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一名隱士的前半生>第五百一十四章 品牌純正性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五百一十四章 品牌純正性

當我回宿舍時,在路上,看見萬師兄一個人在迴廊邊打電話,他冇看見我,我也不好打擾他。整理一下心情,恢複正常後,進了院子,碰上剛準備出來的小胡。

“莊師兄,你路哪裡去了?萬師兄也不見,我以為你們有新任務,不管我了呢。”

“我出去打了個電話,萬師兄,有前麵那迴廊邊打電話呢,不是要過年嘛。”這話剛出口,我就有點後悔,這恐怕是給小胡傷口上撒鹽,過年了,他連一個值得打的電話都冇有,估計要勾起他的傷感。

但是小胡並冇表現出興趣,隻是問:“明成師又去開會了,說是民宗局和公安局來人,說關於打假的事。我以為,你們也去參加了呢。”

“什麼意思?廟子與打假有什麼關係?”不知是我冇理解,還是小胡冇說明白。

“我也這樣想啊?問過錢師兄,他聽說,要整治混跡於廟會的假和尚假道士,尤其是我們朝山的,中途這麼長,肯定有許多算命看相以及欺騙香客的傢夥,公安與民宗部門,要打假的。”

“對對對,他們組織得好,這個事,肯定要做,要保持這個朝山及廟會品牌的純正性,這可是個千年品牌呢。”

小胡問到:“什麼意思,千年前,就有人朝山了?”

我解釋到:“雞足山,是飲光迦葉的道場,不管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包括東南亞的小乘佛教,都把這裡當成聖地,曆代以來,到此朝山拜佛的人,數不勝數。這品牌是迦葉尊者所創,蜀漢之時,就有小庵,但第一個給它打廣告的大佬,卻是唐代的,所以,我叫它千年品牌。”

“什麼意思?哪個?”

我簡要介紹了一下雞足山的興盛史。蜀漢時佛教已傳入這裡,建有小庵。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載:"迦葉承旨主持正法,結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厭世無常,將入寂滅,乃往雞足山。"

迦葉是釋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最後入滅於雞足山。又相傳,迦葉至雞足山後,進入禪定,奉持如來附囑之金衤闌衣,以待彌勒出世而授之。顯然迦葉入定的雞足山是在印度境內的摩揭陀國,中國之雞足山由僧人附會、仿造而來,同時也作為迦葉道場載入中國釋史。至明代,山上僧尼雲集,佛事最為鼎盛。"琳宮紺宇不知數,浮圖寶刹淩蒼蒼。"據統計,有"大者七十二所塔院",且"規天矩地,製度虛敞"、"院宇壯麗"。另外還有許多"靜室精舍"。至清代,這裡還有寺36所,庵72所,盛時常住僧尼5000人以上。翻開有關誌書,可見這裡曆史上幾乎無山不寺。

佛教在雞足山的發展,其一可能與南方的開發有關。南宋政治中心南移,雞足山漸為更多的人所知,至明代這裡就更加著名了。其二,許多僧人奔迦葉道場而來。其三,這裡的自然環境幽偏僻而美,適宜靜修。其四,這裡是漢地佛教、藏傳佛教和雲南上座部佛教薈萃之所。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就是這裡佛教文化的興盛。

曆代在此活動的高僧很多,惜無詳細的記載。知名者有唐代的明智、護日,宋代的慈濟,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法天、大錯,清以後的虛雲、自性等。許多僧人遠道而來在此結茅修行,於是在這些高僧大德修行處,一座座寺廟建立起來。雞足山是僧人嚮往的一塊淨地,明代僧人靜聞的事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據馮誌《仙釋傳》,靜聞原為江蘇迎福寺蓮舟法師的法嗣,他禪誦達二十年,剌血寫成《法華經》,發願將此經供於雞足山。崇禎九年(1636),他同徐霞客結伴西遊至湘江,不幸遇盜墮水,但將寫經舉在頭頂,獨不遺失。後創病死於途中。臨終前囑徐霞客將其骨灰帶至雞足山埋葬,以了其生前未了之願。徐霞客帶著靜聞的骨灰和血寫的經書,展轉數千裡來到雞足山,將其經供之於悉檀寺,並在山上為之建塔埋骨。徐霞客吟詩《哭靜聞禪侶》六首以悼念。其中雲:

曉共雲關暮共龕,梵音燈影對偏安。禪銷白骨空餘夢,瘦比黃花不耐寒。西望有山生死共,東瞻無侶去來難。故鄉隻道登臨少,魂斷天涯隻獨看。

小胡聽到這裡時,打斷了我:“莊師兄,莫說那麼多了,我隻是覺得,以唐朝這麼偉大的朝代,以玄奘法師的英明,那時的佛教,恐怕要興盛而且純正吧。”

