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一名隱士的前半生>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離世間法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離世間法

佛法不離世間法。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對於我們所接觸的佛法而言,征對的人是世間的人,傳法的場所是這個人世間,而解決的問題也是人道所麵臨的問題。所以,法露師講授這種充滿鬼神和奇蹟的東西,一方麵是宣揚佛教的超然力量,另一方麵,也有道德與人世間的勸喻。

薩薄降鬼喻。很久以前有個商人,名字叫薩薄。有一次他去彆的國家做生意,投宿在附近的佛門弟子家。那天,正趕上他們家舉行“大福安施”的法會,眾多高僧大德說法,講論罪福、善惡皆由人的心、身行、口言造成以及及四諦、非常、苦空的道理。

遠來的商人旁聽,頓悟併產生了信仰愛樂之心。他受五戒,成為了一名居士。大德高僧以佛法勸勉他:“善男子應該維護身、口、心,應該做到十善。每持一戒有五位神保佑,五戒就有二十五位神。這些神現世可以讓人免遭冤枉和橫禍,後世則可以達成佛道。”

商人聽到佛法無比歡喜地回國了。他的國家冇有佛法,他就宣講佛法。擔心大家不接受,他就先講給父母、兄弟、妻子及親戚,讓他們信佛。

在商人的家鄉千裡之外有一個國家,人民富足,物產豐富。兩個國家隔絕而無交往已有一百多年。原因是有一個閱叉魔鬼住在中途,遇到人便吃,先後被他吃掉的人不計其數。商人思忖道:我如佛教導的那樣遵奉佛戒,一定會受到二十五位神的保佑。聽說閱叉鬼隻有一人,我去降伏他,一定獲勝。

當時與他一起經商的有五百多人。於是他對眾人說:“我有神力,能降鬼怪。你們想去那個國家嗎?到那個國家一定賺大錢的。”眾人議論說:“兩國不通往來已久,若去那個國家確實可得大利。”就同意一起上路了。

走至半路,見到閱叉鬼吃人所剩的屍骸、骨頭、毛髮狼籍。薩薄思忖:聽說鬼閱叉食人,現在驗證了。如果我死於搏鬥,會嚇壞大家。便對眾人說:“你們在此等候,我獨自去。若我戰勝閱叉鬼,我回來迎你們;如果我冇有回來,就是我遇害了,你們便回家,不要再去了。”

於是他獨自迎戰閱叉鬼。剛行幾裡路,便遇到閱叉鬼走來。他正心唸佛,毫無畏懼。閱叉鬼問他:“你是什麼人?”薩薄回答:“我是開通道路的嚮導。”鬼大笑說:“你聽說過我的大名嗎?你竟想開通大路。”薩薄說:“我知你在此,特意見你,好與你相鬥。如果你勝,你可以吃掉我。如果我勝,道路歸於萬民,利益歸於天下。怎麼樣?”鬼說:“誰先下手?商人說:”我來約你,該我先下手。”閱叉鬼同意了。

他先將右手插入魔鬼的肚子裡,吸在閱叉鬼肚子裡拔不出來;再用左手去打,結果一樣。這樣,薩薄的兩腳及頭都被吸入魔鬼肚中,動彈不得。

於是,閱叉用偈頌的形式向商人發問:“手足與頭顱,五體被束縛。明明是送死,掙紮又何為?”商人也用偈頌的形式回答說:“手足及頭顱,五體雖被縛,心堅如金剛,終不為汝俘!”閱叉鬼說:“我為神中王,旅力大無邊。吃人有多少,無人能知曉。死神在眼前,何為佛法辯?”

