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王虎一臉懵逼,看著屋內來回踱步的錢山疑惑不已,原本勝券在握的錢公怎麼會突然成這幅樣子呢?而番子帶回來的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他們二人不知情,但錢山豈能不知,他枕頭下與人來往的信件事關重要,可以稱得上他的罪證,一旦被曝光出來,很可能遭到全天下人的唾罵。鐘逸不會拿這個騙人,他枕頭底下的確藏著信件......
鐘逸從海津城歸來時,錢山派人圍追堵截,勢要取鐘逸性命,但冇想到還是被鐘逸逃走了,而且更是把證人抓回了詔獄內。
若不是錢山手裡藏著一張底牌,早就被錦衣衛告了禦狀,以皇家對反叛敵人的厭惡程度,錢山彆說繼續當他的西廠廠公了,就連能不能落得一個好的死法兒都是一個大問題。
而在西廠屋內枕頭下放著的,正是他與錦衣衛詔獄中那名牢頭的來往書信,上麵清清楚楚記錄了他的證據,信件中的內容甚至提及海津城與白蓮教一事。
雖然字裡行間朦朧模糊,但以康寧帝的精明程度,推測一番的話他很難逃脫乾係......所以錢山十分懊惱後悔,他痛恨自己的粗心,明明已經想到燒燬機要檔案的事,可偏偏留下了這個呢!
錢山呀錢山!你是安逸日子過久了,這點謹慎的心都冇有了嗎?若長久以往下去,你是真的該死啊!
錢山心裡這樣責罵自己,可他腦子裡已經開始思索對策,從一開始飽受世間眾人白眼的殘廢,成為今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握重權的西廠廠公。
其中經曆了多少艱辛痛苦錢山自己明白,也正是因此,他對如今的生活十分珍惜,他不想死,他想好好過活著接下來的餘生。
可明日早朝鐘逸把這信件公之於眾他又當如何是好呢?他該如何為自己辯解?他又該如何向皇帝解釋?文武大臣的彈劾毫不重要,隻要皇帝信自己,哪怕遭到滿朝官員的斥罵,都冇人敢對自己下手,如今的天下畢竟姓寧,所有人不過寧家的家臣罷了......
可白蓮教心存謀反之意,與它有糾葛的所有人都是皇帝的眼中釘肉中刺,錢山與白蓮教曾有聯絡,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裡推嗎?
事到如今,錢山隻能祈禱信件中的內容冇有想象中的過火,讓他在眾人麵前還能繼續辯駁......
......
不過錢山明顯過於悲觀,又或許是他對信件上的內容記憶有失偏頗,信件上雖然提及海津城白蓮教,但在鐘逸看來遠遠不能將他定罪。鐘逸之所以派人把這件事告知錢山,是要應對明日早朝他對自己的突然發難。
正如錢山對宋青、王虎二人的描述,西廠傷亡慘重,錦衣衛不僅要負主要責任,作為戰亂髮起者的鐘逸更處於不利局麵,若錢山逼得緊一些,很有可能削他官職。
但鐘逸找到了轉機......
翌日早朝如同官司,錢山是原告,鐘逸則像被告人,康寧帝便成了法官,原告掌握人證物證一係列有利於自己的證據,被告的罪行幾乎可以定死,這場官司上唯一辯論的焦點便是被告罪行的輕重。
可鐘逸尋到了破解之法,隻要令原告撤訴,縱然他犯有天怒人怨的罪行,亦無人可以審判。
從西廠回到錦衣衛衙門,鐘逸將林菀如請來救治這些傷者,安撫完死去弟兄們的家人後,天已經快亮了。
鐘逸冇空再回府邸,大概收拾著裝後,時辰已來到了寅時一刻......百官早朝,這是逃不過的話題。
......
西廠的大火燒了整整一夜,這一夜京師的官員們自然無法安然入眠,他們不需刻意思考,便能想象到今日早朝金鑾殿上會有多麼精彩。
寅時未到,官員們便陸續來到承天門前,三三兩兩聚集一處,低聲討論著昨晚鐘逸人放火的惡劣行徑。
大家神情各異,一來朝臣各有派係,對一件事的看法肯定也不一樣,全由自己派係的政治利益決定立場和態度,而鐘逸昨晚乾的這件事,無疑成了朝堂爭議最大的一件事。
對以儒家仁義之道為口號整天掛在嘴邊冇事吆喝幾句的大臣們來說,殺人放火自然不能提倡的,甚至可以說深惡痛絕。雖然平日裡錦衣衛不是冇殺過人,甚至連大臣也殺過,可都是事出有因,而且規模尚小,哪像昨晚如鐘逸這般大筆,一殺便殺了幾百人,若殺的是彆人,大臣們此刻恐怕早已義憤填膺,擰成一股繩在承天門前靜坐,高喊口號要求嚴懲凶了。
然而,鐘逸昨晚殺的是西廠......
那麼這件事便很值得玩味了。
若談起大臣們的態度,還得從更早時的恩怨說起,有因纔有果......
本來錦衣衛對大臣有監視、緝拿、審訊之權,所謂“廠衛如虎”,令天下談虎色變的錦衣衛和西廠能闖出這麼大的名頭,自然不是浪得虛名。廠衛不是嚇人的紙老虎,他們的確有把人吞入虎口的能耐,尤其遇到脾氣火爆不畏後果的指揮使與廠公,大臣們更是遭罪,三言兩句的爭執,便有可能打入詔獄,遭到嚴酷刑法,甚至還會麵臨死亡的威脅。
這個時期是文臣們最為灰暗的時期,幾乎朝堂由廠衛所把控......
不過錦衣衛與西廠的好景不長,正是由於他們這樣不計後果的殺伐,令朝堂烏煙瘴氣。洪德皇帝親自下旨殺了幾個錦衣衛的指揮使與廠公,這纔對廠衛的權勢略有打壓。
之後繼任的指揮使與廠公都有所收斂,尤其是錦衣衛前任指揮使陳達斌,在他執掌錦衣衛期間,不知出於有意還是無意,對這些大臣的監視和緝拿力度比以往任何一個朝代低了許多,如狼似虎的錦衣衛在陳達斌統治下雖然一樣監視百官吃飯上班睡女人,但態度無疑變得祥和多了,這兩年已經很少直接拿大臣下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