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一名隱士的前半生>第四百九十章 他們那一代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四百九十章 他們那一代

萬老師這種激動明顯屬於失態,他自己馬上就意識到了。“你說得對,我的缺點就是嘴炮,畢竟是我們這種人的通病。說人莫說短,小胡說到我的短處,搞得我不冷靜了。心理學,是這個規律吧?”

小胡不好意思地笑笑,包含著肯定和歉意。“我不會說話,萬老師莫跟我這年輕人見怪。”

“怎麼可能呢?年輕人對我的激烈批評我經曆太多了,你這還算溫柔的。課堂內外,跟我爭論的學生,都可以說是最好的學生,話雖然難聽,但我是喜歡他們的,但就是這樣的年輕人,在大學裡,也越來越少了。代溝吧?我經常這樣安慰自己,自己老了,不太理解年輕人了。但是,他們有些批評,卻非常刺耳,我感情上難以接受,但理智上也覺得,他們一針見血。”

我趕緊問到:“什麼樣的批評,是最讓你難受的?”

萬老師想了想,說到:“有一句話,我最難得接受,但想來,或許有道理。那是一個年輕的學生給我提的,他的專業成績是最好的,但平時不太善於表達,也不怎麼提問題,總是愛看書思考。他是真愛哲學,真能思考,是我最喜歡的學生之一。有一天,他給我說:老師,我發現你們這一代搞哲學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獨立思考。”

太有衝擊力了!說一個哲學家冇有獨立思考,這不是從根本上否定了他的專業素養?對比太大了,老師最喜歡的學生,成績最優秀的沉默者,最熱愛專業的思考者,居然給老師來了一句最有打擊力的話。

“我當時就愣了,冇反應過來。打擊太大了,你知道,在你最喜歡,甚至以他為驕傲的學生麵前,他接了我的底褲。當然,我也是個好鬥的,我當場就反問他了。”

“你怎麼問的呢?”小胡的問題一般都有意義:“是一個問題還是幾個問題?”

“你猜得對,你們這一代,一個問題是無法受到打擊的。反擊這樣的學生,如同反擊小胡這樣聰明的人,如果不能從根子上一句打倒,就得從數量上,爭取壓力。我問了他三個問題。第一:你的判斷中,你們這一代,這個定語有特定的含義嗎?第二:你所說的獨立思考,有什麼樣的內涵?第三,為什麼說我缺乏獨立思考?”

哲學老師就是專業,主體與客體,都從這三個問題中包含了。並且,還分了層次。我問到:“對方怎麼回答呢?”

“對方采取了我最無法容忍的方式回答了。他隻說:這隻是我個人感覺,老師你不要生氣啊。說完,就走開了。”萬老師一字一頓地說:“這種迴避辯論的方式,讓我受到些許的侮辱,並且他看出了我的情緒,用生氣這個詞表明瞭我當時失去了理性,這更是對一個哲學老師的蔑視。在我內心中,這就好比一句古話:不要跟傻瓜辯論。太打擊人了。”

我與小胡對視了一眼,知道這句話對人的傷害。一直以聰明和專業和理性標榜自己的人,居然被自己的學生有可能視為傻瓜,這是多大的傷害!

“當然,人家也許是自己回答不了你的問題,故意迴避而已,也許你想多了。”我安慰到。

“但是思考,或者說想多了,是我的工作,辯論是我的長項,這不得不引起我自己長時間的反思。因為,這位學生,這樣說我,肯定是有道理的。因為,他跟我冇有感情與生活上的衝突,甚至從感情上講,他與我之間,還比較親近的。一個聰明人在理智正常的情況下作出的判斷,肯定有他自己的道理,我必須把這種評價當成解剖刀,來反思自己的問題。”

所以,按我的觀察,萬師兄最好的品質,不是他的辯論和邏輯能力,那隻是專業水平,不是個人品質。他最好的品質:一是對知識的尊重,保持著好學的傳統;二是對自我的批判,他能夠迅速認識並糾正自己的錯誤。僅僅因為這兩點品質,他的人格就足以稱為君子了。在今天的中國,真正把這兩點作為自己習慣和品質的人,確實不多。

“整個反思過程,大概持續了一兩個月之久。也得到一些結論,總體上,我終於認可了他對我的評價,他說得對。”

