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一名隱士的前半生>第四百六十八章 破相論得心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四百六十八章 破相論得心

“那都是著相”,最近幾天,大家在試驗前段時間四祖所作問答論,紛紛在打坐時,出現許多境界,找法露師問時,這是法露師所說最多的回答。

所謂著相,就是心跟著境界轉。心一境性冇有起來,歸於道體的零就無從談起。有鑒於此,法露師專門講解了達摩禪師所造《破相論》。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破除心相的迷惑,走向正道。當然,我自己也有大量的境界現前,但不知道如何處理,此時,正需要過來人加以點撥。

這個論也是問答式的,當然也很對我們的胃口。看樣子,幾節課,大師上得很有針對性。也許,大師已經洞察到我們的一舉一動,連我們的心理活動,都瞭解於胸了。這個能力,已經超過了現代心理學的專家。

提問:若有人誌願求學佛道,當修什麼法門,最抓住要領、最省力?

回答:隻有觀心一個法門。這個法門,統領一切法門,是最抓住要領、最省力的修行。

提問:為何一個法門,就能統領一切法門?

回答:心,是萬法的根本。一切法門,隻是從心生。若能明白心,那麼萬法俱備。好像大樹,所有枝條、花果,全都依賴樹根。種樹,隻有樹根活下來了,才能生長枝條、開花結果。砍伐樹,如果砍去了樹根,樹就必死。若明白了心,以此修道,那麼不但省力,而且容易成就。若不明白心去修行,費力又無益。所以要知道,一切善惡都是出於自心。在心外去求,終不會有收穫。

提問:為何向內觀心,就稱為明白?

回答: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明白了四大、五陰本來虛空,並無自我存在。明白看見了自心的功用,自心會產生二種差彆的功用。是哪二種呢?一、清淨心;二、著染心。這二種心境,也是自然本來俱有的。雖然,它們是假借各種因緣合成。但是,它們互為對方的因由。

清淨心,恒久喜樂善因。著染體,常思念惡業。

若不被浸染,就叫聖。就能遠離一切苦,證得涅槃的安樂。

若墮落在著染心,就會造業,由此被惡果纏繞遮蔽,這就叫凡。就會沉淪在三界中,承受各種痛苦。為什麼呢?因為著染心,覆蓋了真如的本體。

所以要知道,一切善以覺為根本;緣於覺根,於是能顯現一切功德樹,結出涅槃的果德。這般觀心,就叫明瞭。

提問:上麵說到真如佛性,一切功德,以覺為根本。那麼在還未明心之前,以什麼為根本?

回答:無明的心,雖然有八萬四千種煩惱**,以及各種無數惡,但是都以三毒為根本。

三毒,就是貪、嗔、癡。這三毒心,自然能具足一切惡。好像大樹,雖然都歸於同一樹根,但長出來的樹枝、樹葉卻是無數。那三毒的根,由每一個根,造作百千萬億倍恒河沙數惡業,多的不可比喻。

這三毒心,在本體中對應顯現出六根,也叫六賊,就是六識。由這六識,出入所有感官,貪戀萬種境相,造作惡業,障礙真如本體,所以它叫六賊。一切眾生,由這三毒六賊,迷亂了身心,沉冇在生死六道輪迴中,承受一切苦惱。好像江河,在小水源不斷流入後,變得越來越寬廣,最終演化成波濤萬裡。除非有人能斷除本源,讓眾水流都停息。

求解脫的人,若能轉三毒成為三聚淨戒,轉六賊成為六波羅蜜,自然就永遠離開一切苦。

提問:六道三界廣大無邊,若隻是通過觀心,如何免除無窮的苦?

回答:三界業報,隻是出於心。如果本來就冇有心,那麼即使在三界中,也等於出離了三界。三界,就是三毒。貪,就是欲界,嗔,就是色界。癡,就是無色界。所以貪嗔癡,就叫三界。緣於三毒,造作輕重不同的業力,承受不同業報,由此分歸成六個去處,所以叫六道。

提問:為何根據業報輕重,區分成六道?

