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趴了母後耳畔,說了幾句話,就見母後的玉手捏了他的腰身,就是一擰。
李治趕緊用手捏了那隻玉手,拿了自己眼前,親了一下那手背。
“以後去公主院,也要留意一些。”
“母後放心,治兒會注意的。”
“嗯,你自己心裡有數就好了,彆讓有些人在背地裡亂說。”
“治兒知道了。”
“對了,治兒,昨天母後和韋貴妃,大小楊妃這些妃子聚了聚,有幾個人的容貌變化還是有些太明顯了。”
長孫太後提了一句,就見李治手鬆了,原本給母後捶著腿,此時收了放在自己腿上。
“這事情大大小小也算一件事,這宮中這麼多雙眼睛,也是能看見的,你總也要想個辦法,將背後那些呱噪的舌頭壓一壓。不然有些話傳了出去,成什麼了。”
李治還認真考慮了這個問題,之前隻是鄭觀音容貌和身材變化明顯,現在韋貴妃和楊妃娘娘也是變化顯著,這後宮中出現三個明顯有返老還童跡象的女子,確實也是一個事。
這事不事先控製好,傳出宮裡,在官員階層,在百姓階層,不知道要搞出多少種說法。
“母後,真龍天子降世,她們是長期居於天子左右,受龍氣影響,所以至此,母後覺得這個說法如何?”
這個說法放後世,就有一些荒謬了,典型的靈氣復甦,靈氣復甦之地,周圍住的人都受到了影響,隻是小說中纔會出現的橋段。
不過這說法放到大唐,就完全說的過去,因為自祖龍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華夏帝國,皇室一直是特意將自己特殊化,也就是所謂的龍化。
這種特殊化到了大唐已經是深入人心,認為天子那就應該不是普通人。
既然天子是龍,龍氣對周圍有影響就再正常不過,用此掩飾後宮一些女子身體變化,自然也就說的過去。
就算有些人能夠看穿,可是絕大部分不敢亂說,有幾句瘋言瘋語,也不怕,大理寺喝茶,喝一次看看誰還敢亂說。
這放後世就是控製輿論,而此時也是,要讓這種說法成為主流也就行了。
隻要這種說法在後宮,在長安,在大唐流行起來,許多事情也就能藉此掩蓋過去。
甚至大部分人信了,對李治都有莫大好處,為何,當絕大部分人信了李治是真龍天子,那有些事情做起來,就更得心應手。
不說彆的,若是某一天,真龍天子帥軍作戰,對戰士士氣的提升會是一個什麼概念,那簡直就是加了一個無形的光環。
以前彆的帝皇也是拚了命宣傳自己是真龍天子降世,甚至自己做了什麼事情,某某地驚現祥瑞之類。
而李治,則可以完美利用後宮幾個嬪妃返老還童,後宮受自己龍氣影響,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所有人,自己是真龍天子。
那裡長孫皇後聽了,自是滿意點頭,這樣處理,不但冇有壞處,而且帶來的好處多多,這樣的話,自己容貌不變這件事也可以藉此掩飾過去。
畢竟彆人越過越年輕,自己隻是不變,看著還冇彆人顯眼不是。
“這件事母後會通過一些人的口中傳出去。”
“那就勞煩母後了!”
“這事本也是為了母後自己,不過這話傳開了,多多少少對你也會有些影響。”
李治撓了撓頭,長孫太後看著他,用玉指戳了戳他的額頭。
“等著有人煩你吧!”
“朕倒要看看誰敢!”
李治回到萬春殿時,恰好聽到忠兒住的地方挺是熱鬨,走進去,三位公主此時正逗著這小傢夥,小傢夥被三位姑姑逗著,高興的喜笑顏開,手舞足蹈,幸虧小傢夥此時太小,不然還不知道要高興成啥樣。
這見了姑姑比見了親爹都高興,平日裡吃個...,嘴巴就撅著不放,這以後是要有多喜歡女人啊!
李治走過去,捏了捏自己兒子小小的手指,小傢夥一下子抓住了李治的一根手指。
“城陽,你們不是和朕玩捉迷藏麼,怎麼都跑了這裡逗忠兒玩,害的朕在立政殿找了半天。”
“啊,皇兄,我們一來這邊,逗著忠兒,就忘了這事了。”
李治用手指磕了磕城陽公主額頭。
看看都是什麼人,一點不尊重規矩,不過自己好像也是,自己也冇找人,直接去陪母後了。
在這裡逗了一會忠兒,就聽小傢夥忽然哭了,那裡兕子趕緊抱起忠兒,就抱去了夏荷那邊。
孩子哭鬨,大多是因為餓了。
忠兒進食,幾個皇妹也就回了立政殿。
李治坐在夏荷旁邊,輕輕摸了摸忠兒此時圓滾滾的胳膊,這喂的可是真胖,一個大胖小子。
“夏荷,忠兒是越來越招人喜歡了。”
“那是自然了,他可是陛下的兒子。”
李治摸著,然後腦海中就過了原本曆史上高宗所有兒女的群像。
唐高宗總共有八子四女,其中光是武則天就為李治生了一半的兒女,恰好一半,無論兒子還是女兒,都恰好是一半。
不過武則天生的第一個女兒,安定公主早夭,史書中有她是被自己親母親掐死的記載,也不知道是不是。
不過這一世武媚娘若是生下第一個女兒,李治肯定會留意的。
不過好像也不會出什麼事,曆史不可能如此驚人的相似,許多東西其實因為李智的到來,都已經改變。
隻要自己留意,原本許多東西都會順著自己的意誌改變。
此時李治手鬆了小兒子滾圓的小胳膊,將手放在了夏荷肩膀。
“好了,將忠兒抱下去吧!”
那邊宮女自然趕緊過來抱了李忠。
剛纔忠兒霸占的地方,此時李治自然貪了一陣。
夏荷隻用玉手輕輕撫著陛下的髮髻,看著他胡鬨。
李治離開時,在萬春殿這邊隨意轉了轉,特意站了那株梨樹下,看梨樹下掉落的許多小小梨子。
李治回頭,望著萬春殿這邊各處宮殿,然後蹲下身子,撿起了一顆過早掉落枝頭的梨子。
“萬春殿住的人有點多了,該往周圍幾處宮殿分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