“其實不然”我否定到:“所有宗教生存於社會中,如果興盛,就如同名牌,總有人想仿冒。況且,江湖術士,自身冇有學術地位,但又想投機取巧,騙術一直存在。如果要騙達官貴人,如果國外傳說中皇帝的新裝,如果要騙升鬥小民,就如同街頭卦攤。不管佛教道教,還是其它什麼教,隻要有人信它,就是騙子想混進來。”

說到這裡,我回憶起原來在武昌碰到的恩人,想起後來在北京受騙的術士,我想,這冇什麼道德可分,這隻是一種騙人的職業而已。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他們的存在。收智商稅的後果,就是混淆了宗教與術士的界限。

於是,我給他專門講了,他所謂佛教興盛時期下,術士依然活躍的幾個故事。小胡不太相信,在佛教高手遍地的情況下,唐代的達官貴人,居然還會被術士所騙。而要讓小胡認識到,曆史是最好的社會教科書,我專門選了我所閱讀過的,唐代的事情。

第一個就是唐宣宗時期的一個故事了。司農卿韋廑,三品,已經是個不小的官了,可韋廑並不滿足,一心一意要弄個夏州節度使噹噹。

有一個江湖術士知道了韋廑的想法,便主動上門自薦:“我精通占星術,為人求取官職不是我次兩次了,每一次都心想事成,得償所願。”

韋廑大喜,當晚在庭院裡擺上占星的器具,一切準備就緒,並且按照術士的要求,親筆在紙上寫出所求的官職。

術士得拿到韋廑手寫字跡,立即對著大聲喊道:“韋廑要造反,逼我為他祭天。”

韋廑嚇壞了,帶領全家跪在術士麵前苦苦哀求:“懇求仙人給我全家百口一活路,家裡所有財產全都送給仙給人。”

術士帶著金銀財寶,穿著綾羅綢緞,大搖大擺出了韋家,正巧遇到巡邏的士兵,他身的華貴衣裝,引起士兵的懷疑,把他當成盜賊抓了起來。

術士無奈之下,隻好招供:“韋廑要造反,給我這些東西,是為了讓我不要告發他。”

此事稟報唐宣宗,唐宣宗把韋廑叫來當麵審問,瞭解了事情的經過,由於韋廑出身望族,又是被奸人誣諂,總算給了點麵子,隻是將他貶為永州司馬了事。至於那個術士,送京兆府治罪,以杖刑處死。

官場之人想升官,應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常心理,也許韋廑送禮了,也托人了,卻總是冇有半點進展,於是便懷疑自己是不是流年不利,哪路神仙冇拜到,這纔不敬蒼生敬鬼神,著了江湖術士的道,偷雞不成蝕把米。夠可笑,也夠可憐。

至於那個江湖術士,道行還是有點淺,把韋廑一家治得服服帖帖,冇想到栽到巡邏士兵手裡,煮熟的鴨子飛了,還賠上一條命。夠可憐,也夠可笑。

還有一個故事,與著名的武則天有關。武則天是篤信佛教的,並且把它定為國教。當時河內有個老尼姑,是麟趾寺住持,與韋什方等人勾結在一起,以妖言邪說迷惑百姓。老尼姑自號淨光如來,說她能預知未來;韋什方自稱三國孫吳赤烏年間出生;還有一個外族老頭自稱五百歲,說自打見到僧懷義至今已經二百年了,懷義的麵貌越來越年輕。武則天對他們很信服很尊重,有求必應,說啥是啥,還賞賜了很多錢。

老尼姑白天當著外人隻吃一點麻籽和一點米以,到了晚上就與收養的一百多名弟子一起殺牛宰羊,烹鮮調羹,宴飲作樂,荒淫無恥,為所欲為。武什方吹噓自己能配製長生不老藥,武則天也深信不疑,派他乘驛車去千裡之外的嶺南采藥。

明堂火災發生後,老尼姑入宮,向武則天表示慰問。武則天大怒,痛斥道:你經常說你能預知未來,為什麼不提前預警明堂火災?我看你他媽的就是故意的。

老尼姑被趕回河內,她的弟子以及那個異族老頭都逃得無影無蹤,還有人不嫌事小,向武則天舉報老尼姑等人的種種罪行。

冇想到武則天接到舉報後不但不追究,反而下令讓老尼姑返回麟趾寺該乾啥乾啥。老尼姑心裡那個樂,心想太後終究還是離不開我們,逃散的弟子們聽到這個好訊息,立馬一個不少地全都回到老尼姑跟前。

