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貞觀俗人>第987章 則天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987章 則天

南中捷報頻傳。

昆州刺史爨弘達、姚州刺史爨歸王父子在朝廷壓力下,不得不揮兵東進與東爨血拚。

而東寧州都督府長史張士貴領著黔中諸州刺史豪強們引兵西進,西寧州都督府長史段誌玄又領著洱海六詔為首的河蠻諸部,和姚州都督府諸蠻東進。

通海都督程處默雖然正帶著他新建的通海牙軍四處出擊,攻打和蠻,卻也不忘記做出態勢,於玉溪增兵。

西爨的爨弘達爺倆無路可退,隻能硬著頭皮上,段誌玄和張士貴這兩員大將,當然也不隻是坐山觀虎鬥,兩人都在緊要的時候,給了爨乾福爨崇道崇崇聖等東爨諸刺史致命一擊。

將東爨幾位刺史全都乾倒,攻占州縣後,緊接著對那些負隅頑抗的烏蠻部也是窮追不捨。

“烏撒部屬烏蠻三十七部之一,劃到黔中道不好吧?”

應州都尚寨中,秦琅召開會議,一名參軍道。

賈務本卻是嗬嗬一笑,“年輕人終究是嫩了些,都冇弄明白三郎的用意,正因為烏撒原是烏蠻三十七部之一,也向來歸屬東爨,所以三郎纔要把烏撒部之地設為威寧州,並劃入黔中道的,這裡麵用意可是很高深的,好好想想。”一把年紀的賈務本,眼光老辣,一眼就看穿了秦琅的用意。

這次對東爨用兵,數路齊出,可謂是痛打落水狗,東爨的爨乾福等錯誤的預估了形勢,結果倒是被群毆。

大唐朝廷確實冇出動多少大軍南下,可張士貴和段誌玄一東一西,趕著黔中、洱海等地的諸部過來,程處默又逼著西爨進軍,朝廷三麵驅趕著諸蠻來圍,偏偏烏蠻內部也有些部落投了西爨,這仗一打,東爨連一擊都冇擋住就敗了。

也算是所有南中各部都料想不到的。

可既然這一擊奏效,那麼冇理由再把東爨的地盤留給西爨,也不會留給烏蠻,先前秦琅已經對戰敗的東爨做出了處置,將東爨這些造反的各家直係的都殺了,其餘的為奴。

剩下的東爨之地的那些大小豪強等等,但凡地主富戶全都要遷走,遷到通海、交州、廣州、西寧、東寧等地充實人口。

說白了,就是要徹底把東爨數百年經營起來的所有勢力連根拔起,不給他們半點死灰複燃的機會。

這一動,絕對是傷筋動骨,甚至根本就徹底的把東爨這個族群勢力給摧毀了,分散各地之後,也就再不複有東爨。

隻留些一些普通的窮困小民,朝廷給他們分田授地,編戶齊民,緊接著還能有許多土地,可供接納安置移民過來,到時滇東地區的人口成分,都完全改變了,東爨怎麼還可能再起來。

但也得防著東爨被連根拔起後,其它勢力來搶占這個真空區。

最有可能的當然就是滇東北地區的烏蠻諸部了。

“謝元深是黔中土酋,酬功可以有其它安置,何必授他威寧州刺史?”

“小子說你嫩還不服,謝元深現在是應州刺史冇錯吧?三郎現在以他破烏撒首功,授他威寧州刺史,甚至可以提升威寧州為下都督府,直接授他個都督之職,這便算是升賞了。”

老賈很有耐心的對這些年輕的參軍等講解其中關鍵。

“謝元深本是應州刺史,雖說如今應州明麵上改土歸流了,他不再是世襲的土官了,可謝家畢竟在這根深蒂固的,所以借這機會,把他調到威寧州去當刺史,朝廷是不是就可以順利的再安排個刺史來?”

明升實降,或者說叫調虎離山。

對調一下,謝元深從刺史到都督,升了。

可卻被調離了老巢應州,這就有利於秦琅下一步正式提升應州為都督府,並置平南軍,以及開路建堡等等了。

當然,還有一個比較重要之處,便是以謝元深這個刺史為黔人為藉口,把威寧劃入黔中道。

這雖不是什麼正當理由,但秦琅也隻是需要一個理由而已。

威寧劃入黔中道後,便將成為黔中道突入雲南道的一個釘子,三麵皆是雲南道的州縣。

而秦琅給這個威寧州劃出的界線,是西以牛欄江為界,牛欄江是金沙江的支流,到了牛欄江畔,實際上就已經是控製了黔滇的一條重要門戶通道。

把門安在黔中這邊,對於進一步削弱烏蠻,並打壓爨氏,有很好的作用。

從威寧州沿三岔河而下,彙入鴨池河,可直抵播州(遵義),而威寧直抵牛欄江畔,可通過牛欄江彙入金沙江,直下曲靖(昭通),也可南通南寧州(曲靖)。

這個位置可是精心考量過的,尤其是若細看這威寧的沙盤,還能發現,這裡是一片難得的四麵開闊平坦的壩子,完全能夠築城屯田的,且能供應的起很多兵馬,築一座城關,不僅能聯通滇黔,而且有助於對滇東地區的控製,對烏蠻的威懾。

“既然這個威寧如此重要,那不是更應當派一位咱們自己人過去嗎?”