商人說:“身體為無常,早就想拋棄。你今隨我願,願將它佈施。死而得正覺,成就我佛智。”閱叉鬼聽罷皈依,說:“高僧大菩薩,世中實希有。終為度人師,德行將完備。在此願皈依,受我頭麵禮!”就這樣,閱叉上前接受五戒,悲慈的薩薄亦施禮,閱叉退回深山。

薩薄回來招呼眾人,前去那方國土。這兩個國家的子民都知道了薩薄用“五戒”、“十善”降伏閱叉、開通道路的事情,感受到佛法無邊的威力。他們也都奉持戒律,敬佛禮僧,國家太平。後來薩薄得道昇天,這是持戒高僧虔誠信仰的恩德威力所致啊。

佛告諸位比丘說:“當時的薩薄就是我。菩薩就是這樣持戒修行,超度眾生的。”

孔雀王喻。在遙遠的過去,有個孔雀王,身邊有五百孔雀夫人跟隨。飛過眾山,見到一隻青雀,很有姿色,就拋棄五百夫人去追青雀。這隻青雀很講究,飲甘露,吃最好的果子。

當時有一個國王,夫人患病,夜裡夢見孔雀王。夢醒之後她對國王說:“請大王懸重賞,我要得到孔雀王。”國王向射師發令:有能得孔雀王的,賜黃金百斤,並把女兒嫁給他。

眾射師分佈各山,看見了孔雀,身邊還有一隻青雀相隨,射師們便把蜜麨塗抹在各處的樹木上。

孔雀天天為青雀取食。孔雀習慣了塗抹在樹上的蜜麨,再把蜜麨塗到自己身上。孔雀來取蜜麨,射師就得到了孔雀。孔雀對射師說:“我給你一座金山,你放了我吧。”射師說:“國王給我黃金與女人,足夠終生享用了。”於是捉住孔雀並且報告國王。

孔雀對國王說:“國王您深愛夫人,所以捕我。請拿水來,我念上咒語,用來給夫人飲用、洗浴。如若治不好她的病,再殺我也不晚。”國王應允,令拿水來讓孔雀唸咒,夫人飲了,病真的好了。宮內外患各種病患的人都因喝了這種水病癒。國王統治下的民眾都來取水,不計其數。

孔雀對國王說:“請把我係在木頭上,讓我在湖中自如往來,那時我來唸咒。民眾隨意取水。”國王說:“甚好。”就把繫牢木頭的孔雀放到湖麵上。孔雀極力用木棍控製自己,開始唸咒。

人們飲用念過咒的水,聾的能聽,盲人能見,瘸腿老太太的腿能伸直了。孔雀對國王說:“各種惡病都消除,民眾像供神一樣地供養我,我不想離開了。請國王放開我,我白天在湖麵上飛,夜間棲息在房梁上。”國王下令放了孔雀。

幾個月過去,孔雀在梁上大笑。國王問道:“你為何笑?”孔雀回答:“我笑天下有三癡:一是我癡,二是射師癡,三是國王癡。我有五百個夫人相隨,卻捨棄她們追求青雀,由於貪心被射師捕獲,這就是我癡;那射師,我給他金山他不要,說國王會給他金子與夫人,這是射師癡;國王得神醫,夫人、太子、國人的病被治癒,容顏更加美麗,不牢牢把握住神醫,卻放走他,這就是王癡。”說罷孔雀翩翩飛去。

佛對舍利弗說:“那孔雀就是我,那國王就是你,那夫人就是調達現在的夫人,那獵師就是不遵佛法的調達。”

裸形女喻。從前有一個國王,打獵來到曠野水澤邊,又饑又渴,向遠處望去,鬱鬱蔥蔥,有房子與林木,就向那裡走去。見到一個女人,國王向她討要飲食、果類,所要都得到了。

國王要見這個女人,侍從告訴國王:“這個女人冇有穿衣服。”國王脫下衣服給她穿,這時火自燃把衣服燒掉了。再給再燒,反覆三次都如此。國王奇怪,問這個女人:“這是什麼原因?”女人回答說:“我前生是國王的妻子。國王向修行人施捨飯食,還要奉送衣服。這時我說:‘施捨飯食就行了,不必施捨衣服。’因此而受到懲罰。國王您要是可憐我,就做衣服送給城裡的修行人或精通佛經的人,讓他們祈禱,讓我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國王聞聽此言,回到城裡就製做衣服。做好後就去尋找修行人,可是找不到,因為當時城裡冇有知曉佛教的。國王想:問問撐船人,他會有辦法的。撐船人說:“從前,有一人乘船,他冇有錢,就把攜帶的《五戒經》給我,我讀過這部經。”國王說:“原來你懂佛經。”就把衣服送給他,讓他祈禱,讓那個**女人得無儘的福,解脫痛苦。那個女人因而時時有新衣服穿,也因此終結她的鬼道,轉生到初禪第一天上。

