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貞觀俗人>第1131章 大將生來膽氣豪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1131章 大將生來膽氣豪

“太尉真是好大威名啊。”

隨駕負責糧草的太常卿韋挺在一邊咋舌道。

李世民目光望向他,卻隻是哼了一聲,韋挺低下了頭。

程咬金親自領兵上前接收城防。

白岩城雖不大,卻很險要,城中軍民加一起不到兩萬,還有大半都是堅壁清野從附近鄉村遷進來的百姓。

此時一齊隨著孫代音投降。

孫代音讓手下將他五花大綁了出城來降,跪在城門前,手下捧著城主的印信關防,還有白岩城的戶籍、版圖等名冊。

老程代表天子接收,然後讓人把孫代音送到皇帝麵前。

“三郎你一句話,勝過二十萬兵啊。”

秦琅卻隻是嗬嗬一笑,“白岩城不過是孤城一座,之前還寄希望於烏骨援兵,如今援兵已敗,他還有何僥倖的餘地?投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跟我冇多大關係的。”

“關係還是很大的。”老程捋著鬍鬚,“三郎你有冇覺得這次東征,有些過於順利了點?”

“照這態勢,咱們不出十天就能再圍安市,頂多半月就能拿下安市城,然後就可以班師還朝了?”

“不出意外的話應當是如此!”秦琅道。

天氣越來越涼,雖然出征時唐軍也已經攜帶了冬裝,但遼東的寒冬可不是一件冬裝就能抵禦的。

大雪一下,到時冰河封凍,千裡雪封,是冇法做戰的。

因此最好的結果,還是留下部份兵馬駐守已攻下的幾座大城,然後其餘部隊撤回中原。

幸好如今繳獲了許多糧草,留守無憂,否則若是冇能攻下大城為過冬據點,或是奪下之前高句麗人先把糧草全燒了,那麼大唐就隻能先全軍班師,明年再來。

這樣的話,明年可能還得再攻一遍城,雖說經此一役,高句麗軍力大削,但這些城攻起來還是很麻煩的。

這次的戰役,確實順利的不像話,老程這種打起了十二萬分精神的悍將,原以為會遇到激烈的抵抗,但冇想到,這就跟他之前征高昌國一樣,輕鬆的超出預料。

大有集中了全力,狠狠一拳砸出,卻砸到了棉花上的感覺。

秦琅倒覺得這很正常。

戰爭這個東西很多時候都是這般的。

回頭分析,能發現導致如今戰況的原因很多,比如說大唐準備多年,又是皇帝禦駕親征,還有大唐早大多年前就拿下了卑沙這座重要軍鎮為據點。

再比如高句麗人精心打造遼東千裡長城防線,自以為堅固,因此不免有些大意。

再比如高句麗國中,權臣莫離支淵蓋蘇文與國王高建武關係水火不容,矛盾激烈,保王派和淵氏一黨對立,也讓高句麗有些混亂。

而大唐多年的滲透也是在關鍵時候發揮了許多作用,如高信文雖是被突襲俘虜後才投降的,但他在被俘後也確實是冇多少反抗之心了,建安城的百姓商人們更冇多少抵抗意誌。

關鍵時候,淵蓋蘇文這樣的主帥,還臨陣逃脫,否則遼東城也不可能這麼容易就失守。

建安、遼東、蓋牟幾座遼東防線上的重鎮紛紛失守,更導致連鎖反應,整條防線已如同虛設。

特彆是幾次大戰,已經讓高句麗損失了十幾萬的兵力,總共才三十來萬的遼東防線,因此早已經是成了篩子。

相比起隋征遼東時的情況,總的來說,還是高句麗在當年隋征討後本身也是元氣大傷,一直冇能恢複過來。

而這些年一直修遼東長城防線,也讓其國力進一步損耗了,淵氏與王室的內鬥,加劇了高句麗內耗,而許多原本依附於高句麗的靺鞨部落這些年又倒向大唐,更削弱了他們的實力。

當年高句麗全盛之時,對上隋軍東征,也是守不住的。隋軍就曾攻下過遼東城,但是因為楊廣的胡亂指揮,城破後,守軍舉降旗,楊廣就讓停止進攻,結果人家休整好了,繼續反抗,導致功虧一簣。

而各路兵馬,也都還得楊廣指揮,也是導致冇能發揮出作用。分兵三十萬千裡奔襲平壤,水路浮海攻擊,這些本來也冇錯,但都因為主將的問題,導致輕敵中伏大敗,不得不說是個大遺憾。

相比之下,這次唐軍雖也是皇帝禦駕親軍,可李世民是什麼人?真正的戰略大師,本就是一等一的用兵高手,牛進達、程咬金、張儉、秦琅等人也都了得。

張儉的佯攻懷遠,調虎離山,然後程咬金再來個聲東擊西,四百裡奔襲通定,成功調動高句麗守軍,突破了其長城防線。

更彆說秦琅牛進達在關鍵時候,又來個突襲建安,兵不血刃的拿下這座遼南重鎮,緊接著再來一個圍城打援,誘殲了四萬安市生力援軍,導致安市城被迫攖城自守,無法再增援遼東城。

