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一名隱士的前半生>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如做好事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如做好事

修行佛法的人,中午一般是不睡午覺的。這個習氣,對我來說已經十多年了,但從到了這崇聖寺以來,莫名其妙地被大眾所同化,居然悄悄改變了,改變得一點痕跡也冇有。

有一個說法,說自己變一個習慣,需要14天的週期,最開始的72小時,是最難受的。比如戒菸,第三天的戒斷反應最為明顯。這也許是人類習慣的頑固性。有意思的是,在麵臨絕境,人類不吃不喝,在恐懼之下,靠意誌力支撐的時間,普遍也在72小時。所以在大型災害救援行動中,有黃金72小時的說法。

我不知道,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絡,或者純屬偶然。

但我不睡午覺,幾乎冇有什麼不良反應。不吃晚飯也是這樣的,身體自然過渡過來,冇有什麼痛苦。可見,習慣還是習氣,在大環境改變後,自然適應之,是有這個能力的。

“萬師兄,你上午聽完怎麼樣?”我跟他從齋堂出來後,有一段簡短的對話。

“講的雖然很技術,隻是目前用不上。”他不作價值判斷,隻作實際判斷,一個善於思維的人,也自然過渡到實用主義了嗎?

中午的氣溫是最好的,正好都可以打坐,在這茅篷內,享受片刻的表麵寧靜,其實,大多數人與我一樣,內心亂得很,靠打妄想浪費時間。

“上午講實際,講功夫,講運用,講方法,有過來者,聽了或許覺得受用。但冇有到過的人,恐怕就無能為力了。大家要想想,學了這麼久,為什麼一點訊息也冇有?是你錯了?我錯了?佛錯了?”

嗨!這正是我與萬師兄的疑惑,為什麼,以我們的努力與聰明,無法走得一個效果出來。不能光用宿世慧根來解釋,也不能光用所知障來解釋。如果此生不得訊息,我何必在此浪費時間?

“我講的是技術,冇講基礎。你們想,那些武術好的,都有個特點,就是有力量。如果冇力量,你再學好多花拳繡腿的技術,也冇得用,上不得擂台。如果有了力量,隻一套十路譚腿,就十個動作,就可以行走江湖了。我不是瞎說啊,曆史上就有這麼個人。你們唸佛參禪不得力,是因為冇力量,隻要力量上來了,什麼都快了。”

這是他總結的原因,按此說法,我與萬師兄冇得訊息,也是冇力量造成的。但力量在哪裡呢?如何練習呢?

“你們要練力氣,怎麼辦呢?當年樂天居士問鳥巢禪師佛法大意,禪師說:眾善奉行,諸惡莫作。樂天居士反問到:三歲小孩也曉得。禪師回到:八尋老翁行不得。大家想想,這裡麵有什麼深意?”

中國民間有一句諺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從因果學說來說,這是有道理的。隻不過,實行起來難。人們都在比較與算計中前進,行好事的目的,都是為了前程,這就是俗人吧。

“後麵一句好理解吧?就是不做壞事,這是尊崇佛祖以戒為師的。但前一句呢?點出了智慧的來源,慈悲心,善行,是慈悲心的體現。如果善行成為你的習慣,就好像是一個長期鍛鍊的人,智慧的力量就自然長了起來了,何愁冇有訊息呢?”

這個解釋有點繞,但我可以這樣理解。善行是積累慈悲心的,而慈悲心就可以達到無我的境界,無我既是智慧,也是成就了。觀法無我,達到無我,就得法了。

他突然話鋒一轉:“虛老和尚活了一百二十歲,過了百歲一天還能走好幾十裡路,身體為什麼那麼好呢?按他的說法,善行,對身體對心理都很好,這是善的果報,大家聽懂了嗎?我看有的人在點頭,好像懂了。其實不太懂這裡麵的道理的。我當時就冇懂,過了這幾十年,才知道,善行不僅是治五毒的良藥,也是出三界的仙丹。這個靈丹妙藥,你自己就可以練,我還有什麼可教給你們的呢?”

這話如果作為勸我們行善的話,有作用。但如果理解它,就非常困難。幾個內涵外延完全不同的概念,如何聯絡起來,如何發生作用,不是我這種人暫時可以理解的。

“任何宗教,有一個基本的共同點,都是教人做好事、做好人、行善道,行善程度的深淺是生天的根本。行善道,接近於禪定。一般人以為隻有形式上的唸佛、拜佛、打坐叫學佛,如果心理行為、外在行為、喜怒哀樂等種種習氣冇有轉變,你縱然修了一輩子,能不能生到初級的天還成問題,而且相當成問題。能夠一生修到人中再來,死後不走入畜牲道、地獄道,已經是第一等了不起了。”

善是道德要求,在社會上有積極意義。對於個人未來的際遇,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何況,誰來證明呢?

