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少帝成長計劃>第0197章 初代毒士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0197章 初代毒士

賈誼。

一個遙遠而又熟悉的人名,擺在了劉弘地麵前。

看這張蒼從懷中取出的竹簡,以及張蒼身後的吳公鄭重起身,做出‘附議’的架勢,一段塵封的個人檔案在劉弘腦海中緩緩湧現。

公元前200年,即漢太祖六年生人,籍貫洛陽,年十八以善文聞名於郡縣,今年二十出頭,才加冠成人。

在劉弘地記憶中,曆史上的賈誼出仕,便是與‘河東守吳公入長安任廷尉’一事同時發生。

彼時,文帝劉恒麵臨著九卿大半出缺的情況,選擇了最保守的策略:將九卿空置的位置儘皆交由丞相陳平,以此安陳平、周勃等人的心。

得到文帝劉恒信任的陳平,頓時展現出了漢初政治家的崇高德操,將此事交由朝堂共論。

在廷尉人選一事上,朝堂得出的最終結果,也同樣是以河東守吳公入長安為最終句號。

奉詔入長安,擔任廷尉之後,吳公第一個政治建言,就讓深惱於無人可用的文帝劉恒喜出望外——舉薦賈誼!

在正式接見賈誼,並就天下大事對賈誼進行策問之後,文帝劉恒對賈誼的才華感到五體投地,任賈誼為博士。

賈誼在二十一歲的年紀成為博士,是個什麼概念?

大概等同於後世某個研究人員,在不到三十歲的年紀成為院士!

——漢初的博士官,可不是後來的名譽頭銜!

蓋因為漢初的‘博士’,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對自家經典具備毋庸置疑的權威解讀權。

如曆史上同樣被文帝劉恒任命為博士的申公申培,就是與楚元王劉交一同接受荀子門徒浮丘伯授以《詩》,創立魯詩派的學術巨擘。

賈誼在二十一歲的年紀,被文帝劉恒任命為秩二千石的博士,無疑是讓其他德高望重的老學閥們不服,連番與賈誼辯論。

最終,卻成就了賈誼‘文冠天下’的美名,並招來了朝中巨頭: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等人的厭惡。

——賈生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一句完全不負責任的負麵評價,頓時將賈誼推向了風口浪尖,最終隻得執天下學術界牛耳,曾任秦博士,於家中牆壁內留存最後一冊‘尚書’的伏生一句‘輕猛薄浮’的評價。

文帝劉恒也從此事中,看出了周勃、灌嬰等老臣對自己培養心腹黨羽的戒備,旋即出於保護賈誼的目的,逐漸疏遠賈誼。

而在這個時間線上,由於劉弘的到來引發蝴蝶效應,從而更早入駐中樞,成為禦史大夫的張蒼,或許將避免這位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士遭遇挫折——賈誼的授業恩師,是張蒼!

想到這裡,劉弘便不由將耐人尋味的目光,撒向張蒼和更遠處的吳公身上。

——在原本的曆史上,賈誼是由吳公獨自舉薦!

當賈誼年少得誌,成為漢室最年輕的博士官時,張蒼還因為王陵與陳平、周勃等人的間隙,而被排斥在中樞之外!

如今,張蒼卻絲毫不顧及自己的職務,以及和賈誼的使徒名分,親自舉薦賈誼···

這裡麵暗含的政治意圖,無疑讓劉弘感到敬佩!

曆史上,張蒼最終因黃龍改元一事得罪文帝劉恒,最終被罷黜;而張蒼被罷相時的主要罪名,便是‘任人唯親’。

如今看來,這件事恐怕冇有太史公所記載的那般簡單。

——張蒼一個年過七十,曆經秦漢兩代共七位統治者的封建官僚,以朝堂共議的途徑成為漢相,當真會不懂得愛惜羽毛,從而沾染上‘任人唯親’的汙名?

此事,恐怕是張蒼刻意為之。

就如同張蒼此時所為,便是極其直接淺顯的將一個不大不小的把柄,毫無顧忌的交到身為皇帝的劉弘手上。

“自汙啊···”

暗自長歎口氣,劉弘本隨意的坐姿便冇由來的一肅,望向張蒼的目光中隱隱帶上了欽佩。

——蕭相國之故智,無疑成為了漢初官員心中的指路明燈!

無論是劉不疑,蟲達等老臣,亦或是柴武、田叔等‘後來者’,都曾或明或暗的將自己的把柄交到劉弘手上,以表明自己的忠心,換取劉弘的信任。

直到現在,身為禦史大夫,且幾乎必定會成為下一任漢相的張蒼,也同樣將一個把柄交到劉弘手上時,劉弘才反應過來:與後世愛惜羽毛,唯恐個人形象受損的官僚相比,漢初的官員最大的一處不同,便是那份專屬於政治家的擔當!

為了達到政治目的,完成心中的遠大抱負,而不惜將個人榮辱撇開,全心全意向心中的方向前行的擔當!

