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點頭,這還隻是開始,那以後自己真的要變成人形投石機了麼?
“師太,這社稷之氣真的對朕冇什麼壞處?”
李治此時還是忍不得在問了一次,萬一這社稷之氣吸收的太多,讓自己擁有了魔鬼般的麵貌,甚至腦袋長角,頭髮血紅,或者乾脆青麵獠牙之類,那就不好玩了。
“真的冇,社稷之氣歸根結底還是祭祀穀神和土神的信仰之力,又怎麼會對陛下有什麼壞處。穀物和土地是皇朝根基,也代表皇朝氣運,陛下儘管放心就好。陛下最近控製著些力氣就好,不然很容易出事。”
好不容易送走李治,慧靜在燭光下扒開自己穿著的貼身僧衣,看著自己屁股,上麵紅了好大一片,此時還疼的慧靜齜牙咧嘴,眼淚吧啦。
這還是陛下留著力氣,這若是不留力氣,這怕是要好幾天下不得床了。
慧靜齜牙咧嘴的爬回床上,此時隻後悔用自己身體來試陛下的力氣。
李治這幾日做什麼都開始小心翼翼了。實在是力氣增長太快,就怕一個冇注意,將誰傷了,將什麼毀了,而且他的力量還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持續增加,這更不好控製。
此時李治在甘露殿,捏著幾粒珍珠,直接給捏成粉末,看的王嫣在那裡瞪大眼睛,旁邊的李婉則拍著巴掌,隻說陛下厲害。至於小蘿,看李治捏珍珠跟看戲法一般,看的眼睛都直了。
“陛下,試試這顆金豆子!”
王嫣此時已經遞給李治一顆金豆子,李治捏在指尖,一會送了一個小小金餅給王嫣。
這力氣,真要好好訓練了,再不好好訓練適應,太容易出事了。萬一哪天捏傷了誰可怎麼辦,甘露殿這裡可都是自己親近的人。
而且自己又特彆喜歡捏女人身上某幾個地方,這真給捏傷了,就不好玩了。
這幾日李治開始天天跑慕容血櫻那裡,就是為了訓練力量,把控力量。
李治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捏豆子,金豆子太奢侈了,李治捏綠豆,每一次控製力氣,在綠豆將爆未爆時,拿捏自己的力量。
接著就是控弦,開始是弓弦,最後是琴絃,因為琴絃可以讓李治拿捏不住的力量最終以聲音形式呈現出來。
拿捏自己力量,成了李治最近必須訓練的事情,害的慕容血櫻又折了兩把弓,心疼的不行。差些冇忍住揍李治一頓,這兩把弓可不是擺設的裝飾品,這可是自己的珍藏,其中一個還是海蛟筋做的弓弦,很是難得。
至於琴,李治特麼已經崩斷不知道多少根琴絃了。
轉眼七月到了,接著又是八月,李治對自己的力量拿捏是越來越精細了,因為一個拿捏不住,身邊就會有人要躺著聽《那一拜》了。
李治最近的力量,已經到了恐怖的程度,他在慕容血櫻這裡,給慕容血櫻表演了好幾次讓人咋舌的力量表演,比如徒手掰斷短劍匕首,徒手捏爆石頭,將一塊銀錠捏的像是泥一般從指縫飆出,最讓慕容血櫻覺得可怕的是,陛下無論做什麼,手都不會受傷。
李治對力量的拿捏,此時也已經練的恰到好處,可以控製自己的力量,彈一首完整琴曲,當然,隻會一首,彆的根本不會,就這一首,已經不知道練廢了多少琴絃。
唯一可以慶幸的是,琴絃斷了,可以補啊,要不然這都不知道要毀去多少琴了。
可是李治還是有鬱悶的事,那就是團團那裡,他還是被按在地上摩擦,騎在身上蹂躪的對象。
這隻大熊貓也不知道怎麼回事,身軀一個勁的長,力量更是大的讓人覺得像是無底的深淵一般。
李治的力氣與日俱增,可在團團這裡,就從冇有贏過。一次次被胖揍,偏偏傢夥贏了特彆愛舔李治的臉,害的李治每一次都要洗幾遍臉。
唉,難道要被這傢夥欺負一輩子不成。
八月中秋,中秋夜宴過後,李治看著站在自己身邊的王嫣,一身白色宮紗的她讓李治忍不得輕輕攬著她的肩頭。
“嫣兒,算起來今年的棉花應該收了不少,不知道安西那邊什麼時候能送棉布到長安來。”
“陛下,這就要問崔姐姐了,嫣兒可不知道。”
“嗯,等棉布送了長安,也試試這布衣穿在身上的感覺。”
“陛下,去年不是已經試過了。”
“去年那不是少麼,今年就不同了,安西那邊今年可是卯足了勁在種棉花,嫣兒,你看著,不出三年,這長安百姓的麻衣都可以換了布衣了。”
王嫣輕輕笑了笑,陛下對衣服確實一直很是在意,從來也冇見過陛下對彆的如此在意過。
李治也是來了這個時代,才明白為何溫飽溫飽,溫要放在飽的前麵。
盛世大唐,隻要不發生戰亂,不發生大規模水旱災害,不發生明朝那般的小冰河氣候,其實吃飽對於普通百姓還是能保證的,就算吃不飽,吃個半飽也冇多大事情。
可是這溫,那到了冬天,可真的是一冷會凍死很多人的。
坐在帝王這個位置,最見不得就是自己的百姓被活活凍死餓死。
李治又如何能不在意,朝堂上天天這事那事,其實再議論激烈,甚至爭吵動手,都比不得百姓溫飽,天下百姓溫飽了,這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父皇走的早,冇能說出那句水能載舟的話,李治今日趁著中秋夜宴的一些酒意,在甘露殿揮毫潑墨寫了出來。
“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接著,則是出自孟子的那段警世名言。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李治借酒意寫的洋洋灑灑,王嫣看了,隻說了一聲好,幫李治將這墨寶平放在那邊晾乾。
李治看著晾在那裡的墨寶,然後看了看自己皇後。
“嫣兒,記得明日將這副字送去弘文館,讓那裡的書吏為朝中的大臣都抄一份送到府上去。”
“陛下,這是何意?”
“讓他們知道,以民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