贖沙門喻。從前,一位國王在海邊打獵,得遇一位沙門,讓他做了藝人。這位沙門夜間誦經讚佛,吟唱梵唄。國王說:“這個藝人真是善於唱歌啊。”隻要有來客,就讓他唱。

當時一個外國商人居士來到本國。國王讓藝人為商人居士唱歌。商人居士聽了藝人講解高深的佛理,興高采烈地離去。商人居士要為沙門贖身,價錢抬到三千萬國王才把沙門交給他。商人居士向沙門施禮,說:“我用三千萬錢才把你贖下來。”

沙門彈指,跳起來說:“你是贖自己,不是贖我。為何這樣說呢?前世,國王是個賣蔥的,你買他的蔥,欠下三文錢。我當時聽任你不還,你就冇還這三文錢。現在本錢加利息,總計正是三千萬錢。你應該償還本來的三文錢。”國王聞此頓悟,決心悔過,接受五戒,成為居士。法師說:“債無論多少,不可以不還,也不該放任彆人不還。”

兄嫂悔過喻。佛在世時,有一個小孩與兄嫂一起生活。小孩每天都去佛那裡,接受佛法與戒律。哥哥、嫂子勸阻不了,就抓住孩子,用棍棒打他,並威脅說:“看佛和比丘會不會來救你!”孩子啼哭喊叫,恐懼萬分,索性皈依佛、法、僧,得須陀洹道。

孩子藉助於佛的威德神力,抱著一根木,人與木頭一起騰空而飛,破牆而出,入地遁形,為所欲為。哥哥、嫂子見狀又驚又怕,連忙磕頭悔過。孩子就對哥哥、嫂子講解行為的善與惡,並帶他們到佛那裡受戒。佛向他們展示前世因緣與今世果報。哥哥、嫂子心情愉悅、心智的大門頓開,煩惱一掃而光,雙雙證得須陀洹道。

沙彌為龍作子喻。古代,有一個羅漢與一個沙彌,在山中修行。沙彌天天到僧人家取飯,路過堤壩,在堤壩上行走,堤壩崎嶇不平十分危險,所以常常跌倒,飯撒在地上汙染上泥土,沙彌把乾淨的飯放到師傅的缽中,把汙飯洗了自己吃。每天都是如此,非止一日。

師傅問:“為何洗掉飯的味道?”沙彌回答說:“去的時候晴天,回來的時候下雨,在堤壩摔倒把飯撒在地上。”師傅沉默無語,進入禪思,知道是龍在攪擾沙彌。於是起身來到堤壩上,用手杖敲擊堤壩。龍化作老翁現身,磕頭謝罪。

師傅說:“你為何攪擾我的沙彌?”龍回答說:“不敢攪擾,實在是愛他的容貌啊!”龍又問:“為什麼沙彌天天走過這裡?”師傅說:“去乞食。”龍說:“從今日開始,請天天在我家吃飯,直到我命終。”師傅欣然應允,回去對沙彌說:“你出去乞食,就地吃,不要再帶回來了。”沙彌天天在外麵吃飯。

後來他見到師傅缽中有幾粒米飯,香味入鼻不似人間飯食,就問師傅:“您是在天上吃飯嗎?”師傅沉默不語。沙彌想知道師傅在何處吃飯,就偷窺師傅行蹤。他鑽到師傅床下,抓住床腿。師傅坐禪入定,人與床一起飛至龍宮七寶殿。龍、夫人、宮女先向師傅行禮,又向沙彌行禮。此時師傅方知沙彌也來了,讓他出來,對他說:“你要端正心思,莫要胡想。這裡是非常像狀,小心被玷汙。”

吃完飯,師傅帶沙彌回去。師傅對沙彌說:“雖然龍有宮殿、七寶、婦人、綵女,它仍是畜生。你雖然是未得道的沙彌,但是你將來必定要轉生到忉利天,勝它百倍。千萬不要玷汙自己的心意!”又說:“這種百味飯,龍吃到嘴裡變為蛤蟆,討厭它把它吐出來,吐淨了就拒絕進食,不再吃。二是龍宮綵女無比美麗,要與她結為夫婦,會變為兩條蛇交配。三是龍背上有倒生的鱗片,沙石生長在鱗片裡,疼痛鑽心。——龍有此三苦,你還羨慕它嗎?”

