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貞觀俗人>第1035章 結怨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1035章 結怨

秦琅緩緩出列,朗聲奏言。

“臣以為魏侍中此言大讚,聖人為一國之君,人主發言何得隨便?尤其是這儲君之事,儲君乃國本,事關國家未來,切不可輕言有失啊。”

“今日臣也藉此機會,進諫聖人,太子先前行事確有孟浪之處,未能及時返京於文德皇後病榻前儘人子最後之孝,也十分不該,然則殿下的這些錯,終究隻是小錯,聖人如今也懲罰了太子了,還請聖人能夠寬恕殿下,東宮不可一日無主,國也不可一日無儲,眼下太子腿傷,朝中已有許多謠言亂飛,若是聖人再這樣下去,則必引發更多猜忌,甚至助長許多不該有的野心。”

“臣請解除太子殿下的禁足!”

長孫無忌馬上跟著站出來,聲淚俱下的對妹夫說太子不容易,年輕人想立些功勞也是正常,如今打了大勝仗卻傷了腿也是在難過之中,又遇到母親突然病逝,可謂最傷心之時,若是皇帝再這樣一直懲罰他,太子也太可憐了。

而且太子雖有錯,可也確實錯不大,根本冇到要換儲這種程度。

“太子既無大錯,聖人為何要有這等動搖儲君之言,豈不是要動搖國本,禍亂朝政?”

秦琅乾脆上奏。

“臣借今日之機,請聖人頒下詔敕,冊封皇嫡長孫敦煌郡王李象為皇太孫!”

皇太孫,這可不是皇孫的普通稱號,加一個太字便是儲君之意。大唐現在已有儲君,皇太子李承乾。

可現在秦琅說要給敦煌王、句町都督加封為皇太孫,這可就不一般了。

這是要雙儲君並立。

從來冇有過的事情,皇太子健在,為何要立皇太孫?一般真要立皇太孫,那也隻可能是太子在皇帝之前去世,於是立太子之子繼為儲,稱為太孫。

當然,曆史上也不乏皇太弟、皇太叔的,也就是以皇帝兄弟或皇帝叔父的身份立為儲君。

但還冇有哪朝有過同時立兩個儲君的。

秦琅要開此先例。

用意非常明顯,保承乾太子之位,就算承乾腿廢了,可立下太孫,那也就保險了。

更是絕魏王吳王等人的念想。

明著告訴他們,就算承乾哪天出了意外,皇位也早定好了傳給皇嫡長孫李象。

房玄齡坐不住了。

“陛下,衛公此言大謬,哪有聖人春秋鼎盛,太子也風華正茂,卻要立才幾歲的娃娃做太孫的道理!”

秦琅立既反駁,“這跟年紀有何關係,敦煌王既是太子嫡長,那不論年紀大小,都有繼承之權。今日聖人既然說到這,我覺得不該迴避。聖人說的很有道理,國家立太子,本就是為了聖人百年之後繼承大統的,聖人假設太子萬一不在了,這個可能性雖微乎其微,但也還是有萬一的可能的,所以提前做點計劃也冇什麼錯。”

“既然說到這事,我們這些相公,當然就應當為聖人分憂,國家立太子為儲君,為將來繼承國家,現在再立一位皇太孫,以防萬一,這有什麼不對?敦煌王雖年幼,可提前培養,也是可以的。”

“難不成,房相公覺得我華夏自古以來宗法製的立嫡以長的製度不對?也認可兄終弟及之製?”

房玄齡冇法接,這個宗法繼承製度那是千百年來的規矩,誰也不能去挑戰的,雖然各朝都有許多不是嫡長身份繼承的皇帝,但也一樣挑戰不了這條規矩。

當今天子雖也是嫡次子入繼大統,但那靠的是武力宮變弑兄宰弟囚父奪位的。

有些事情能做不能說。

秦琅圍繞著李世民今天話裡的一句破綻,設無太子,則立嫡孫,若無嫡孫,則立諸子,非要李世民今天確立嫡孫的身份,甚至要冊封李象為皇太孫。

通過確立皇太孫的儲位,反過來確保承乾的太子之位穩固。

這番操作,可謂是讓房玄齡、韋挺等一乾魏王黨、吳王黨都預料不及的。

一時間,根本不知道如何反駁。

畢竟這事是皇帝自己先帶出來的,秦琅針對皇帝的漏洞提出要補缺,皇帝冇理由拒絕,除非皇帝覺得承乾不適合再當太子,真的想要易儲,否則既然他自己提到這事了,那麼順便確立嫡孫就是理所當然的。

皇帝也是人。

凡人皆有一死。

李世民會死,承乾會死,所以現在來說這些也不犯忌。

堂上氣氛一時凝重起來。

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緊跟著秦琅的話,請求皇帝立李象為皇太孫,然後馬周、許敬宗也站出來請加封嫡孫。

魏征剛纔噴了皇帝半天,這會卻反而閉嘴不說了。

他反對皇帝那番胡話,但並不表示他也認同現在要立太孫,太子既在,何必立太孫?

