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朕的後宮不可能這麼亂>第236章 迎接聖駕(上)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236章 迎接聖駕(上)

“嗯,等你父皇回來,母後自會幫襯你一些,這兩日你也抽時間再熟悉熟悉。”

“謝母後!”

“好了,這次本就是你吃虧!母後不幫你幫誰!”

李治一下子撲了母後懷中,緊緊摟著自己母後,長孫皇後自是輕輕撫著愛子長髮。

“好了,也不早了,回去休息了。”

“母後,那治兒告退了!”

李治走了以後,長孫皇後看著他的背影消失在立政門方向,從椅中站起,此時走了立政殿外,看著頭頂圓月。

陛下回來,是對治兒最大的一次考驗,希望治兒這次能夠順順利利通過這場考驗吧!

如果通過了,也證明這孩子的心性確實了得,畢竟他要麵對的可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中的唐宗。

當年自己麵對李世民之時,都差些出了狀況,而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時,已經三十五歲。

治兒到底隻有十五歲,十五歲的孩子,在他麵前,真的是太容易露餡了。在後世,這還是一個需要父母照顧的年齡,一個在學校求學的年齡。

長孫皇後扶著硃紅柱子,看著天空滿月,那裡秋菊站了長孫皇後身後,長孫皇後看了看秋菊,走進了立政殿中。

李治回了萬春殿,今夜對於彆的事情李治都放下了,至於臨陣磨刀,此時對於李治也是至關重要。

其實剛纔母後說的一番話,李治已經從中得到了一些提示。

母後說父皇注重治國撫民,意思就是遇到這種問題,儘量往撫民這方麵考慮。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是一個大方向,這個方向不能錯,細節可以不完美,那畢竟隻是細節,可是方向都錯了,就是大錯特錯。

母後後麵說考文章,萬千文章之中抽一篇考教,可能是史記,可能是論語,也可能是詩經。

其實母後特意強調就是這三本典籍,此時回了萬春殿,李治倒是品出了母後這一番話之中又一層意思。

論語是儒家聖典,而自漢代之後,華夏皇朝一般都尊儒術。

詩經這個,在唐代,還有什麼比詩歌更受唐人歡迎,父皇其實也不例外。

至於史記,李治可是清楚記得魏征死後父皇說的那一席話。

其中一句,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曆史變遷,王朝興衰,熟讀史書,在曆史中學各個王朝興衰之理,以便更好治理國家,不重蹈覆轍,這是父皇極為在意之事。

看來這兩日還需在這三本典籍下功夫,這倒是將萬千文章的範圍縮小很多。

日落日升,第二日李治就一直在萬春殿翻看這三本典籍,學習使人快樂,更何況是有目的的學習。

第三日,在尚衣局學習製小衣的織工繡工已經學成,李治得了訊息,隻讓春桃備車送她們回竹園。

此時孰輕孰重,李治還是掂量的清楚的。

要麵對唐宗,這纔是李治此時的頭等大事,冇任何事有這重要。

而宮中,這幾日可不僅僅李治為了唐宗回長安在做準備,彆的皇子公主可都不曾閒著。

宮中各位嬪妃也在準備,不看彆的,這幾日玉華宮中沐浴的嬪妃都比平日多了幾倍。宮中用的胭脂水粉也比平時多了許多。

尚衣局這幾日也是份外忙碌,還有尚食局,已經精心準備陛下回到長安宴請的菜單。

這些忙碌之人中,自是各位皇子最是努力,公主至少不用考教功課,嬪妃至少隻需注重自己衣著體態。可是皇子們,那可是如同後世麵臨高考一般。

李治這兩日基本房中不出來,光是一篇報任安書看了就有七八遍。

臨陣磨刀,總歸是不會錯的。

四月十五日晚,一月之中月亮已經是最圓之時,各宮已經得了訊息,明日迎接陛下回宮。

這一夜李治不敢晚睡,就怕第二日精神不太好。

不過李治試了幾次,就是睡不著,看來父皇回來,對自己壓力還是太大。

站在萬春殿前,李治做了幾個深呼吸,看著不遠的梨樹,閉目緩緩出了口氣。

“總歸要麵對的!”

李治睜開雙眼,回到了自己寢殿。

黎明,今日無論到了哪裡,各宮的嬪妃都在精心準備自己妝容,所用的衣飾自然都是新的,讓侍女將髮鬢細細打理,哪怕最微小的細節都儘力做到完美。

李治自然不會例外,此時已經不知道心中第幾次長出口氣。

那裡冬梅已經站了萬春殿前,李治看到冬梅,已經起身。

此時走向立政殿,看到自己大哥二哥都在這裡,李治走向二哥和大哥,站了二哥魏王李泰旁邊。此時看了對麵,幾位公主也是一身新衣,精心打扮。

長孫皇後走向自己的兒子女兒這裡,幾人自然恭敬向母後問安。

“好了,不必多禮,一會就要去迎接你們父皇回來了!”

長孫皇後話音落了,立政殿外早有小太監跑了進來,陛下車馬馬上就要到達長安城了。

此時眾人自然不再遲疑,李治緊緊跟著自己大哥二哥,外麵車馬準備,這是要出城迎接父皇聖駕。

李治從冇有過這種經曆,以前最多也就電視上看過類似場景。

此時自然緊緊跟著大哥二哥,他們做什麼,說什麼自己照做就不會錯了。

李治一路上自然是有樣學樣,等到了長安城外,已經看到烏壓壓一大片禁軍和文武朝臣,此時見了皇後,自然紛紛見禮。

李治認不出幾人,來到大唐,朝臣李治也冇怎麼見過,見的最多也就自己皇兄皇姐皇妹這些。

此時群臣禮畢,李治就隨著大哥二哥走到早已到了這裡的一大幫皇子這邊。

父皇總共十四位兒子,二子楚王李寬也是早夭,加上那兩位早夭的弟弟,此時總共隻有十一位皇子。

今日這十一位倒是都到齊了,也算是難得,畢竟皇子成年之後,可不一定都在長安。

就說蜀王李愔,生命中大半時間都在勇闖天涯的路上,此時人在長安,也是難得。

三位嫡子,八位庶子,嫡子自然站了前方,畢竟這個時代嫡庶有彆,而且是天差地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