沙彌冇有回答師傅的提問,他日夜思念龍的生活,不思飲食,終至病死。他轉世投生到龍胎,做了龍子,威嚴和神力,勇猛無比。他的父親龍死後轉生為人。

法師說:“當一個人未得道的時候,不可以讓他看見道內和宮內的生活啊。”

月女與乞兒喻。從前,國王與夫人,膝下有一女,名叫月女,女子長得端莊美麗。國王給她衣服、珍寶,她總是說:“自然啊!”十六歲那年,父王發怒了,說:“東西都是我給你的,怎麼能說自然得來的呢?”

後來,一個乞丐來乞討,國王說:“這就是你的丈夫!”月女說:“是的,自然啊!”說罷跟乞丐走了。乞丐驚慌失措,不敢娶她。月女說:“你討飯為生,常吃不飽。國王送你一個妻子,乾嗎不要?”於是他們一起出城了。

他們晝伏夜行,來到一個大國,恰巧趕上國王駕崩,冇有太子。乞丐夫婦坐在城外,出入城門的行人問他們:“你們是什麼人?姓什麼叫什麼?從哪個國家來?”他們回答說:“自然。”過了十多天,當時的主事大臣派遣八個修行者把守城門,行人出入,逐個相麵,唯有乞丐此夫婦符合所求的相麵。這時,全國上上下下一起奉迎新國王——乞丐。

國王夫婦以正法治理國家,人民安寧,各個小國的國王都來朝拜,月女的父王也在其中。宴飲過後,月女特意留下父王。月女用七寶作魚機關帳,牽動一條魚,就出現一百二十條魚;推動一條魚,寶帳的門就打開。月女下座向父王施禮,對父王說:“現在我得到自然了。”父王說:“夫人按自然行事,老臣不及。”

法師說:“月女與乞丐前世本是夫妻,一起在田間勞動。丈夫讓妻子回家取飯食。丈夫遠遠看見妻子在岸邊遇到一個沙門,沙門停下來向妻子討飯,妻子分出飯給沙門吃,沙門就吃了起來。丈夫遠遠看著這兩個人,不認為他們是在乾壞事,就執杖前往。沙門見他來,騰空離去。妻子說:“你的那份飯在這裡,不要生氣。”丈夫說:“再分成兩份,我們一起吃吧。”

法師說:“丈夫先前曾生惡意,所以落入貧家為子。後來看見沙門就喜歡,自我懺悔,所以與妻子同享這份福氣。”

三醉人喻。從前,佛與眾比丘同行,遇到三個醉酒的人。一人跑到草叢中逃走,一人端坐在地大打自己嘴巴,說:“我行為失禮,違反戒條。”一人手舞足蹈,說:“我也冇喝佛的酒,怕什麼?”

佛對阿難說:“跑到草叢中逃走的人,將來彌勒成佛時,他會得到羅漢果位而解脫。端坐在地打自己嘴巴的人,等到千佛出世之後,能得到阿羅漢果位而解脫。手舞足蹈的人永不得度。”

狗聽經喻。從前有個沙門,日夜誦經。有隻狗臥在床下,專心聽經,不思進食。這樣過了幾年,狗死後轉生成人,生在舍衛國做女人。長大後,她一看見乞飯的沙門就很高興地跑過去給他們食物。後來她追隨沙門而去,做了比丘尼,修行精進,得阿羅漢道。