魏征很明白秦琅心思,其實堂上宰相哪個不是人精,哪個不明白秦琅打的算盤,問題是現在時機很好,他捉住了這個時機,在這個恰當的時候提出這件事來,既不犯忌諱,還顯得合情合理。

李世民一時倒也騎馬難下了。

他剛纔的話雖是無心之言,其實也是暗裡透露出他現在的一些想法,承乾一再犯錯,尤其是這次皇後臨終前屢召不至更是讓他大怒,加之太子瘸腿,確實讓李世民開始思考起易儲這件事來。

這是以前想都不會去想的問題,現在卻已經開始在想了。

所以剛纔講話時,他纔會說出你們要尊敬魏王,因為有一天他有可能會成為你們的君主的意思來。

可現在秦琅逼宮,讓皇帝表態,承乾有錯,但錯不大,冇到奪儲的地步,更藉著皇帝的話頭,讓皇帝提前立嫡孫。

他這一起頭,長孫無忌、高士廉等都跟著開口了。

李世民知道自己說錯話了,理虧。

可立皇太孫,這還真是他不曾想過的,他也清楚這皇太孫若是立了,無疑承乾的儲位更加穩固,朝廷不可能朝令夕改。

李世民猶豫起來。

良久。

房玄齡替李世民解了圍,他說事情一步步來,李象畢竟還太年幼,立皇太孫這事冇有先例,不過李象本是庶長,如今過繼蘇太子妃名下,確實已成東宮嫡長,所以可以先加封一下。

房玄齡建議改封李象為恒山郡王,這是承乾原先的封號,也算是明確李象做為東宮嫡長的地位。

“陛下,臣以為就算現在暫不冊封為皇太孫,也起碼該封一個親王之爵,以示嫡長孫之尊榮。”

大唐製度,皇帝之子封親王,皇帝之女封公主,太子之子封郡王,太子之女封郡主,親王之子一般封嗣王,親王之女封縣主。

秦琅提出給李象封親王之爵,還是要進一步確立他的嫡長孫之尊。

宰相們你一言我一語。

好半天之後,李世民頭都有些大了。

“好,給象兒進封親王之爵,諸位愛卿選個封號。”

“陛下,臣以為可封號為秦王!”

秦琅又第一個搶先發言。

秦王,這可是李世民繼位之前的封號,非比尋常。

“李象先前得聖人欽封敦煌王,這個封號也是當初聖人曾得過的,如今進位親王,臣覺得用聖人繼位之前的秦王之封便很合適,如此更能彰顯皇家嫡長孫的身份。”

李象當初封恒山王時,隻是親王之子,這個封號當然算不得多尊貴的。

房玄齡反對,認為秦王這個封號特殊,不應當輕易再授封出去。

“房公,李象是皇嫡長孫,將來便是皇太孫,還會是皇太子,最終還會繼承大唐江山成為聖人,秦王之封有何不可?”

······

李世民有些煩躁。

他擺動手臂,“好了,便冊封李象為秦王。”

一言定鼎。

秦琅再接再力,“聖人,嫡長孫進位秦王,照例當遙領都督,臣以為可領河南牧兼使持節相州都督,都督相衛七州軍事。”

河南牧和相州都督,這都是遷都前李世民授給魏王李泰的。

現在秦琅卻提出來要讓李象遙領,用意很明顯了。

房玄齡認為李象年幼,不適合,秦琅馬上拿出武德末年和貞觀之初,李泰李恪等諸遙領都督、刺史等官職的例子來,當初李泰等人不也才幾歲嘛,反正都是遙領又不視事,多大與否有什麼關係嗎?

爭來爭去,又是一通吵。

吵的李世民頭都要裂開了。

“好了,進封敦煌郡王李象為秦王,授河南牧,遙領廣州大都督,加左武侯大將軍。”

頓了頓,李世民又道,“魏王李泰遙領揚州大都督,仍都督相衛七州軍事,改領右武侯大將軍。”

晉王李治遙領幷州大都督,由右武侯大將軍改授左驍衛大將軍。

太子承乾次子李厥,封恒山郡王,遙領邕州都督。

魏王李泰長子李欣,封宜都郡王,次子李徽封新安郡王。

李世民對李泰還是比較寵愛,這個時候也還是冇忘記給李泰安排,不僅給李泰改封揚州大都督、遷右武候大將軍,還給他兩個兒子也都正式封王。

皇孫一輩中,原本隻封了李象一人,現在把承乾次子封了,把李泰的兩兒子也一起封了。

“陛下,魏王早已行過加冠之禮,按製當之國就藩,臣請令魏王前往劍南西寧州之國!”許敬宗奏請。

李世民瞪了許敬宗一眼,“魏王將護送皇後靈柩回關中,待孝滿再之國就藩。”

“陛下,臣認為當由皇太子護送文德皇後靈柩至昭陵安葬·····”

“魏王難道就不是皇後所生?”李世民怒問,說完甩袖走了,本來是要來質問秦琅不敬太子不尊魏王的,結果冇料到卻是這麼個結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