遼東城會戰,更是簡單粗暴。

整個戰役,從李世民借封禪泰山之機,選擇了一個非正常的出兵時間,再到不宣而戰,都打了高句麗人一個措手不及,其後的一步步,都是能列入教例的經典。

當年高句麗抵抗大隋進攻,有乙支文德這樣的名將,而如今卻隻有淵蓋蘇文這種內鬥厲害,外戰卻怯懦的主帥,焉能不敗。

仗都打到這份上了,淵蓋蘇文反倒連人影都不見了。

對於自縛跪地來降的孫代音,李世民雖然恨其反覆無常,可既然答應納降,君子金口禦言就不容反悔。

於是咬著牙授封其為遊擊將軍,並赦免白岩城所有人抵抗之罪。

可是死罪雖免,活罪難逃。

中書令長孫無忌上前宣佈對白岩城的最終處置,白岩城改為白岩縣,屬遼州管轄,白岩城所有軍民一律都遷往中原安置,即日開始遷移,分批乘船至登州等諸港。

孫代音麵如死灰。

“陛下,罪臣已獻城歸附,還請保留白岩城!”

李世民冷哼一聲,不耐煩的揮手,立時有人過來把孫代音拉走,他雖帶頭投降,也得了官階,但仍在強製遷移之列,皇帝並不需要這個搖擺的傢夥留在身邊。

皇帝留燕國公李謹行留守白岩城,然後下令休整一夜後,第二天拔營往安市城去。

從白岩城到安市。

十一月十一,皇帝率軍向安市城進發,二十日抵達安市城下。

百多裡路,路上走上十天,主要原因是下雪了。

此時遼東氣溫大降,飛雪飄飄,這讓唐軍有些麻煩,雖然提前做了準備,士兵們也都換了冬衣,帶了氈毯等,可遼東的大雪還是讓行軍速度大降。

甚至半路上,平章事、尚書右仆射、吏部尚書李大亮還病逝軍中。

李大亮此時才五十四歲,本來還當壯年,結果卻突然病逝軍中,李世民無比哀慟。

“涼國公兼資文武,誌懷貞確,竭節至公,聲績遠彰,嗚呼哀哉!”

之前半路病冇翰林院大學士岑文字,如今又突然病逝了右仆射李大亮,皇帝的心情也複雜無比。

李大亮病逝前勸說皇帝早點結束東征,說遼東落雪,將士苦寒,並勸說皇帝應當重點經營關隴中原之地,對於遼東莫過份用兵等。

因李大亮之死,以及突降大雪,唐軍在途中暫停了三天,待雪停之後才繼續行軍。

抵達安市城下,與牛進達的五萬兵馬會師。

幸好有牛進達軍事先紮好的營寨,有從登州、卑沙運來的許多過冬物資,總算讓這支風雪中趕來的唐軍能吃上熱飯。

“安市城還不肯降嗎?”

“安市城主梁萬春拒不投降,還十分囂張,經常派兵襲擾,之前還打算派兵去增援遼東、白岩城,臣領兵攔截,數次大戰,纔將其殺回。”

李世民聽完牛進達的稟報,也不由的皺眉,這安市城明顯跟遼東、白岩、蓋牟城等情況不同,這守將無疑更頑固。

“你們傷亡如何?”

“我軍數戰安市軍,前後共計傷亡三千有餘,但也殺傷安市軍不下五六千眾。”

一換二的戰比,本來是很不錯的,可李世民聽了卻並冇什麼高興,相比起其它幾個戰場的傷亡比,這相差巨大。

安市抵抗意誌確實十分頑強。

隨軍的鄭元璹請求撤兵,理由是如今天降大雪,遼東氣溫大降,而安市城反抗激烈,城堅難克,不如且先撤兵。

長孫無忌則認為天氣雖冷,可唐軍此時物資充足,兵馬強壯,應當趁著眼下還可用兵,一鼓作氣拿下安市,徹底的摧毀高句麗人的遼東防線,這樣明年開春之後便可再次發兵,一舉收複整個遼東。

“陛下,此時若不拿下安市城,若讓高句麗人得以援兵補充安市,則明年再攻安市,就會非常艱難了。”

“秦琅,你以為呢?”李世民問秦琅。

天氣大降,皇帝卻還十分固執的穿著那件褐色袍子,明明都冷的勾背搓手,卻硬是不肯添衣換袍。

牛進達隻好讓人給皇帝的禦帳中多生了幾盆炭火升溫。

秦琅倒是早就把貂裘穿起,聽到皇帝發問,“臣聽聞輕騎奏報軍情,淵蓋蘇文已經集結了十五萬援兵,正往安市趕來,這是高句麗遼東最後一支生力軍了。”

“所以呢?”鄭元璹問,“我們不更應當撤兵嗎?”

“陛下,臣以為,若是能夠圍城打援,把這十五萬遼兵殲滅,則整個鴨綠江以北再無反抗之力了。若是抓住這機會殲滅了這些遼兵,那總比明年我們再來攻堅拔寨強的多吧?”秦琅說道。

“天氣如此寒冷,如何能戰?”鄭元璹依然反對。

“高句麗兵戰得,那我大唐軍亦可戰得。況且,高句麗軍救急如火,正急速奔來,所以戰事並不會拖延太久,我們完全可以在贏得此戰後,趕在渤海結冰封凍前把大部份將士撤回中原的。”

“如果高句麗兵故意拖延不戰呢?”

“那豈由得高句麗人?我軍正常圍攻安市城便是,援軍拖延不來,我們便先拿下安市城好了,到時是走是留,更是隨意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