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鄒老頭,長衫一旦打開了話匣子就說個冇完,把他在左家莊的種種劣跡度說了個遍,白玉湯埋頭吃麪任他去說。
等到他終於把鄒老頭的壞話說完,白玉湯放下筷子繼續提出問題:“老鄒還在左家莊嗎?”
這次回答問題的是吳老頭:“早三天前就去西安了,說是趕早不趕巧,早點去能早點打點關係。你說就他那半死不活的老東西,能打點個什麼關係?”
白玉湯表麵上毫無表情,心中卻不停的思考著,他這一趟來平穀就是為了找畫畫老人,冇想到晚了一大步,這畫畫老人已經去了西安。
沉吟片刻少年抬起頭招來店小二:“小二,請問最近的驛站在哪裡?我想借一匹快馬。”
店小二習慣性撓撓頭道。
“最近的驛站在十八裡鋪。不過我們掌櫃在店後麵的馬棚裡也養了不少馬,如果您需要買馬匹,我可以去和掌櫃的說說便宜一些,保證都是好馬。”
白玉湯略一思考,他後續需要趕路的地方還多,買匹馬也是好的,於是取出三十兩銀子放到店小二手裡:“那就勞煩給我選一匹快馬。”
小二趕忙點頭應下放下手中的餐盤往後院跑去,等白玉湯吃完陽春麪喝完酒,再出飯莊,那小二已經牽著一匹黑馬,拿著一隻馬鞭在門口等他了。
“這是店裡最有靈性的馬,名叫黑蜉,以後就麻煩您照料了。”
那匹黑馬打了個響鼻看著白玉湯,少年淡淡一笑接過馬鞭道:“好說好說!”
說完翻身跨上黑馬,靠著黑馬的耳邊道:“黑蜉,以後還請多多指教!”
接著黑蜉向天嘶鳴一聲,撒開馬蹄,載著少年翻過白石橋朝遠處奔騰而去。
………………
白玉湯第一個要去的地方並非西安,而是要就近先去一趟翠微山,這是他來平穀縣的第二個重要原因,在襄陽有初府他親耳聽到徐鐵提到過翠微山踏雪真人。
自己現在的輕功仍舊是殘篇,殘篇就意味自己的輕功無法通過修為點數提升,儘管現在看來他的輕功在江湖上也是頂尖,但是麵對真正的輕功高手,他打不過還跑不掉,就隻能等死。
要成為武林至尊,白玉湯就絕不能允許這樣的隱患存在。
那徐鐵信誓旦旦的說過踏雪真人武功和輕功都是當今武林一流的存在,所以白玉湯有理由相信此人是精通輕功踏雪尋梅的。
雖說在毫不知情的情況就貿然去闖翠微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但少年還是決定優先解決這個燃眉之急——輕功。不然等到它有朝一日成為短板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翠微山離十八裡鋪有五十多裡地,但是騎馬不消一個時辰就能趕到。
白玉湯一直騎到山崖陡峭的地界,便牽著馬沿陡峭的山路步行而上,走到一絕壁處,少年看到一個十歲左右的孩童正從遠處的另外一條山道奔跑而來。
那孩童穿著一件單薄的襖子,紮著一個小辮子,兩隻小手各抓著一把五顏六色的野花。
那孩子奔跑的速度極快,白玉湯正打算迎上去問個明白。卻忽然見到那小童腳下如同生風一般,跑到半路竟是騰身而起,一腳踩在無路可走的懸崖峭壁上,接著斜著身子步子不停向上。
那山壁角度幾乎呈直角,可紮辮小童卻如履平地,不到幾個呼吸的時間,那孩童就消失在白玉湯視線中。
“好高明的輕功。”望著孩童翻過峭壁的身影,白玉湯佇立在原地不禁感慨:“這輕功竟是已經不比我遜色很多了,這還隻是個孩子而已。”
少年將黑蜉拴在一棵歪脖樹下,接著運起體內的還陽決,與那孩童一般腳尖借力騰身向上而去。
翻過那座峭壁,白玉湯眼前渾然開闊起來,料想誰也不會知道,這近乎幾十丈高的懸崖峭壁後麵並非是逼仄的山道或是橫生的雜草。
峭壁後麵是一方“仙境”,與正麵的泥石滿地,枯草叢生不同。在懸崖峭壁的另一頭潺潺流下泉水,這些泉水順著岩壁流下積蓄到一方天然水池之中,那汪水池清澈見底。底部是長滿青苔的巨石。
白玉湯有一種錯覺,彷彿這裡的水是那漢江的江水,它們從遙遠的天上傾倒下來落入這個巨大的水池之中,再流向人間。
少年圍著水池順向走了一大圈,並冇有發現那孩童的蹤影,心中疑惑萬分,又圍著水池逆向走了一圈,發現在一塊圓形青石旁竟掉著一束紫色的鮮花。
此處冇有野花生長,很明顯是那孩子不小心掉下的,白玉湯蹲下身子去摸了摸那塊圓石,這一摸不要緊,圓石居然向地底下陷落進去。
與此同時隻聽得水池底部傳來轟隆隆一聲巨響,白玉湯趴到水池邊去看,隻見原本波瀾不驚的水底居然形成了一個小型漩渦,彷彿一口氣要把水吸進去一樣。
白玉湯心思轉換間,消失的孩童,神秘的水池,遺落的野花彷彿都連在了一起,前世武俠小說看的不少,所謂一石擊破水中天。《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記》裡都有過類似的場麵。
白玉湯咬咬牙,縱身朝水池中跳了進去,一進入水中才發現他根本不需要怎麼遊動,那漩渦的吸引力極強,他隻需要放鬆身軀,自然而然就會隨著漩渦的引導進入其中。
通過那個漩渦,少年從水池底部進入了到了另外一片水中世界,看著後方正在緩緩消失的水流漩渦,白玉湯明白過來,那孩童必然也是通過同樣的方法到了這裡,所以自己才找不到他。
少年在水底遊了幾百息,終看到不遠處有一點光亮,立刻催動全身的力氣朝那點光亮奮力遊去。
衝出光亮,水池的儘頭傳來一片花香,躍現在白玉湯麪前的是一座用無數條青竹編製而成的一座閣樓庭院。
白玉湯鑽出水麵,躍入眼前的是一片盎然的綠色,一圈圈青竹交錯圍在外側形成一方寬闊的庭院,庭院中間是一條青石路,石路兩側種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路的儘頭是一座高聳的竹子閣樓。
閣樓前方豎立這一塊碑,碑上寫著三個大字:聽雨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