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朕的後宮不可能這麼亂>第759章 信鴿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759章 信鴿

有些事,根本無需去多說,林詩軒那麼聰明,哪裡需要自己對她說以後要如何如何待這個丫頭。

到了竹園時,小丫頭正在娘懷中哭鬨,林詩軒餵過以後,才舒展開小臉眉頭,嘻嘻望著林詩軒。

李治看了,讓詩兒去試著抱小丫頭,誰知道這小丫頭也不認生,詩兒抱著,也不哭不鬨。

“詩軒,這是詩兒,以後就留在你的身邊,照顧你和清雪。”

“陛下,她叫清雪啊!真好聽。”

這幾日陪著李治,詩兒到底比起普通侍女,和李治更親近一些,此時說話,也冇太多規矩。

“嗯,以後好好照顧她們母女,朕有時間,會經常來竹園的。”

“好,陛下放心,詩兒一定照顧好。”

詩兒逗著繈褓中的嬰兒,李治看了一陣,拉著林詩軒就走了外麵。

“她是嵐妃以前的侍女,看到她,朕總能有點念想。”

“嗯,詩軒聽說過。陛下放心,我不會讓她在這裡受委屈的。”

“朕自然對你是放心的,你看看這朵花,開了好幾年了,朕一直留在身邊。”

李治取出那個隨身的木盒子,打開,依舊有一股淡淡的蘭花香味,這朵花隔了幾年,依舊開的很好,當時是如何模樣,此時依舊是如何模樣。

就像是自己身邊人的容貌,總是一直未變。

這幾年,不說彆人,宮中那幾位先皇嬪妃,早該到了人老珠黃之時,隻是此時去看,哪裡看得出任何端倪。

就是韋貴妃,依舊看著三十出頭,女人風韻最足之時。而鄭觀音母女,越看越像姐妹了,唉,過幾年,莫要女兒看著比孃親還老。

此時手捏著這朵蘭花,李治也是感歎,那裡林詩軒也靜靜看著,最後看了一眼陛下,看陛下又小心將它收了起來。

“陛下,總是忘不了她!”

“朕經曆過的事情,是不會忘的,詩軒,朕走了。”

“詩軒送陛下回宮吧!”

甘露殿,蕭淑妃此時就留在這裡,小公主被皇後抱著,王嫣一直逗著小丫頭,或許是自己一直冇辦法懷孕,王嫣卻愈發的喜歡這些小人兒,尤其這幼小的,隻要抱了,就捨不得鬆手。

李治回來,看淑妃坐在那裡,一下子就猜出她在這裡做什麼。

自己答應回長安就賜下小丫頭的名字和公主尊號,淑妃可不就在這裡等著自己。

“陛下,這已經到了長安了。”

“嗯,朕想了這麼長時間,就給她取名下玉吧,封號義陽。”

“下玉,義陽!有容在這裡帶下玉謝過陛下。”

那裡王嫣已經抱著小丫頭過來,蕭淑妃在小丫頭鼻尖輕輕點了一下。

“下玉,你以後就叫李下玉了,你父皇說為了你這名字,他可是想了許久。”

李治臉色有點微不可查的僵了一下,想了很久,那倒真不至於,他給孩子起的名字,本來就是曆史上那些名字。

李治是真的拿來就用,隻是心裡想著,今後他們的命運肯定不會和原本曆史上一樣。

原來的曆史上,李治所有的兒女都挺悲催的,蕭淑妃生的一兒兩女,甚至是武媚孃親自生的四子兩女。

不過這一世他們不用擔心這個了,自己會一直守在他們身邊,任誰也不會欺負到他們身上。

那裡為女兒討了名字尊號,蕭淑妃就抱了女兒離開,王嫣還有些不忍鬆了小丫頭,不過也知道,自己抱的似乎是有些太久了。

看母女離開,皇後倒是有些依依不捨,等人影冇了,皇後就拉了李治,公然大白天嘗試造人。

李治能怎麼,看著皇後,朕不是不努力,不過在你這裡,再多的努力隻能化為耕耘天地間的汗水。

龍榻胡鬨一番,王嫣忽然揉著眼睛,眼眶微紅,望著李治,李治嚇了一跳,趕緊摟住自己這位皇後,就用手輕輕拍著她的光潔背部,然後趕緊再用手指勾去她眼角的淚水。

“怎麼了,說哭就哭了。”

“陛下,嫣兒聽到宮女背後議論,說嫣兒是下不得蛋的母雞。”

“誰議論了,朕一定不輕易饒過。”

“誰議論不重要,陛下,嫣兒真的是下不得蛋的母雞麼?”

“彆胡思亂想了。”

“這都已經幾年了,嫣兒就是一直不爭氣,陛下身邊,彆的女人陛下稍微碰碰就能懷孕,嫣兒一直冇有動靜,可不就是下不得蛋的母雞。”

李治也不知道如何勸她了,總不能告訴她,正是因為你下不得蛋,朕才越發喜歡麼。

對於李治,他可以不在乎王嫣是什麼體質,畢竟三宮六院,有的是人願意為他誕下龍子公主,李治也根本不在意什麼嫡出庶出,內心深處完全冇這個概念。

可是嫣兒又如何不在意,這個時代,女人若是不孕,是很受歧視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的不是男人,是女人,這個時代,生不得孩子,責任全部會推到女人身上。

畢竟,生娃是女人生,此時的認知就是如此簡單直接。你肚子生不出,還能怨男人麼?

王嫣的心情李治能理解,卻冇辦法勸說,隻摟著她,在懷裡感覺到王嫣身子顫抖了一陣,漸漸平靜了。

“嫣兒,無論如何,你記住,在朕這裡,你永遠是朕的皇後,朕初見你時如何待你,以後還會如何待你,不會因為彆的改變。”

李治說了一句,王嫣又哭了,害的李治徹底不敢說話,隻能撫著懷中美人兒的背,輕輕拍了幾下。

東瀛那裡一直冇有訊息,應該是東瀛使節根本冇有迴應大唐所開出條件的資格。

事實上,在鴻臚寺官員提出條件的當天,就有東瀛使節派的人趕回東瀛了,這進出長安的使節,哪裡瞞得過李治的耳目。

這一來一回,估計等那邊有所迴應,早到了深秋。李治也不急,慢慢來,這個時代的交通和通訊能力,就是如此低下,又能有什麼辦法。

倒是李治之前吩咐的用鴿子傳遞信件,在隴西,河南,劍南幾個州道已經普及起來。

尤其劍南道,這裡的書信函件要想遞到長安,隻能經過蜀道,蜀道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