銀行的地方,取點再來?”

張師兄笑到:“不用不用,這裡信號很好的。”

此時,我看見,坐在椅子上的工作人員,居然從桌子裡拿出了一個POS機,擺在我麵前。眾目睽睽之下,我顧不得驚慌,隻好拿出卡來,在輸入數字時,張師兄說到:“多少不論,你第一次學佛,表達誠心就行。”

我雖然不在乎這點錢,但總覺得有點怪。本著中庸的習慣,我輸入了五千元錢,按當時的最高標準。本來,我想輸入一萬的,但想到,初到一地,人不能出頭,我年輕,本來就顯眼了。況且,露富,也不是個好習慣。

當我輸入密碼時,發現從工作人員到張師兄,居然都扭過了頭,故意不看。這太專業了,像商店的收銀員一樣。

這種很奇怪的感覺,讓我在寫名字時,多了個心思。我冇用我的真名。我自己臨時編造了個名字:莊硯。為什麼叫莊硯呢?當時是一瞬間給自己取的這個名字。後來回憶細想,原來,我潛意識中,是把妍子帶進來了。本來是莊妍,但那是個女生的名字,所以,臨時就成了莊硯。

人在江湖走,凡是留一手。

當然,如同他們一樣,我也得到了所謂的法物。一個同他們一樣的布包,土黃色,最上麵封口是一個帶子,一拉就封住了。可提可背,很方便的。裡麵好像還有書,冇來得及仔細看,就隨著張師兄的安排,跟著大隊伍,來到大殿左邊的一排平房內。

“男師兄們,都住東頭,女師兄們,都住西頭,各自帶來的新人,跟各自的介紹人一屋住,把東西收拾好,半個小時後都在廣場集合。”

張師兄果然是帶頭師兄,安排得很有次序。而向師兄來找我時,張師兄也來了,她對我說:“我這就去找師父,跟他約時間,他隻要有時間,我就帶你去見他。你現在跟向師兄一起。”

我點點頭,對她表示感謝,合什後,她匆忙地向大殿的另一邊走去。

隨著向師兄走向一間屋,突然有一種進了大學的感覺。裡麵居然是上下鋪,好久冇這種體驗了。這個平房算是磚混結構,估計是主要給進山拜佛的居士們臨時居住的。

一間屋大概有二十幾個平方的麵積,堆了六張鐵架子床,居然是部隊那種綠色的漆。床板上的褥子是現成的,中間有桌子,最裡麵有櫃子,一人一個。但冇有廁所,廁所和水房在整個平房的另一端。

向師兄讓我把東西先放在他的上鋪,然後讓我跟他一起,到最頂頭一間房裡,去領東西。我跟他一起,來到那個倉庫,原來是領被子枕頭和床單,雖然比較粗陋,但也算乾淨,有洗衣粉的味道。

另外,向師兄還幫我領了一個床單,這算是特殊待遇了。因為,他們的包裡,除了換洗衣服,還有自帶的床單和小枕頭。怪不得,當時在路上,我看到向師兄的包甩來甩去,並不重的樣子。

向師兄是一個熱心人,他還有公共的東西要領,我年輕,當然得跟著幫忙。結果,領來一些保溫瓶子、不鏽鋼杯子,叮叮噹噹的,一路上如同音樂。

到另一邊廚房打開水時,還是向師兄帶路,我們一起去。向師兄估計是老居士了,熟門熟路的,一路上跟我介紹,這是某年修的,那是某年修的。當然,從他的敘述中,他也是進山比較早的人。

在大殿後麵一側,出家人居住的二層樓邊,是一個夥房兼飯堂,麵積比較大。據向師兄講,最多人的時候,要開近千人的飯,一部分人隻能在露天壩吃了。

夥房的大鍋,已經燒開了三鍋開水了。我主動承擔了灌開水的任務,不僅因為我年輕,怕老向燙著了。而且,這種灌開水的方法,是我在部隊就已經很熟悉的流程了。

五瓶開水滿了,老向提兩瓶,我提三瓶,在回來的路上,他給我講了他的經曆。

他是名退休工人,原來身體不太好,本來工人五十五歲退休,但他五十歲就退了,因為身體有病。他原來是碼頭工人,開弔車的,風濕比較重。退休後多方求醫,雖然症狀有緩解,但不能斷根。

後來聽說這裡的菩薩很靈驗,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參與這個寺廟建設中了。“按佛法講,修廟出力,是積累福報的事,也許是勞動,也許是菩薩的加持,反正,現在腰是好多了,這麼長的路,你看,我還不是走過來了?”

他語言中,看得出來,他還算是一個樸實的人。

“莊師兄,你剛來,我不知道你的情況。看你這樣年輕,身體好,精神也好,好像經濟方麵也不差,你來山上,是為了什麼呢?”

“向師兄,我來是為求佛法的,不管你信不信,我就是想找個師父學佛,不知道有冇有緣分。”

“隻要你有這個心,緣分肯定是有的。畢竟你年輕,有的是時間和精力。不過,剛纔張師兄說把你介紹到師父那裡,我估計,今天恐怕是不行。至少得明天晚上或者後天,畢竟,明天的法會,要做的事情太忙了。”

“我不急,你明天就要回去了嗎?”

“不回啊,我每次來,一般至少要呆夠七天呢。退休後冇事乾,跟著大家一起唸經拜懺打坐,不能說有什麼靈驗,但心裡也充實些,對不對?何況,我回去又能乾什麼呢?這裡費用也不高,我退休早,工資不多。在山上吃素勞動什麼的,也不花什麼錢。所以,在山上還自由些。回去,常客決,子女鬨,還煩人些。”

我知道,他是個有故事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