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曆史>終宋>第389章 異族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389章 異族

一個茶盞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楊果猛一抬頭,老眼已是通紅,濁淚滾滾而下。

“你說什麼……裕之兄……”

“遺山先生與世長辭了。”李瑕鄭重行了一禮,道:“晚輩明知遺山先生時日無多,卻瞞著此事,將楊公帶離北地,對不住楊公。”

楊果與元好問交好,李瑕聽白樸提過。

元好問曾兩次及第,金興定五年進士及第、與敬鉉同榜;正大元年又以宏詞科登第、與楊果同榜。

楊果與元好問同是山西忻州人,同榜兼同鄉,且政見相合,皆以金國遺民自居,交情極深。

白樸這次南下,先去了開封,彼時楊果正被鉤考,他才又轉道亳州。

李瑕當時特意去見了白樸,除了請他與敬鉉交涉,也商議了送走楊果之事。雙方的意思都是當此時節,保楊家性命要緊。。

包括敬鉉之所以爽快答應,亦有這份交情在其中,否則這事也不會如此順利。

這些文人最是能裝,皆把心思藏著,唯瞞了張弘道而已。

但無論如何,楊果想到平生第一摯交逝世, 自己卻在倉皇南竄,自是無比愧疚, 悲從中來, 不可斷絕。

“裕之兄……天妒你英才啊……裕之兄……”

楊果今日早些還聽到隔壁院裡有歌女唱《摸魚兒·雁丘詞》, 不由回想年少時與元好問同時及第,酬唱詩詞, 他答了元好問一首《摸魚兒·同遺山賦雁丘》。

彼時,兩個年輕人風華正茂,春風得意, 不想一轉眼間已是國破家亡,白髮蒼蒼……

更未想到,再一轉眼,故友已逝,再無相見之日。

悲意泛起, 涕淚縱橫……

李瑕見此情形, 愈感愧疚。

他從頭到尾都冇問過楊果願不願南下, 鉤考局的屠刀已經揚起, 彼時確實未給楊果猶豫的機會。

但讓一個六旬老者背井離鄉, 往後每個故知舊交逝世皆不得相送,依然讓他過意不去。

他不知如何寬慰楊果, 隻站在一旁, 聽著老人的慟哭與追悼。

“裕之兄……我愧對於你……我食蒙古米䘵, 愧對於你呐……貪夫徇財, 智士死名,我南渡偷生, 你文史名世,合與江河萬古……江河萬古……”

良久,楊果哭到力竭,李瑕忙伸手扶他。

年輕的臂腕扶起老邁的身軀, 楊果輕輕拍了拍李瑕的手。

“非瑜,你要記得裕之兄……他與我不同,比我有氣節……”

“晚輩記得。”

“中都棄、汴京焚,天下喪亂, 累世文獻無存, 裕之兄不仕蒙人,以一己之力築野史亭, 蒐羅河朔篇章,編中州钜著,方使我中原人不鄙賤……中原人不可鄙賤啊……須有詩書……須有詩書……”

“晚輩明白。”

“他說……滄海橫流,身可亡,而史不可無……你莫嫌我等是金人,他憐的是中州百姓,你要聽他的詩……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隻知河朔生靈儘,破屋疏煙卻數家。”

“是,中州百姓、河朔生靈,皆我輩同胞……”

楊果還想說些什麼,再開口卻啞了聲,張了張嘴,安靜了下來。

一老一少便這樣默默地坐了許久。

到最後,楊果開口唸起他答元好問的詞來,聲音很低,卻帶著無比的悲涼。

“埋恨處,依約並門舊路。一丘寂寞寒雨。世間多少風流事,天也有心相妒……”

彷彿是一語成讖,那年並門舊路上同賦的雁丘詩,確也隻剩寂寞寒雨了。

……

“休說與,還卻怕、有情多被無情誤。一杯會舉。待細讀悲歌,滿傾清淚,為爾酹黃土……”

~~

李瑕本有許多事要繼續與楊果談,卻也還是給了楊果悲悼亡友的時間。

中午時,他先去安排了車馬,再繼續轉回楊果的住處。

再次走過兩條小巷,卻見兩個書生從一間小宅裡走出來。

“一個鮮卑後代的金人死了,有何可悲?你夫婦二人簡直可笑。”

“劉兄此言差矣。遺山先生是北魏後裔不假,但至北魏孝文帝服漢以來,禁胡服、禁胡語、改姓氏,改拓跋為元氏、改獨孤為劉氏,歸漢近八百年,經曆隋唐、五代諸國,承平時亦為我大宋百姓。如何到了劉兄嘴裡依舊是鮮卑人?”