“所以,要想生天,必須有道德,有心理行為的善行與禪定功夫的配合。禪定不一定是打坐啊!而是心理行為的寧靜。真行善的人,心理行為自然寧靜。寧靜是禪定根本的基礎,寧靜程度的深淺就是禪定層次的深淺。那麼,要想心理做到寧靜,必須改進心裡的情感、情緒、思想和外在的行為,絕對的靜止,才能進入真正寧靜的狀況。”

不學會日中一食,不學會坐穩蒲團,當然是當不好和尚的。

“一般人盤腿打坐、練氣功、聽呼吸、唸佛、持咒、觀想,這是非常消極的修定,幾乎不可能得定,因為這是你坐在那兒,暫時把自己的思想、心理行為,找了另外一個東西作寄托。譬如聽呼吸,到臨死時,呼吸停了,你聽什麼呢?又如你唸咒,到了四大分離時,念頭、意識提不起來,你又念個什麼呢?你馬上失去依靠。在冇有依靠之時,你的心理狀態,平生壞念頭的習氣,統統徹底地浮現、爆發。那個時候,你說我會打坐、唸咒、聽呼吸,想寧靜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除非你有見地,定力夠。所以,光靠禪定打坐的功夫而想成道生天,那是自欺。”

這正是我近兩年來的狀況,用儘心思,就是降伏不了自心,總處在混亂的思維與情緒裡。

“成道生天的道理很簡單,從心理、行為開始,往善的方麵來努力,要把自己的脾氣、個性、思想、動作、言語等種種不好的習性、習慣,痛下決心的徹底改正過來。因此,從行善入道,念念為善,纔有生天成佛的希望。”

有時改變習氣並不難,如同我睡午覺。隻是大環境好了,改起來也快。但是改心思和個性,就比較困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佛學不是大、小乘的分彆,真正的佛學是五乘道,首先修“人道”——八關齋戒是天人的基本;其次才能修小乘的“聲聞道”;再進一步修小乘的“緣覺道”;然後纔是大乘的“菩薩道”。當然,五乘道隻有一心,因此也可稱為一乘道,本來一心而已。換句話說,就是從修正心理行為開始。”

這種專業名詞,我還比較生疏。

“修十善業道一切善行,業報就生天,生哪個天是看你修十善業道的功德到什麼程度。我們老問哪裡是天堂哪裡是地獄。你高興時就如同在天堂,你苦悶時就如同在地獄。你體會一下,俗話說助人為快樂之本,一個長期處於快樂的人,是不是就生活在天堂?”

這隻是個比喻,與萬法由心相關。但是,我們要追求,是死後的確實境界,不僅僅拿心情來當飯吃。

“所以啊,應該發大悲心修一切善行,救一切眾生,這樣才能夠脫離無邊的苦海,露出真如本來的清淨光明,離彼無邊客塵垢染,顯現真如。所以叫作客塵,這是中國文學加上去的。本性的光明是主體,外界的染汙叫作客塵,靠修行才能把主體顯示出來。”

客塵與真如,如果與善有關,那就將善與智慧聯絡起來了。

“譬如我們中國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樂。平常看了這四個字,大家不大在意,因為把它看成是一個傳統式的教條條文,把它當做鼓勵人家的話。其實不是的,人的心理非常怪,我們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理會不安、不快樂,內心不對勁,這個不安不對勁不是對彆人,而是對自己,慢慢臉色神氣都會變壞,精神弄走樣了。假使你真正無條件絕對地行善,幫助人家,有利於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樂。那個快樂,不是道理上講得出來的。”

這隻能說明,善對心理因素的影響,這還不夠。

“好多理論我不細講,因為大家也冇興趣。我隻講結論與體會。真正修一切善,救助眾生,人性的光輝自然發生,智慧便逐漸發起來了。一念善心起,智慧必然開展,甚至立刻就變。這就說明瞭一種唯心的功能,在善惡差彆的作為上,它的作用是有這樣大。”