老尼姑等人屁股還冇坐穩,武則天派來的兵將就到了,稀裡嘩啦全抓了起來,通通冇入官府充當官婢去了。武什方從嶺南迴來剛走到偃師,聽說老尼姑已經敗了,眼看自己回到朝廷也是難逃罪責,隻好上吊而死。

老尼姑罪有應得,可罪的根子,卻並不在她,而在武則天的男寵僧懷義身上。

懷義,俗名馮小寶,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唐高宗李旦的女兒千金公主,千金公主又把他介紹給武則天,從此成女皇武則天的男寵或者男妾,為了出入方便,武則天命他剃度為僧,法名懷義,還將俗姓改為薛,叫女婿薛紹尊稱為季父。懷義經常乘馬出入皇宮,滿朝文武大臣無不恭恭敬敬,唯恐一不留神得罪了他,惹來塌天大禍。

僧懷義親自監督重修白馬寺和敬愛寺,後又入宮主持修建明堂,高三十丈,動用民夫數萬人。

明堂竣工後,僧懷義被封為左威衛大將軍,帶兵反擊突厥成功,晉升輔國大將軍,改封鄂國公,並授以柱國勳階。

僧懷義為武則天稱帝立下汗馬功勞,侍寵而驕,暴戾蠻橫,竟然縱火焚燒了明堂,甚至對武則天也經常有不敬之的言行。

武則天雖然貴為皇帝,但男寵之事,畢竟難登大雅之堂,隻能默契於心,不可宣之於口,懷義如此跋扈,恨不能將此事鬨的天下皆知,是可忍庶不可忍,立馬選拔了百餘名有力氣會武功的宮女,趁懷義進宮的機會,一舉將其處死。

殺了懷義,跟隨在他身後的大小嘍囉們,自然也在清理之列。偏偏那老尼是個出類拔萃的老糊塗蛋,一點眼力價冇有,不光不趕緊哪兒嚴實藏哪兒,反而跑到武則天跟前嘮嘮叨叨明堂失火了陛下彆難過反正陛下有錢咱再修一座更高更大的,結果被武則天借題發揮一通臭罵趕出去,然後放長線釣大魚,最終把她的所有同夥一網打儘。

不愧是中國唯一真正坐擁天下的女皇,這韜略,這謀略,還有啥啥略,真不是蓋的。

武則天時期,也鬨出了不少裝神弄鬼的笑話。朱前疑這種小人,居然也曾嚐到過甜頭。

有個叫朱前疑的人上書武則天:“我夢見陛下壽滿八百歲。”武則天大喜,立即任命他擔任拾遺的官職。

過了一段時間,朱前疑再次上書說夢見武則天的頭髮白了又變黑,牙齒掉了再長出。武則天覺得很吉利,提拔他當了駕部郎中。

朱前疑奉命出使,從外地回到京城後,立馬上書說半道上曾經聽到嵩山在高呼萬歲。這回武則天冇升他的官,隻賜給一件紅色的算袋。朱前疑不是五品官,隻能把它佩戴在綠色的衣服上,覺得有些不太滿足。

朝廷下令發兵討伐契丹,在京官員凡獻馬一匹以供軍用者,均賜給五品官銜。

朱前疑覺得把身上的綠官服換成紅官服的機會來了,興頭頭地買了一匹馬交上去,然後向武則天上書請求提升,一次冇迴音就兩次,兩次冇迴音就三次,直到把武則天徹底惹翻。

武則天認為朱前疑貪得無厭,慾壑難填,下令把他進獻的馬匹退回去,所有官職一擼到底,派人押回農村老家,從哪兒來的,還回哪兒去。

喜好祥瑞、吉兆和逢迎,在曆代帝王中,武則天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西漢與東漢之間的新朝皇帝王莽,也是這方麵的佼佼者。

他們的共同點是,正在努力登上最高統治者地位的時候,希望通過種種神蹟,證明自己已經得到上天的認可和支援,由此推動和爭取天下臣民的衷心擁護。

朱前疑呈報的種種祥瑞吉兆,武則天將信將疑也好,完全相信也罷,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契合併呼應武則天謀取大位的意願和圖謀,纔是得到她鼓勵和表彰的最直接最切實的原因。

朱前疑獻馬換取五品官階,既支援了對外戰爭的物資需求,也符合朝廷公佈的命令,他的請求合理而又合法,並無不當之處,武而則天的反應卻完全出乎意料,不但不給官銜,還把以前授予的職務擼了個精光。

以武則天的天縱睿智,當然不會不記得朱前疑曾經的功績,更不會不知道他的要求無可指責,對他進行嚴厲懲處的原因,不是明麵上說的貪得無厭,而是不識時務。

武則天謀取皇位所迫切需要的祥瑞吉兆等等旁門左道,隻有朱前疑這類異想天開和彆出心裁之輩,才能乾得出來,需要即存在,存在即合理,儘管他人品猥瑣,行為卑劣,但在當時的情形下,必須獎賞,必須重用。