“祖上是鮮卑人,世代是鮮卑人。莫說八百年,哪怕八千年,元好問也非我族類。”

“劉兄當我不知?你自詡漢氏後裔,實則始遷祖乃漢趙九江王之曾孫。追根溯源,你實為漢趙劉淵之後裔,而劉淵乃冒頓之後。如此說來,劉兄你是勾奴人不成?”

“我是宋人!淮西路壽春人!”

“遺山先生乃山西路忻州人!”

“哈?鄧光薦你想想清楚,那裡是蒙古、金國治下,元好問是個金人,你悼一個金人,欲叛國否?!”

“錯的是他?出生在金國是他錯了?我大宋丟了半壁河山,莫非所有北人全都成了罪人了不成?!”

“生在金國不是他的錯,仕金、悼金便是他的大罪!光薦你忘了靖康之恥?忘了女真畜生是如何淩辱我大宋百姓?!”

“靖康之恥我從未忘,但漢地的女真人已趕儘殺絕了啊。連蒙人都分得清誰是女真、誰是漢人,劉兄反而分不清?將百餘年前之戰禍歸罪在這些中原遺民頭上?”

“我說了,身為中原遺民不是罪。但元好問仕金啊,他為何不學稼軒公?”

“稼軒公……”

那字“光薦”的書生喃喃了一聲,似有無數話想要回敬,話到嘴邊卻不敢說出來。

至“南人歸南,北人歸北”以來,北人南渡,天然就是罪。

辛棄疾天縱之才,勉強得以在宋朝立足,但那鬱鬱不得誌的一輩子……身為宋人又有何可說的?

說了,又是一樁大罪……

李瑕看著這兩個書生爭執的背影,莫名感到一股悲涼。

他深知這鄧姓書生為何說不出話來。

要想北人南渡,首先一點,宋朝廷絕對不能承認金國的法統,且必須堅決、不容餘地。

但早在高宗一朝,朝延既已在法統上默認了南北割據,且奉金國為正統……隻能說是遺禍數百年了。

……

前方兩個書生還在邊走邊談。

“光薦無話可說了?元好問仕金,便是賣國賊,你為一賣國賊之死悲悼,不覺羞愧、不覺恥辱?”

“是啊,恥辱……”

“我等身為宋人,合該痛罵那些仕金、仕蒙的賣國賊。罵得多了、罵得狠了。北人才知大宋纔是中州正統……”

“苟安江南的中州正統?”

“光薦?”

“一時失言了。罷了,我不識元遺山,不過是覺得他文從孔孟、詩從杜甫,行漢家之禮儀、著漢家之衣冠……我受過他文章啟迪、因其詩詞觸動。如此而已。”

“賣國賊的文章詩賦也配?”

“劉兄啊,我等身為宋人,罵北人一句‘賣國賊’容易,可若是設身處地……”

這鄧姓書生話到一半,回過頭見到李瑕,眼中有些許驚懼之色泛過,須臾即散,最後作了一揖,苦笑不已。

劉姓書生亦回過頭,喝問道:“跟著我們做甚?你有話要說?”

李瑕拱了拱手,道:“說來說去有何益?不如收複山河。”

一句話之後,李瑕也不再跟著他們,自轉過小巷……

~~

在這蒙宋之際活得越久,李瑕越不願評點當今人物。

喪亂之下,連是非功過都顯得混沌。

直到百年後,纔有人能結束這片混沌……朱元璋。

以往不覺得,如今見到的宋人、金人、蒙人、大理人越多,李瑕才愈發深刻地感悟到朱元璋之功績。

若說“日月重開大宋天”,這“大宋的天”卻還從未包括大理與雲燕十六州。

真定史家、順天張家,至大宋立國之日起便未當過一天宋人,這甚至是從五代就遺留下來的問題。

人說朱元璋有哪些哪些過失……於這世道活了一遭,李瑕已不敢想像,若蒙元之後再無大一統的漢家王朝,又是何等景象?

……

他思量著這些,一路回到楊果的處住,隻見楊果已平靜下來。

“非瑜來了,醜話說在前頭,老夫絕不仕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