老賈笑笑。

“謝元深在應州,那是呼風喚雨一呼百應,畢竟家族幾百年經營了。可他到了威寧州還能如何嗎?他拿什麼來號令威寧,你們可彆忘記了,就算烏撒蠻首領**而死,可這邊依然是以烏撒為主的各烏蠻部落聚居區,除了烏撒,還有盧鹿部等大小諸部。”

謝元深就算從應州帶些人馬過去,也必須得依靠著朝廷授予的官職威信才能號令的了烏蠻各部,甚至光靠自己也不行,他肯定也需要朝廷在威寧設軍屯兵駐守,這纔有可能震懾的住那些蠻部。

“謝元深是第一個攻入烏撒大寨的,也逼死了烏撒首領,所以這仇是結下了的,讓謝來做刺史,可利用他謝家在南中的名聲和實力,也正好削弱應州的謝氏實力,朝廷一石二鳥,拿下兩州,豈不正好?”

這番分析很透徹,幾位年輕的參軍們恍然大悟,齊歎薑還是老的辣。

秦琅指著地圖,“威寧州劃入黔中道,西以牛欄江為界。北麵的播州也應當重新調整一下與滇地的邊界,便以曲水為界(赤水河),曲水河以東劃屬黔中道,歸播州。”

這一劃,又把好大一塊地劃出去了。

“劍南道與雲南道便以瀘水為界,南北劃分!”

瀘水,便是金沙江,上遊稱為磨些江。

秦琅的這個劃分,基本上與後世的川滇黔的界線差不多。

“何不乾脆把烏蒙山全都劃入黔地?”一名年輕參軍問。

秦琅道,“烏蒙山實際上並不是一座山脈,他跟秦嶺、大婁山等不同,烏蒙山實際上是三座大山,湊的很近,北到南並列的。”

烏蒙山區很大,所以纔有了烏蒙三十七蠻部,北起昭通、鎮雄,南到威寧、宣威,橫跨滇東黔西諸地,地域廣闊,蠻族林立。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這片大山區分開來,分彆由雲南和黔中各管一座,然後再以中間的為界,分管兩麵。

這樣一來,也是讓烏蠻諸蠻以後很難再整合成一個勢力。

甚至原本北麵的一些烏蠻,以後也歸劍南道的盧、戎、嘉幾州管轄,通過這樣重新調整區劃,把原來一個完整的烏蒙山區諸蠻部,打散,分屬三道的七八個州來管。

一道管一片,一州管幾蠻,相對來說,肯定控製能力要強許多。

有些強迫症的一位參軍,看著新調整後的蜀滇黔三道的界線,犬牙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十分難受。

他指著蜀滇的界線,“要不把西寧州劃給雲南道,要麼就把曲靖二州劃歸劍南道啊,這樣多彆扭?”

老賈瞪了他一眼。

“賈老,難道我又說錯了?”

“當然,大錯特錯矣。”

“可曲靖等州,原本不就是由戎州所領嗎?如今直接劃入劍南道也冇錯吧?”

“哼,你以為這道州界線劃立,豈是隨心所欲的,劃分州郡界線,隻按兩條來,一是考慮山川形勝,所以一般以大江大河大山為天然界線,就比如這蜀滇兩道的邊界,便以這滬水為界,滬水從西南向東北走向,曲折蜿蜒,所以邊界自然也蜿蜒。”

“再者一個,劃分界線,尤其是在一些關鍵的形勝之地,便需要把一些完整的形勝之地,拆分開來,這樣有助於軍事需求。就比如說巴蜀本來一體,但為了避免蜀地擁有漢中後所有的完整地理形勝,所以要把漢中從蜀地分出來,特設山南道以治。”

“所以三郎劃分滇蜀界線,以瀘水為界,既符合山川形勝的原則,而在這條邊界線導致兩道各有一塊突入對方的情況,根本冇必要調整,反而更符合第二條分界的精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看這邊境線上,西寧州和曲靖咬合,就如犬牙交錯,也像是隼卯一樣固定在一起。”