回答:眾生不能明白正因,用迷誤的心去修善,不能免離三界,所以投生在承受較輕惡報的三道中。是哪三道呢?就是:

1.用迷誤的心,修習十善,虛妄地想以此求得快樂。他投生在天界,那還未能免離貪慾的境界。

2.用迷誤的心,受持五戒,虛妄地生起喜愛和憎恨。他投生成人,那還未能免離嗔恨境界。

3.用迷誤的心,執著有所作為,相信邪道,以此求福。他投生成阿修羅,那還未能免離愚癡境界。

這三類地方,就是三個受報比較輕的地方。

那麼,哪些是承受較重惡報的三道呢?就是放縱三毒心,造作惡業,墮落在承受較重惡報的三道中。

1.若貪慾惡業重的,墮落成惡鬼;

2.若嗔恨惡業重的,墮落在地獄;

3.若愚癡惡業重的,墮落成畜生。

就是這三種較重惡報的業道,加上前麵三種較輕惡報的業道,總共是六道。所以要知道,一切苦業緣於自己的內心。隻要能引導心,遠離一切邪惡。那麼,三界六道輪迴之苦,自然消滅。自然離苦,獲得解脫。

提問:如佛所說,佛當時在三大阿僧祇劫中,經過無量勤苦,如此才成就佛道。為何今日又說,隻要觀心,製伏三毒,就叫解脫呢?

回答:佛的教導,冇有虛妄之辭。

阿僧祇劫,指的就是三毒心。印度語,叫阿僧祇。漢語,叫不可數。

這三毒心中,有恒沙數般的惡念。每一個惡念,都是一劫。有這般恒河沙數般不可數,所以叫三大阿僧祇。

真如本性,既然被三毒覆蓋了,若不能超越三大恒河沙數般惡毒心,如何稱為解脫?今日若能轉動貪、嗔、癡等三毒心,化為三解脫,就叫度過三大阿僧祇劫。

末世的眾生愚癡、理解力差,不能明白三大阿僧祇的暗示意思,於是胡亂下定義,說成佛要經曆灰塵數般的時劫,就算這樣還不夠。這豈不是誤導修行人,產生疑惑,對菩提道退失修行的意願嗎?

提問:菩薩摩訶薩,通過受持三聚淨戒,修行六波羅蜜,方纔成就佛道。今日,教導修行人隻是通過觀心,不修戒律,這如何成佛呢?

回答:三聚淨戒,就是製伏三毒心。製伏三毒,聚整合就無量善。聚,就是相會。把無量的善法,普廣聚集在心,所以叫三聚淨戒。

六波羅蜜,就是清淨六根意思。印度語,叫波羅蜜。漢語,叫到達彼岸。通過六根清淨,不浸染六塵,就是度煩惱河,到達菩提岸。所以,稱為六波羅蜜。

提問:如佛經記載;三聚淨戒,就是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今日,隻說製伏三毒心,豈不是在文字道理上有偏差嗎?

回答:佛所說的,是真實語。菩薩摩訶薩,在過去修行時,為了対治三毒,發三誓願。

対治貪慾的毒,誓斷一切惡,所以常持戒。

対治嗔恨的毒,誓修一切善,所以常修行定力;

対治愚癡的毒,誓度一切眾生,所以常修智慧。

因為通過受持戒、定、慧等三種淨法,所以能超那三毒,成就佛道。

消滅一切惡,就叫斷。

通過受持三聚淨戒,一切善具足,就叫修。

通過斷惡修善,萬行成就,自己、他人都獲得利益,普濟群生,所以叫解脫。

要知道,所修戒行,不離於心。若自心清淨,那麼一切佛土全都清淨。

所以佛經記載:心汙垢,那麼眾生汙垢。心清淨,那麼眾生清淨;想得佛土,當清淨其心。隨著心清淨,那麼佛土清淨。三聚淨戒,自然成就證道。

提問:如佛經記載,六波羅蜜也叫六度,指的就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今日說,六根清淨就叫波羅蜜,這怎麼理解呢?還有,六度是什麼意思呢?

回答:要修行六度,當清淨六根。首先,要降伏六賊;能捨棄眼賊,離開一切境相,名叫佈施;能禁止耳賊,不放逸在那些聲音中,名叫持戒;能降伏鼻賊,對於各種香臭氣味,自在調柔,名叫忍辱;能製止口賊,不貪戀各種味道,轉而讚歎歌詠,講說(佛法),名叫精進;能控製身賊,對於一切觸覺的**,湛然不動,名叫禪定;能調順意賊,不順從無明的思想,常修通向覺悟的智慧,名叫智慧。

六度,就是運載的意思。六波羅蜜,就好像是船,能運載眾生到達彼岸,所以叫六度。

提問:佛經記載,釋迦佛示現是菩薩時,曾飲用三鬥六升的乳糜,然後才成就了佛道。是因為先飲了乳,然後證得佛果。豈是隻通過觀心,就能得解脫?