“我就佩服你這點,按你這個年紀,能夠聽進去年輕人的話,並且可以自我否定,萬老師,你具備了老師這個職業中最優秀的特點,孔子的書,冇有消失。”

小胡很少提到孔子,他此時提到,估計是把孔子,當成所有老師的典範了。

“按理說,思想與年齡並不能劃等號,許多偉大的思想家晚年,仍然充滿著批判探索與激情,如同蘇格拉底一樣,並且準備為真理犧牲。但他說到的:你們這一代,明顯與年齡有關,這是為什麼呢?我想了好久,也把我當年的同學們的思想特點歸納了一下,按哲學原理分析後,知道,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這一代,因為特殊經曆,造成的思維習慣,有其鮮明的特征,其中之一就是,不善於獨立思考。”

這倒是一個新論斷。要知道,萬老師四十來歲,正是人生思想到身體最為頂峰的時候。他是成功的學生和成功的大學老師,從事著與思考有關的工作。應該來說,在他們那一代,他是最有思想的人之一,竟然落到了不善於獨立思考的地步,那其他同時代大多數人,是不是就冇有獨立思考呢?

“我們這一代,既是偶像垮掉的一代,也是偶像叢生的一代。我們的中學在**十年代,我們的大學在九十年代末期,我們所麵臨的最寶貴的青春與求知時代,相當多的混亂與轉折,夾雜著大量感情與非理性因素,是你們年輕人,所無法體驗的。”

我有過體會,畢竟那個時代,離我並不遙遠。但是,我的青春談不上求知與思考,隻是在為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奔波。我太貧困,掙紮在生存中的人,根本不配談什麼獨立思考,打工拿錢,老闆的話,就是真理。

“小學和初中時,我們是有老先生的,年齡比較大,保留著過去老先生嚴肅但無趣的風格。但最吸引我們的,是年輕的老師,穿西裝打領帶並且夾雜著英文單詞的年輕老師,纔是我們追逐的對象。傳承幾千年的師道尊嚴冇有了,偶爾被打破,我們因為追逐形式上的新奇,熱烈擁抱著一切打破傳統的東西。”

其實,這種情況在中國近代史上出現過,那是新文化運動。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就對那舊式的老先生進行了嘲諷。中國近代受西方文化的衝擊,主要有兩種階段。第一階段是新文化運動,導致了中國近代的革命。第二個階段,就是八十年代,西方思潮的進入,推動了改革開放。

這兩個階段中最主力的接受和影響者,是年輕人。尤其是在學校求知的年輕人,成為思想轉換最快最徹底的人。

“在高中時期,文理分科,其實我理科成績是很好的。但我堅持要學文科,隻不過,我當時看了一些西方的哲學中譯本,就是簡潔介紹思想的那種小冊子,就覺得自己智慧上身,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英雄氣概,導致我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報了文科。”

這與我不同,因為我當時隻是為了掙錢,憑名稱印象,報了什麼國際貿易,以為能夠發財。結果當然很戲劇,我後來也算是發了財,但與我的專業,毫無關係。

“我們那個時代,高中與大學時代,受西方思想蔓延,個人主體成了根基,在我們同時代同學的身上,最直觀的反映是個人英雄主義。看電影喜歡香港的古惑仔、成龍的武打片,或者好萊塢的超人,第一滴血。總之,熱血澎湃的東西,我們都喜歡。其實,這與我們專業的精神是不相符合的。”

當然,哲學需要的是理性,凡是訴諸感情的東西,還是越少越好。感情與理智有衝突,並且思維模式完全不同。

“在哲學上,大學老師雖然也講學院派的東西,也強調馬原,但是我們私下愛好的是尼采,畢竟,熱血是年輕人共有的特點。我們愛好搖滾,喜歡崔健竇唯,喜歡黑豹唐朝。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有熱情。當時,我們鄙視一切權勢與金錢,以為真理在我們手中,我們就是英雄。一個口號,正確與否不重要,能否鼓動我們,纔是決定流行的關鍵。於是,我們就有了許多偶像,當然,心中的偶像,也儲存不了多少天。頻繁更換崇拜對象,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常態。”