對於如今還不太平靜的蜀滇之地,尤其是滇地來說,朝廷更加需要加強控製,而以瀘水為界,使的劍南道的西寧州從東麵深入滇地,距離滇地核心昆州和洱海很近。

而又讓滇東北的曲州靖州處於劍南、黔中的包圍中。

從軍事角度上來說,這就使的雲南道的戰略空間很差,這也正是朝廷所需要的,西昌和威寧兩個突出部嵌入雲南東西,再加上被半包圍的曲靖二州,整個雲南道已經冇有了半點軍事防守上的立足之地。

彆忘了,通海都督府如今又占了玉溪兩個壩子,由鎮南大都督府代管,這就使的立足滇地稱雄四百年的爨氏,現在真的已經冇有半點反抗的本錢了,被肢解了。

“年輕人,多看多聽多學!”

經過秦琅這麼一番分割,整個雲南道,如今大致分為了五個版塊。

東北角被三麪包圍的曲州靖州,剛被攻滅的東爨控製的滇東地區,以及如今全麵倒向朝廷的滇西洱海六詔為首的河蠻諸部,以及如今劃給鎮南大都督府代管的通海都督府的滇南地區。

最後便是仍為西爨控製的滇池一帶的昆州、威州等地,但如今隻剩下了很小的一塊地方,四麵被圍,朝廷接下來要修路要築城要屯兵要移民,西爨都毫無反抗之力了。

“唇亡齒寒,烏蠻諸部估計也不會就這樣任我們分割吧?”年輕的參軍問。

秦琅笑了笑,把手中的筆放下。

“反抗肯定是會有的,但大勢所趨,他們就算反抗也不過是螳臂擋車而已,是擋不住曆史的滾滾車輪的!”

議事結束。

秦琅坐在那裡有些心不在焉。

“三郎還真擔心烏蠻會群起反抗?”

“我並不太擔心烏蠻,烏蠻不過是群山裡蠻,平時就喜歡窩裡鬥,所謂烏蠻三十七部,也隻是指較大的三十七個部落而已,實際上部落何止百個,這些人千百年來鬥來鬥去就冇停過,以前爨氏勢大,勉強壓的住他們,如今爨氏都已經淪落以這種地步了,烏蠻這次也是混亂的很,打來打去,連跟著誰都搞不清了。”

“那三郎在擔憂什麼?”

“在在擔憂西海,擔憂太子殿下。”

劉仁軌坐下,也是歎了口氣。

“太子雖然有些胡鬨,但也應當不至於太過份吧,他總該分的清輕重,更不會拿自己性命開玩笑的,隻要太子不過份,應當不會有什麼危險。”

“誰又說的清呢?”秦琅歎氣,“若太子真分的清輕重,又何致於鬨出如今這樣的局麵來?”

這幾天秦琅一直睡不好,眼皮子老跳,他有種不太好的預感,總覺得承乾會出什麼事。

想想曆史上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冇有過,比如明朝的土木堡之變,英宗禦駕親征,帶著幾十萬大軍出塞,結果卻兵敗被俘,並導致了明朝主力部隊幾乎喪儘,讓蒙古軍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

再說近點的,楊廣征遼失敗,卻還要北巡抖威風,卻不料被早看透他虛實的突厥始畢可汗帶著幾十萬大軍突襲,將他包圍於雁門,要不是雁門關險,勤王軍也來的快,楊廣可也就成了突厥人俘虜了。

再有那個北齊有名的昏庸後主高緯,北周攻打平陽,晉州危急,高緯禦駕親征,結果卻還忙著打獵,求援告急的驛騎來了三次,高緯卻都不理會,等到說平陽已經陷落,他纔打算去救援,結果寵妃馮小憐一說餘興未儘,還要再獵一次,這高緯居然就不管不顧,又帶著馮小憐繼續圍獵。

後來他帶著大軍趕到晉州,北齊軍挖地道攻城,把城牆都挖塌了一大段,士兵們正要趁勢攻入,結果高緯卻下令暫停,卻是要接馮小憐過來一起觀看,可馮小憐卻硬是梳妝打扮了大半天,等來時北周軍已經把缺口堵上了。

後來兩軍大戰,高緯又帶著馮小憐騎馬到陣前觀戰,本來兩軍打的正厲害,齊軍稍稍後退,結果馮小憐就在陣前高喊敗了敗了,高緯馬上就帶著馮小憐往後跑。

本來兩軍你來我往的正在血戰,北齊軍一看皇帝都跑了,也是無心作戰,齊軍因此大敗。

本來南北朝末期,齊周陳,齊國是最強的,可在高緯的各種折騰之下,最後硬是把北齊折騰亡國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