施甘果喻。從前維衛佛在世時,國中各大姓人家同時供奉佛及比丘僧眾。當時有一大姓人家,貧窮冇有什麼可以供奉的。他說:“我發一願,諸位比丘有想得到藥物的,我會供給他們。”其時,正有一比丘有病在身。這位大姓給一個甘果讓他吃,吃後比丘果然安然無恙。

大姓死後轉生為天神,在五方麵勝過其他神:第一是身體無病,第二是體貌端正,第三是壽命長,第四是富有,第五是智慧。就這樣他在九十一劫中,上生則為天神,下生則托生到大戶家,不墮三惡道。到釋迦佛出世時,轉生到四姓家為子,名多寶。他見佛則喜,做了沙門,並且精進得道,號為羅漢。施捨是高尚行為。而沙門一旦違戒犯罪則殃及一國人。

新學比丘得道喻。從前有一對夫婦,一起修持五戒,事奉沙門。有個入道還不懂佛經的比丘到他們家乞食。夫婦請比丘坐下,用過膳,夫婦一起站起來給比丘行禮,說:“我們從小事奉出家人,從冇聽他們將過佛經,您能不能講給我們聽,讓我們祛除愚昧?”比丘低頭無法回答,說:“苦哉苦哉。”夫婦聽了心領神會,說:“世間是苦啊。”立即領悟了佛法。比丘見這兩人歡喜,也悟得佛法。法師說:“前生這三人是兄弟,都願意學佛法。他們共同修行,所以一起得證佛法。”

國王繞塔喻。昔從前有一個國王,出門打獵,回來時繞塔禮佛,臣屬們都笑他。國王察覺,問群臣:“有黃金在釜中,釜中的水正沸騰,伸手取金,能得到嗎?”群臣回答說:“不能得到。”國王說:“倒進冷水,可得到嗎?”群臣回答國王說:“可以得到。”國王說:“我做國王本分之事,出行打獵就像釜中的水正沸騰,燒香、燃燈、繞塔就像把冷水投到沸水中。作為國王,有善行也有惡行,怎麼能隻有惡行冇有善行呢?”

鬼持沙門喻。從前有一個沙門,來到彆的國家,夜間不能入城,便坐在城外草叢中歇息。到深夜,閱叉鬼來了,抓住他說:“我要吃你。”沙門說:“那我們就互相離得遠了!”鬼說:“為什麼離得遠呢?”沙門說:“你害我,我就轉生到忉利天上,你就墮入地獄,這不是相離很遠嗎?”鬼聽罷連聲謝罪,行禮之後離去。

藏七寶喻。從前有一個國王,讓人叫一位善知識過來。善知識說:“代我謝謝國王,我正在挖地鑿坑,埋藏七寶。”國王聽到這話大為吃驚,讓人又去喚善知識。善知識說:“現在我正把七寶埋在坑裡。”國王再次喚善知識。善知識向國王報告:“現在正在平整地麵,平整好地麵我就去。”

國王見到善知識,問:“你好蠢啊!藏寶還告訴彆人嗎?”善知識說:“剛纔正在做美味佳肴,好去侍奉佛與比丘僧——這就是挖地鑿坑;盛湯分飯——這就是把寶放到坑中;掃地、準備洗浴用水、講習佛經——這就是平整麵地。”他還告訴國王:“這些寶物是水、火、賊、官、惡子這五種災難不能損害的。”國王說:“善哉,善哉!你為何不早說?早知道如此,我也該埋藏寶。”於是國王打開倉庫,大行佈施,施捨飯給佛與比丘眾僧。佛為國王講說向佛之心,國王也萌生了求道的心願。

當然,整個雜比喻經說法,也大概進行了一週左右,這期間,對於迷信的信眾來說,通過故事,他們知道了道理。

但對於錢師兄和我們來說,隻是加深了道理了印象。錢師兄還跟我開始了私下的自問自答:“莊師兄,你知道,在這部經裡,為什麼出現那麼多國王的故事吧?”

我按習慣,聽他自已的回答。“其實,古印度是一個城邦林立的地方,根本冇統一。大的國王統治地相當於一個省,小的國王,權力不過相當於村長。因為,國王太多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