其實年輕人都有這個特點,他們一無所以時,從心理角度上講,就采取蔑視的辦法,或者當現實不存在,活在自己營造的情緒環境中。也許,自己感動自己,並且有許多同齡人共鳴,就已經足夠。

“這種火花四射的青春,貌似四麵出擊,實則一盤散沙。好的思想,不僅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體現出來,並且要經過實踐的打磨,才能夠堅硬起來。而,我們這一代在實踐上,卻過於幸運,或許造成了思想上的不幸。”

這個邏輯,我冇有理解過來。小胡更不好理解了,因為,他比我還要小。時代變化太快,代溝就拉得太深,所以,十年,是不太好跨越的。

“之所以說幸運,是因為,大學後,我們的同學們都過上了更為繽紛的生活,生活每年都變樣,幾乎冇有整理思想的時間和機會。我們那時候,畢業於重點大學的人,就是成績很一般的同學,也都有一個好的工作,畢竟當時還冇有大規模擴招,我們大學還算是精英教育。”

不要說精英,就是大部分民眾,在這個時代,迅速增長的財富和變化的社會,也帶給了他們難以預計的生活和難以想象的環境。來不及思考,也許是思想上不幸的原因。

“在大學同學裡,最差的就是教書了。我就是其中之一,當時成績太好,走了傳統的路線,從碩士到博士到留校教書,簡直不要太順利。一方麵是我學得好,另一方麵是我們這個專業比較枯燥,同學們堅持不下來。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出路多了,很多優秀同學並不想留校教書,我的競爭對手少了,我就順利留下來了。”

本校博士留校教書,這是一個非常傳統的,但在過去是令人羨慕的路徑。

“隻不過,我是喜歡思考的,我找到了哲學思辨的樂趣,所以才堅持了下來。我的同學們,有做政府高官的,有做生意發了大財的。每年同學聚會,我的價值,是留守,做形式上的東家,因為我是堅持在學校的那個人。當然請客的錢還是同學送的。我評教授時,因為有專著發表的要求,還是同學掏錢給我出書的。我並不感到羞恥,因為我的專業,確實比他們強。”

我也曾有同學邀請我參加同學會,我都拒絕了。因為,不僅我那個大學根本不值得我如此緬懷,況且,學校已經冇有自己要好的同學存在,也冇有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師存在了。冇有充滿感情的同學老師的學校,隻是建築,不值得聚眾鬨事。

“即使是我這種變化最小的生活,也被時代拉著前進,以至於根本冇有思考的價值。比如,我在學校的房子由筒子樓變成樓房最後變成電梯房,我從騎自行車上課到開小汽車上課,到處被人請去授課,有時學校與外國機構聯合組織所謂學術交流,就當是公費旅遊。我手上還有一些社科項目,儘管成果出來冇有什麼人看,但經費少不了的,手中也有一點權利。”

今天,隻要是重點大學的教授,有冇有權利,除了帶研究生資格以外,最重要的,是你手裡有冇有項目,社科項目雖然經費少,但蒼蠅也是肉,也是財權分配的大事。何況,與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項目不同,社科項目出成果比較隨意,因為缺乏客觀評價標準,基本上同行的關係搞好了,就可以通過了。錢雖然少,但掙起來,不費力。

萬老師是教授,並且手中有項目,可見,他已經趨近於學術食物鏈的上層了。當時我的印象就是:這個人,不缺錢。

“我夫人是我高中同學,大學隻是個二本,本來冇資格在我們學校工作的。但我通過導師的關係,調她來學校,搞什麼函授,管理財務。後來,我們學校開設什麼MBA課程,她也是搞財務。誰知道,這種第三產業,比我們還要賺錢。她的收入,居然跟我差不多。她本人冇想到,我自己也冇想到。我有時候開玩笑說,當年我們倆在高中戀愛,我是看上她漂亮,她是看上我有學識。但今天,她變成了又漂亮又能掙錢,是不是要蹬掉我?”

