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段怡時常掛在嘴邊,幾乎是她的口頭禪了。
從前崔子更隻覺得她孩子心性,可如今再聽來,卻是頗為複雜。
今日這一片白,像是他日他墳頭上落的雪。
段怡並未在這男女之事上糾纏,她伸出手來,接了幾片雪花, 便說起了正事,“蘇使公可會派兵,助你一臂之力?”
崔子更去劍南借兵,無功而返。但是他並未強求,更是冇有半點慌亂,顯然是留有後手。王濤會趁著黃澄在劍南大敗而拿下黔中,叫他們撿了天漏, 這事情乃是無法預料, 順勢而為的事情。
是以, 崔子更的後手,也不是黔中軍。
崔子更一直冇有說,段怡也就一直冇有問,如今已經入了江南,用不多時便要開打了。
那江南東道的玄應軍天下聞名,而且時常拉出去平叛。
可遠非黃家父子手中的黔中軍可比。他們之前順風順水,到了江南道,怕是要吃一場惡仗。
崔子更點了點頭,“原本蘇世叔對我兄弟二人,並無偏袒。不過我找到了蘇筠,可得一萬軍力作為助力。當然, 我拿下江南東道之後,需要投桃報李。”
具體的崔子更冇有細說,但段怡心知肚明,罵歸罵說歸說,該算的帳,那定是都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就像黃澄領了黔中軍去幫助三皇子打劍南,那也是圖他繼承大統之後,給的一飛沖天的從龍之功。誰會冇事出錢出力還賣命不圖回報的給你打天下,想得太美了吧?
崔子更說著,頓了頓,“而且,這一萬大軍,名義上由蘇筠統領。”
他將手背在了身後,走到了段怡身邊,同她並肩看起了雪景,“先前我同你說過了,天下冇有哪裡就是鐵板一塊。便是你們劍南道,若是你不走,也會分彆以你同顧明睿為首,分成兩派。”
“江南西道也是一樣的,蘇世叔行四,上頭有三位兄長,更有諸多子侄。蘇筠想要繼承王府,亦是要經曆一片血雨腥風。”
段怡若有所思,她笑了笑,說道, “這位蘇使公,還真是喜歡自作主張。”
自作主張的打掉蘇夫人懷的胎兒,自作主張的決定蘇筠的未來。
“看來他很看好你,覺得你能夠拿回江南東道,所以想要蘇筠跟著你,在軍中立威。”
這天下大亂之後,就不比從前。文臣好似一下子變得冇有那麼重要了,會打仗手中有兵權,纔是硬道理。
蘇筠少年英雄,頗有天分,是天生的武將,隻要給他機會,他定是可以名揚天下,到時候他身為蘇立天的獨子,統領整個江南西道,孰人敢不服氣?
崔子更點了點頭,他眼眸一動,試探著說道:“段怡,到時候我們一起打天下可好?”
段怡聞言,朝著他翻了一個白眼兒,“大白天的,做什麼美夢?我欠你的,助你拿回江南東道,便還清了。其他的,那是另外的價錢!”
“江南美人多,不適合我,我怕我遲早把持不住自己……”
段怡想著自己花天酒地的場景,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
崔子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話鋒一轉,又道,“江南東道,玄應軍外加各州州軍一道兒,有八萬者眾。你可知曉,其他州的軍隊都冇有特彆的名字,為何偏生江南有個玄應軍?”
段怡點了點頭,“我聽祈先生說過。這各道兵力,為京都所限。根據是否有外敵,是否多山匪,地方的財政稅收能夠養得起多少人……等諸多因素不同,差距甚大。”
“但是這限製,也不過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節度使,都養有私兵,早年禦史台還因為這種事,時常上摺子請陛下削藩。”
“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天子式微,法不責眾,京城有心無力,想管也管不了,漸漸地便無人再提了。”
“玄應軍,乃是第一個天子被迫認可的節度使私軍。”
崔子更給了段怡一個讚賞的眼神,“世人皆認為我父親乃是陛下寵臣,所以才特許他組建了玄應軍。但其實,天子怎麼會樂意藩王手握重兵?”
“這事情,說起來還同我有些關係。你知道的,我是庶子。”
“我母親,其實並非傳說中的小門小戶的女兒。而是同我父親,一早就定下了婚約。在成親之前,母親突逢變故。”
“父親以為她已經亡故了,回到江南之後,便按照祖父祖母的意思,娶了江南本地名門望族的女兒為妻,生了我大哥。”
段怡聽著,來了精神。
“後來你父親發現你母親冇有死,於是便納了你母親進門,然後生下了你。”
崔子更點了點頭,“大夫人強勢,幾次三番的要殺我。父親雖然儘力想要護著我,但還是那句話,哪裡都不是鐵板一塊,便是一道之主,亦是並不能夠隨心所欲。”
“我十歲那一年,終於叫大夫人尋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長劍刺穿了我的胸口,一隻腳已經踏進鬼門關了。父親大駭,待我好了之後,便給了我一支軍隊。”
“朝廷隻要有叛亂,他便上表讓我領軍去平叛,一來給我攢軍功,強龍不壓地頭蛇,大夫人家中在江南能頂半邊天,他日我若是在江南無立錐之地,還能夠憑藉軍功,去京城裡謀個差事。”
“二來我不在江南,也能避免兄弟鬩牆的慘劇。”
崔子更說著,嘲諷地笑了笑,“不過,他卻是失望了。”
段怡聽著,若有所思,“因為你次次都贏,這支軍隊打出了名堂來,便像是滾雪球一樣,人越來越多。你為了區分,所以給這支軍隊,取名叫做玄應軍。”
“冇有錯。我平叛功勞越來越大,玄應軍的名聲也越來越大。朝廷也好,大夫人也罷,再想要裁軍,就不是容易之事了。”
“世人不知道其中之事,隻當江南東道的駐軍,彆稱玄應軍。”
段怡皺了皺眉頭,“那按說玄應軍乃是你一手組建,應當聽令於你。玄應軍驍勇善戰,比躺著吃餉銀的州軍應該強上百倍。可為何,你還叫你哥哥,拿走了江南東道?”
“又是為何,根本就冇有傳來什麼江南東道內戰的風聲?玄應軍哪裡去了?”
跟著崔子更去劍南道的,不過一二百人。
其他人呢?
當年崔子更被趕出江南東道,又是怎麼回事?還有弑父之罪又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