這聯絡了善與智慧,但不講推導過程,就像老師,隻說公式,不講例題。

“善的力量隻能拿物理的道理作比方,而冇有辦法用物理學的方法去作說明。因為心的道理的微妙,不是觀察物性那類方法所能界定的。這可由你自己去測驗看,做一件真正的善事,自己內心有講不出來的舒服,那一天覺也睡得特彆地好,特彆痛快。因此如果這樣累積善行下去,那個自性的光明,你不要打坐,不要盤腿,都出來了。”

通常,許多並不是出家的人,他做了很多好事,並不為名為利,這種行為,大家稱他為菩薩,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要知道,菩薩不僅是道德成就,更是智慧成就。

“盤腿打坐修禪定是消極的行為,不敢去為惡而已,還少積極的善行。所以,菩薩道是積極地行善,你不要打坐,禪定境界一樣地到達,而且到達得很快。要說捷徑,這就是捷徑了。”

這裡麵是如何的轉換關係,我不太願細想。畢竟,佛教中有一個詞,叫做,不可思議。

“如果大家在心行、行願方麵冇有動搖,不要談四禪八定,更不要想談證果。老實說,一個人真做了一件善行,這一天盤個腿打坐看看,馬上就不同,氣脈馬上就不一樣,心境馬上就擴大了,這個是絕對不能欺騙自己的事。不要說真正善的行為,或內在的善心,今天如果真把貪瞋癡慢疑這些毛病解決了一點,那個境界就不同一點。所以我們坐起來不能空,心境空了,就得找找看,看今天自己的病根在什麼地方,為什麼今天上座不能空?你的心念在貪瞋癡慢疑當中,一定有個東西掛在那個地方。這是阿賴耶識的問題,不是第六意識的事情。如果冇有檢查這個,光是打打坐求一點空,求一點功夫,冇有用的,奉勸你不要學道,你會把自己給害了的。”

這個冇有對比過,要說我這一生,做的好事並不多,壞事也做了不少。按他的說法,我不開智慧,恐怕這是原因吧。力量不夠,基礎不好。

“我們講行願方麵,這個心理的行,要做到清靜、做到空。要想得定,要想明心見性,應該隨時隨地檢查自己。是不是有一絲毫的煩惱存在?如有煩惱存在就很嚴重了。”

前麵講心是心理,後麵講行是行為。行願,則是心理與行為的統一。

“有一種煩惱是來自生理的,由生理不平衡所引起的,就是儒家所謂氣質之性,所以修道要變化氣脈,也就是要變化氣質。氣質是一個實在的問題,不是空洞的理論。為什麼修道的人功夫好了,氣色會好、氣脈會通?因為受心理行為的影響,氣質在變化,每一個細胞都在變化,不是假的。所以煩惱能轉成菩提,轉成覺性,隨時清明。”

有的煩惱不好分析,我們平時叫無明怒火。痛苦但自已難以控製,這是為什麼呢?估計無明是根源,但是哪個又真理明白了呢?

“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學佛的人,隨時在煩惱中,我們迴轉來檢查,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有幾秒鐘身心都是愉快的?當然嚴格來講,後天的愉快也屬於煩惱之一。維摩經上講:煩惱即菩提,就是說,你能把煩惱轉過來就是菩提。因煩惱的刺激,引起你的覺悟,發現自己在煩惱中,這可不對,立刻警覺,這樣一轉,當下就是菩提。”

關鍵是怎麼轉,能不能轉。

“但是,我們的煩惱不是菩提,因為我們不知不覺中,總是跟著煩惱在轉。比如剛纔一個同學在講,打坐腿子發麻,生理不好,煩惱來了。這個煩惱最重要的一部分,當然是生理影響,所以生理完全轉了,變成絕對的清淨,修道的基礎、定的基礎纔算有了。所以氣脈對於這一方麵很重要。”

身體的痛苦避免不了,心理的痛苦跟著就來。氣脈通暢的好處,當年我學周天循環法,就感受過它的奇妙。

“氣脈又與心理行為有絕對的關係,你多行一點善,念頭轉善一點,雖然是消極的善,不是對人有利的行為,但是你能先去掉自己心中的煩惱,也算是自我本分的一點善,能夠這樣做到了一些,氣脈就會轉一分,你的定力自然就增加一分。所以,我們打坐為什麼靜不下來?檢查起來就是因為煩惱。煩惱裡頭隱藏許許多多罪惡的種子,許多罪惡的因素,都是由煩惱而來。”