回答:是這樣成佛的,所言不虛;是因為喝了乳,然後成佛。飲用的乳水,有二種。

佛飲用的,不是世間不乾淨的乳,而是清淨法乳。

三鬥,就是三聚淨戒。六升,就是六波羅蜜。

成佛道時,因為飲用這清淨法乳,方纔證得佛果。若說如來飲用世間不清淨——摻雜起來——帶有腥味的牛乳,豈不是誹謗、誤導嗎?真如,就是金剛不壞、無漏法身,永離世間一切苦。難道必須飲用這不清淨的乳,去充饑渴嗎?

佛經記載,這牛不在高原,不在下麵潮濕地方。它不吃穀麥、糠麩,也不與其它牛同群;這牛,身體紫磨金色。以上說的這牛,指的就是毗盧舍那佛。那佛以大慈悲,憐憫一切眾生,所以在清淨法體中,示現出這三聚淨戒、六波羅蜜微妙法乳,養育一切求解脫者。這真實清淨的牛產出的清淨乳,不但如來喝了成就佛道,一切眾生若能飲用,都能證得正等正覺。

提問:佛經記載,佛讓眾生修造寺廟;鑄造佛像;燒香、散花、燃燈;在晝夜六時中,繞塔行道;受持齋戒;禮拜。建立這些各種功德,都能成就佛道。若隻是通過觀心,就能統領一切修行,為何還要說這麼多種修行方法,豈不是冇有意義嗎?

回答:佛說經典,有無量方便方法。因為芸芸眾生狹隘、接受力差,不能領悟佛法甚深的道理,所以假借有所作為的修行方法,以此來比喻無為的修行。若不在心裡修行,隻是向外求道法,以此希望獲福,絕不可能。

寺廟,是印度的梵語。漢語的意思,指的是清淨地。若能永除三毒,常清淨六根,身心湛然,內外清淨,就叫修寺廟。

鑄造佛像,指的就是一切眾生求佛道。所作所為,是為了修行通向覺悟之路,隱隱約約看見如來的真容妙相,這豈是通過金銅能造作出來?

所以,求解脫者以身為爐,以法為火,以智慧為巧匠。以三聚淨戒律、六波羅蜜為修行樣式,鎔煉身中的真如佛性,遍入一切戒律樣式中。依教奉行,一無漏缺,自然成就真容之像,就是完全永恒的微妙身相,不是有為的敗壞樣式。若人求道,不明白這造佛像的真正意義,憑什麼說這樣行有功德呢?

燒香,指的也不是世間的有相之香,而是無為的正法之香。香薰一切臭穢無明惡業,全都令其消滅。

正法香,有五種:

一、戒香,指的是能斷一切惡,能修一切善。

二、定香,指的是深信大乘,心無退轉。

三、慧香,指的是常在身心,內自觀察。

四、解脫香,指的是能斷一切無明的束縛。

五、解脫知見香,指的是觀照常明,通達無礙。

這五種香,名叫最上之香,世間無能相比。佛在世的時候,讓弟子們以智慧火,燒這些無價珍香,供養十方諸佛。今日的眾生,不明白如來的真實意思,隻是用外在的火,燒世間的沉檀等香,希望以此福報,這樣怎麼得的到呢?

散花,也是這個意思,指的是常說正法。一切功德花,饒益有情眾生,散在一切眾生身上。普廣施散,裝點真如本性。這功德花被佛讚歎,它是完全的永恒,冇有凋謝的時候。若有人散這花,獲福無量。

若說如來讓眾生通過損傷草木,由此去散花,絕不可能。為什麼呢?受持清淨戒律者,對天地包羅的萬像,都不會去觸犯。誤犯者,還會因此獲大罪,何況是故意違犯清淨戒律,傷害萬物,以此求福報。想得到好處,反而遭到損害,怎麼可能呢?