當武則天的地位穩固下來之後,朱前疑所能提供的正麵作用已經大大貶值,對他人品和學識方麵的負麵評價,已經使武則天越來越看不上眼,淡化乃至切割與這種卑劣小人的關係,自然成為必選。

如果朱前疑能夠意識到自己處境的變化,從此儘量少拋頭露麵,低調做人,韜光養晦,不再引起武則天的格外注意,保住現有的地位,應該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但是,以朱前疑的人品,決不肯甘願忍受寂寞;而以他的智商,也決不會覺察武則天內心的微妙變化。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從某種意義來說,性格決定命運。

所以,該來的,終究會來。

相反,真正相信佛教理論,並且堅持理性與法治的偉大君王,也產生於唐代。唐天宗李世民,把玄奘法師當成知音,甚至想讓法師當官。他經常請法師到宮廷**,並且撥給國家財政資金,為法師修寺廟,建立專門的官方翻譯機構,完成法師的譯經大業。

這種貌似很重視佛教的皇帝,卻並不迷信。他隻是追求思想與理性上的進步,他追求真理的愛好,讓他迫切渴望真理的到來,給予法師最好的待遇與最高的尊崇。但是,他並不指望這種信仰,給他帶來人世間的超越能力。

提起史上最虛心納諫的皇帝,如果說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二,那就冇人敢稱第一。可人家李世民決不是隻會這一手,比起心胸豁達,不拘小節,絕大多數皇帝,恐怕也得給他比了下去。

有一天,李世民親自檢查正在關押的囚犯,發現有一個名叫劉恭的,罪名很是奇特:脖頸上有一個天生的“勝”字,據他自己解釋這是“天意註定一定會取勝天下”的意思,地方官認為如臨大敵,趕緊把他抓起來關進監獄。

李世民卻很不以為然:“如果上天的意旨是讓劉恭取勝天下,朕除掉他不就是背逆天意了嗎?如果上天根本冇有這個意旨,隻是偶然現象,就算他脖子上有十個“勝”字,又能怎麼樣呢?”

李世民隨即下令:把劉恭放了。誰說古人迷信?從李世民的表現來看,他根本不把這些虛無縹緲的所謂神蹟放在心上,就是跟某些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古代、近代、現代、當代的大小官人、大小商人相比,也是高百倍,強千倍。

最後,我總結到:“不以人間功利心而堅持的信仰,是真信仰,唐代佛教的興盛,與太宗如此的態度,有莫大的關係。”

小胡也說到:“也許,後來的武宗滅佛的原因,與那些追求世間功利的人,給佛教摻雜了許多私慾,造成寺廟假冒偽劣太多,利慾膨脹過大,造成的。”

“是的,物極必反。興盛過頭後,就會走向衰亡,這是必然的規律。我是佩服這次活動的組織者,這個活動剛組織第一屆,就想到以後,紅火起來,會產生的後果,很懂曆史,很懂現實嘛。”

小胡低聲對我說到:“莫不是,萬師兄那學生出的點子?”

我搖搖頭,不置可否,這種冇根據的事,還是不要猜測。但是,以我的觀察,他的學生,是有這種預見性的。我在北京時,接觸到各色政府官員,其中有很多高手。這些高手們,也許有的位不高,但是他們卻是各類政策與活動的操盤手。這類人極為聰明,並且通達中國人的性格與精神,長期基層工作,讓他們有很強大的實操能力。這種實操能力,是任何大學都學不來的。

“莊師兄,我聽說,雞足山有些寺廟,這次朝山活動中,還有的寺廟,要舉辦小乘佛教的法事活動,我還冇見過呢。”

“我也冇見過,但這不是很自然嗎?這個地方,畢竟是三類宗派都興盛的地方嘛。如果從品牌效應來看,這是一個品牌三個係列產品,都是千年老店,你說,是不是很珍貴?”

“當然,如果被一些江湖術士混進來了,砸了招牌,那就太可惜了。”

“但是,這種事情,雖然表麵上是宗教內部的事情,但實際上,是社會管理的事情。涉及到社會麵,就得動用公安與政府的力量了。”

“對對對,這是個兩難,這次處理得還蠻好。我以前看過一些叢林。在冇變成旅遊項目之前,好歹能夠保持一點宗教性質。當旅遊興盛後,沿途算命打卦的,騙人賣開光工藝品的,假和尚假道士的,不一而足。山上的寺廟拿他們冇辦法,山下的公安與政府也懶得管,簡直有點煞風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