這是說,心理對身體的影響。這二者本來是緊密聯絡的,肯定也會互相促進。

“比如我們坐在那裡,覺得心境很清淨,這是意識境界。但是你可知道,我們在清靜這一刹那中間,隱藏了多少罪惡煩惱,能不能檢查得出來?假定有人說大話:在這一念清靜當中,我絕對冇有一點煩惱,冇有一點罪惡。那麼這個人不要談修行了,他根本就冇有見地嘛!我們在這一念清淨當中,煩惱與罪惡的根根,有八萬四千之多,這是假定數目,比喻很多很多的意思。佛說:一念之間有八萬四千煩惱,因此就有八萬四千方法,來對治這些煩惱。”

平靜的意境會隨著生理的變化而變化,到時候,你又煩惱,你的佛法掉了。其實這個平靜的意境,任何人突然間都會碰到。尤其是體力勞動者或是愛運動的入,在累到極點時隨便坐在一塊石頭上喘口氣,當下馬上清淨。所以,中國古人說:“勞者善心生”,一個人體能上的勞動很重要,一勞動善心就起來了,社會風氣就可以得到改善。象現在生活在城市的人,營養吃得好、日子又安定,大家舒服得很,因此壞事就多了。

“一個人做善人,極力作善事,善行到了,儒家《大學》“止於至善”的人,他念頭也清了,所以“為善最樂”,做善事到了極點,不要修定,念頭清了。如果冇有悟道,有時候也生這種天人。你要注意哦,所以善法是非常可貴的哦。學佛的人光想學佛,心性、性情一切冇有轉變,善**德冇有建立,休談了。你以為光打坐就行了,不行的啊。”

善與功德,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成智慧的基礎了。

“魔也好,鬼也好,都是怕善人的,做了善事,你的陽剛之氣就大了。我有個老朋友,專去傳說中鬨鬼的地方,甚至還燒香請鬼現身給他看一看,可是這一輩子就冇碰見過鬼。因為他的陽氣太強,是常常行善之故。你行惡,陰氣就重,那魔就會被你所吸引。一個不打牌的人會有人常來兜他打牌嗎?這個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在找趣味相投的。”

古人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大概跟這個有關係吧。

“真做了好事,不隻是精神上會感到非常愉快,身體都會舒服的。就有那麼大的功效。所以我常說學佛的人還不如學童子軍,童子軍的教育要日行一善,善行不論大小。可是學佛的人恐怕十天都做不到一善,儘管滿口佛話,人家碰他一下就氣死了。”

這樣的話,他講了好幾遍了,為什麼要如此苦口婆心呢?

“佛告訴我們,懺悔要去除切斷憎愛嫉妒諂曲這些心理,把內心洗刷乾淨,這纔是懺悔。並不是跑到佛堂哭一場,就是懺悔了。哭是情緒的發泄,哭過以後,心情很平靜,那是哭累了,彆的事情想不起來了。你不要以為在佛前一跪,一哭,懺悔之後覺得好安詳啊!得到上帝的靈感啊!得到菩薩的加庇啊!那是累啦!不是佛菩薩的感應。不信,再過幾個鐘頭,吃飽了,體力足了,他的脾氣又來啦!注意!什麼是真懺悔要搞清楚。”

所有宗教,都有懺悔這一法門。一個不懂宗教的人,也會通過夢,來達到潛意識中道德的平衡。弗洛伊德把它叫道德審查機製。

“懺悔之後,內心洗刷乾淨之後,再來修止、修觀、修禪那,求勝上心。但是,我們一般人相反,不求懺悔,就想修止、修觀、修禪那;結果,越修,心越亂,止也止不了,靜也靜不下。先求懺悔,內心純善,到了善的境界,心理產生喜悅,生理髮起輕安,再來求定,那就容易了。隨便毀壞哪一點淨戒,隨便毀壞任何一點善行,就會使你昏沉。善的心理行為與生理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古今中外一切宗教都讚欽善行呢?”

從宗教在社會的普及上講,它得符合社會規範,所以,必須嚴守社會道德。善是人類社會對道德的普遍要求,所以,宗教有這種勸導,是生存法則。

但是善被撥到如此之高的地步,甚至是超凡入聖的根基,這就不太好理解了。

我內心中是不太喜歡講道德的,從總體上講,我算是一個比較善良的人,但許多大談道德的人,多是偽君子,搞得我有點不太相通道德說教了。

今天,老和尚所講,看樣子不是說教,要不然,他不會如此真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