長明燈,指的就是正覺心。將覺悟明瞭,比喻為燈。所以,一切求解脫者,以身為燈台,以心為燈炷。增加受持各種戒律,以此為添油。智慧通明,比喻成燈火。應當點燃這般真正覺悟的燈,照耀破除一切無明愚癡的黑暗。能用這般的法,輾轉開示。便是一盞燈,點燃了百千盞燈。通過相續的點燈,冇有窮儘,所以叫長明。

過去有佛,名號燃燈,也是這個意思。愚癡眾生,不懂得如來的方便之說,專行虛妄,執著有所作為的修行。於是,點燃世間的酥油燈,以此照耀空房間,自稱在依教奉行,豈不是荒謬嗎!為什麼呢?佛放眉間一毫相光,上能照耀一萬八千世界,豈是通過這般的酥油燈,以此利益眾生?仔細想一下,就知道不是這道理!

六時行道,指的是六根在一切時間,常行佛道,修習一切通向覺悟之路。調伏六根,長時間不捨棄,這就是六時。

繞塔行道:塔,就是身心。應當讓覺悟的智慧,環繞身心,念念不停,這就叫繞塔。過去各位聖人,都是修行此道,直至涅槃。今日世人,不懂得這道理,不曾在心裡修行,隻是執著外在的樣子。以有阻礙的身體,去圍繞著世間塔,日夜快速地走著,徒勞疲倦。而對於真性,一點利益也冇有。

還有,持齋。必須要領會持齋意思,如果不能理解,就是白白地受持。齋,就是齊的意思,所謂的齋,指的就是正身心,不令心散亂。持,守護的意思。持齋,指的就是如法地護持各種戒律。必須外在禁除六情,心裡製伏三毒,勤加覺察心識,清淨身心。能夠這樣領悟,就叫持齋。

還有,持齋者的食物有五種:

一、法喜食,指的就是依持正法,歡喜奉行。

二、禪悅食,指的就是內外澄寂,身心悅樂。

三、念食,指的就是常念諸佛,心口相應。

四、願食,指的就是行、住、坐、臥,常求善願。

五、解脫食,指的就是心常清淨,不著染世間。

這五種食物,就叫齋食。若有人不吃這五種清淨食物,反倒說自己在持齋,絕對行不通。隻有斷除無明的食物。若碰觸了無明,就叫破齋。若有破齋,怎麼能獲福呢?世間有些迷誤人,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身心放逸,什麼惡都作。隨意貪慾,不生慚愧。他們隻是不吃外在的部分食物,還自以為在持齋,絕對行不通。

還有,禮拜,也當這般和法對應。必須明白禮拜的意義,外在的事是靈巧的方式,其實行為中藏著道理。能夠領悟這個道理,才叫依法。

禮,敬的意思。拜,俯伏的意思。禮拜,指的就是恭敬真實本性,在無明麵前屈身倒下(去除無明意思),這就叫禮拜。

若能永遠滅除惡念,永存善念,就叫禮拜。哪怕他冇有表現出禮拜動作。

禮拜的樣式,就是法的樣式。世尊為了做給世人看,什麼是謙下心,也是為了禮拜,所以屈伏外在的身體。這其實代表的是裡麵的恭敬。外在表現出禮拜的樣式,實際代表裡麵的領悟,代表本性和樣式的相應。

若有人不按照這層法理去行,隻是執著外在樣式,裡麵卻放縱貪、嗔、癡,常造作惡業,那麼外在的樣式就是徒勞。他表現出帶欺騙性的威儀,不但不慚愧於聖人,還徒勞欺騙凡人。這人不免在輪迴中,豈能成就功德。

提問:如《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記載,洗浴眾僧,獲福無量。這是因為作了事,才成就了功德。若隻是通過觀心,怎麼和經文相應呢?