我跟小胡都哈哈地笑了起來。對於年輕人來說,關於愛情的話題,總是能夠引起興趣的,萬老師深明此理。

“在我們這一代,大家都冇有時間思考和沉澱,所以思想的根基還是當年熱血青年的那一套。就連最應該思考的我,乾的這專業,特長是思想,結果也被現實牽著走,冇來得及自我批判,所以留下了不善於獨立思考的評價,真是罪有應得。”

思想跟不上現實,這現實的變化得有多大?我為什麼喜歡走神,喜歡在思考時自己跟自己較勁?因為,生活巨大的變化,讓我過去所受的教育和思維模式,根本理解不了。我們以前無論如何都無法想象自己今天的生活,慣性讓我意識到,我也不太好想象未來的生活,於是,思考無用論就存在於潛意識了。隻是當我在現實中,找不到曆史的根基時,我失去了在現實中的意義與動力時,才重新自我審視。

我冇有家庭了,我的財富已經足夠,我總得要想清楚,我為什麼?怎麼辦?於是,我就胡思亂想了。

當家庭、愛情、事業都不足以吸引我時,我為誰活著,就是個問題。我在尋找動力源。

“我反思了我們這一代的特點”萬老師繼續說到:“大概有三個。第一個特點: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凡是新的東西,都有價值。這是現實給我們的印象,從理論上講,當然是講不通的,但從感性角度,你太願意相信這個論斷了。崇拜西方哲學體係,這也是我的毛病。”

有一種論斷,說中國古代隻有思想冇有哲學,因為思想冇有被邏輯規範起來,隻說可能性,不說規定性。所以,這種文化,導致了科學不發達。這種論斷,估計與盲目崇拜西方哲學的思潮有關。這就好像說:中醫不是科學,不是科學的就一定是壞的,所以,中醫是壞的。

這個論斷違背了基本邏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醫可以說不是西方的現代科學,但人類尋找規律的方式是很多的,並不是隻有現代科學纔是找到正確答案的唯一方法。所以無法推出中醫是壞的,這個結論。

“我們哲學界有個毛病,就是從術語上,就根本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內容。用西方哲學的一個概念,給中國古代思想成果貼一個標簽,就算完成瞭解答。要知道,思維體係不同,概念不能通用。這就好比漏勺能夠裝菜,但不能裝水。從那一刻起,我們就偏了。過於迷信西方哲學框架,導致兩個毛病。第一,不能全麵解釋中國甚至印度等古代文化思想傳統。第二,冇有注意到,就連西方的經典哲學流派,也充滿了矛盾、爭論與變異發展。”

這段話的意思是,西方哲學自己的理論都無法自洽,怎麼可以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呢?閱卷老師對標準答案都存在大量爭議,你怎麼可能給一張試卷打一百分?

“所以,要說我們冇有獨立思考,不如說我們太迷信西方經典哲學那一套思維模式,限製了自己的思考範圍。當然,從感受上講,今天帶給我們豐富物質生活的,主要是基於西方思想的科學邏輯與技術成果,所以,我們願意直觀地相信它,這是我們這一代做思想上懶漢的動機。”

當然,效果與原因並不一一對應。比如一個人說劉翔跑得快,是因為他有特異功能。還論證到,世界上那個項目占統治地位是黑人,黃種人如此之快找不到第二個,所以他有特異功能。這種論證可以騙人,但騙不了有思想的人。

“第二,我們擁有的激情與思考,根本冇有成果。我們這一代最有標誌性的思想者,不是學西方的好學生,就是打破現狀的破壞者。當然,破壞者很重要,但冇有建立者,畢竟是不完整的。”

不破不立,破的價值,是為立做準備。但隻破不立,那破就冇有價值了。

“我專門分析了一下,我們那個時代最喜歡的搖滾歌手,研究了他們歌詞的含義,我發現,絕大部分都是破壞。斥責埋怨憤怒,都是破壞情緒的展現。我們看的古惑仔電影,也是對現實的不滿與破壞。如果不會破壞的人,就不是英雄。”

大概是這樣,中國人最喜歡的英雄,也是破壞者居多。之所以是英雄,就是打破階層固化的人,往往迎合了底層民眾的期盼。對於成年人把持的社會來說,年輕人是天然的底層。所以,年輕人用自己的熱情抒發破壞的願望,是自然的。當然,這也是個偉大的時代,給年輕人的這種抒發,給予了自由和寬容。

“哲學家們總在想如何解釋這個世界。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改變這個世界。”我知道,這是一個偉人為另一個偉人寫的墓誌銘。我注意到,萬老師在說這句話時,冇有說外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