回答:洗浴眾僧,不是指世間有所作為的事。世尊當時對弟子們說《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是為了讓弟子受持洗浴的法,所以假借世間事,比喻真實的道理。經文中,隱喻了七事供養功德,是哪七件事呢?一、淨水;二、燒火;三、澡豆;四、楊柳;五、淨灰;六、蘇髇;七、內衣。世尊用這七法,比喻七件事。一切眾生通過這七法沐浴,得到裝點,能去除毒心,洗掉無明垢穢。

這七法,指的就是

一、受持清淨戒律,完全洗滌掉不正確。好像經文中用清淨的水,洗滌掉一切塵垢。

二、通過智慧,觀察內外。好像經文中的燃火,能加溫淨水。

三、區分、丟棄一切惡。好像經文中的澡豆,能洗淨汙垢油膩。

四、真實地斷除一切妄想。好像經文中咀嚼楊枝,能淨化口氣。

五、心懷正信,相信無疑。好像經文中的淨灰,擦在身上,能避開風的傷害。

六、柔和、忍辱。好像經文中的酥膏,能滋潤皮膚。

七、慚愧、悔改一切諸惡業。好像經文中的內衣,可以遮蓋這醜陋造業的身體。

以上七法,是經中的隱含意思。當時,如來是為了那些修大乘法、接受力好的人說的,而不是為小智慧的下劣凡夫說的。所以,今日的人不能理解領悟經文意思。

溫室,指的就是身體。所以,點燃智慧火,加溫清淨的戒律水池,沐浴在溫室的身中。真如的佛性,受持七法,以自裝點。

當時,聰明上智的比丘們,都領悟了佛陀的意思,依教奉行,功德成就,都證得聖果。今時的眾生,不能測度經文意思,卻用世間水來洗滌有障礙的身體,還自稱在依教奉行,豈不是誤導嗎?而且,真如佛性,指的不是世間凡形。煩惱塵垢,本來是無形象的,豈可用有障礙的水,洗滌無為的身體?這樣作與法不相應,如何能由此悟道呢?

若想身體獲得清淨,當觀察這個身體,本因貪慾、不淨所生。身體的臭穢聚集一起,內外充滿。若有人通過洗滌這樣的身體,去求得內心清淨。就好像洗下水溝,直到把下水溝洗冇了,才能乾淨。通過這些闡述,就能知道洗滌外在的身體,不是佛說法的本意。

提問:佛經記載,至心唸佛,必能往生西方淨土。通過這一個法門,就能感應成佛。為何還要假借觀心,以此獲得解脫呢?

回答:唸佛,必須正念。明白意思,是正。不明白意思,是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如何到達彼岸呢?

佛,覺悟的意思,指的就是覺察身心,不令身心起惡。

念,憶唸的意思,指的就是憶念持戒修行不忘,精進勤修。這個道理,就叫念。

所以要知道,念在於心,而不在於嘴巴發聲。好比用捕魚竹器去捕魚,捕到魚後,就忘了那竹器。(一樣道理)通過嘴巴發聲,去求唸佛的意念。有了唸佛意念後,就忘了嘴巴發聲。既然稱唸佛名,須知唸佛的道理。若心不真實,口誦的就是空名。若三毒在裡麵。若他人和自我的概念,填滿心中。通過這無明的心,不會見到佛,隻是徒勞費功。而且,誦和念之間,道理差彆懸殊。口中念,叫誦。在心中念,叫念。所以要知道,念是從心中生起,這才叫通向覺悟之門。誦在口中,所以隻是發出聲音的樣子。執著,通過樣子去求法,終是不可能。所以要知道,過去諸聖所修的,都不是指外在,都隻是在推究內心。

既然知道心是門,難道還怕難以成就?既然知道心是關鍵,還愁不能到達?

可見,今日人們對佛法認識粗淺,隻知道通過作事情去建立功德,浪費了許多財寶,多耗水陸運輸,妄造佛像佛塔。白白浪費人力,去堆積木頭、砌壘泥土,圖青畫綠,傾心儘力,不但損害自己還誤導他人。如此這般,卻不知道慚愧,又何時才能覺知呢。

人們看見有所作為,就勤加喜愛。教導他,修行是無相的道理,他就變得昏沉迷茫。隻是貪戀現世的小慈,豈能覺悟到將來的大苦。這樣有為的修學,隻是徒自疲勞,背離正道,迷誤在邪道中。還哄騙自己他人,說能獲得福報。

隻要能引導內心,向內審查,內心覺悟觀見,自然對外界明朗,斷絕三毒,永遠使它們消亡;關閉六賊,不令侵擾真心;自然建立恒河沙般的功德,對法界各種裝點;無數法門,一一成就;超越凡人,證得聖人境地。

總之,心外無法,無心是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