閱覽者案幾上攤開的竹簡,劉弘心中還出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猜測。

張蒼如此直白的‘自汙’,其目的恐怕並非單純的獲取劉弘地信任。

即便撇開張蒼的政治威望不說,光是出於對老太傅王陵的崇敬,劉弘也必然會對張蒼抱以最大的信任;張蒼此舉,可謂畫蛇添足。

可若是張蒼想通過這種手段,向劉弘隱晦的傳達自己的政治主張,以及最終指向,這就說得通了。

——張蒼是在告訴劉弘,願意以漢相蕭何為榜樣,輔佐劉弘,建下高皇帝劉邦那樣的豐功偉業!

看看張蒼肅穆的麵容,饒是已逐漸養出些城府的劉弘,也不由感到口角舌燥起來,為張蒼所做出的君子協議感到熱血沸騰。

勉強按捺住目光中的喜悅,劉弘做出一副莊重的模樣,向著張蒼默然一拜。

隨後,劉弘極力控製住勸說張蒼避嫌的衝動,將案上竹簡緩緩捲起,交到身後的王忠手上,負手站起。

“儘有如此人傑未得用,此朕之不敏。”

“還請北平侯引賈生陛見,朕欲親睹之。”

兩句話,便徹底坐實張蒼‘舉主’的身份;從今往後,無論賈誼做了好事還是壞事,都將於張蒼息息相關。

言罷,劉弘便漫步向著殿後走去,獨留殿內兩個若有所思,以及一道癡楞的背影。

而在禦案之策,方纔被劉弘觀閱過的竹簡之上,由刀筆刻著一行蒼勁有力的小篆。

——《過秦論》!

※※※※※※※※※※※

在長安城滿是肅殺的氛圍之中,尚冠裡內的一處庭院之中,卻宛如與世隔絕,時刻透露出暮氣沉沉的氣息。

曲逆侯府。

當朝右相陳平的府邸。

自三月末發生那場‘某不知名朝臣氣暈天子’的事之後,曲逆侯府的大門便再也冇有打開。

被劉弘暗指為‘私藏國庫錢,中飽私囊’的丞相陳平,在外界傳聞之中更是幾度病危!

隻要曲逆侯府傳出喪訊,陳平就必然會被蓋上一個‘抑鬱而終’的蓋棺定論。

但這一切,都隻是表象。

外界認為一命嗚呼,隨時可能撒手人寰的陳平,並冇有如劉弘所猜想的那般病臥床榻,而是在府內的書房,對著一副足有半個房間的大堪輿指指畫畫,不時發出沙啞的輕咳聲。

作為以軍功得侯的開國功勳,陳平即便更偏向‘謀士’的人設,也具有水準線以上的軍事涵養。

不過,若是陳平在堪輿上的標註讓外人看到,無疑會對這位年過七十的漢相令眼相看。

這幅堪輿中,冇有漢都長安,也冇有齊都臨淄以及大半個關東——整個堪輿上,隻三處戰略點:睢陽、滎陽、函穀關!

就連劉弘大費周折,將整個征越大軍召回駐防的豐沛之地,同樣不在這幅堪輿之上。

書房最裡的案幾之上,滿是被拆封的竹筒;原本被封存於竹筒內的書信,則都成為了堪輿上的那處標註。

——睢陽,夏五月甲申(二十),戰起!

銳利的目光在那處標註上鎖定許久,陳平方長出口氣,緩步回到案幾前,語氣陰冷一輕斥:“進來說話。”

音落,一道衣冠華貴,身形富態,卻滿臉焦慮的中年人,便在陳平的餘光注視下走入書房之內。

“丞相。”

恭敬一拜,中年人的目光卻絲毫不敢撇向一側的堪輿,隻緊盯著眼前的木地板。

看著中年人這番模樣,陳平晦暗的目光緩緩移回眼前的案幾,終是化作一道悠長的歎息。

“大將軍作何答覆?”

嘴上說著,陳平的眼睛卻已是失望的閉上,顫抖的雙手緊握成拳,藏在案幾下的竹簡之中。

“稟丞相,大將軍言太尉一事,此數日便當有定數。”

“屆時,大將軍再與太尉一同登門,與丞相共商大事···”

言罷,中年人便鎖緊脖子,等候著意料中的雷霆降臨。

過了許久,發現屋內並冇有陶器破碎聲,中年人才小心的稍抬起頭,就見陳平已經來到了一旁的窗戶前,滿臉蕭瑟的望向天際。

“大將軍這是要左右逢源,見機行事啊···”

對於灌嬰拒絕自己的邀請,陳平饒是有所預料,也不由陷入一陣擔憂之中。

周勃出獄,自然是這幾日的事。

但灌嬰說‘等太尉出獄在一同拜會’,就是明晃晃的耍人了。

雖說周勃出獄是必然,但具體什麼時候出獄,都還在未央宮內的小皇帝掌控之間。

而灌嬰率軍出征的日子,卻是早已定下:夏四月二十!

雖然半年前,灌嬰奉呂氏之命率軍出征時,也同樣是這幅穩坐牆頭的架勢,最終也倒向了誅呂陣營,但這一次,陳平不敢如上次那樣冒險。

誅滅諸呂,那是天下大勢,無可阻擋,作為一個聰明到極致的人,灌嬰倒戈幾乎是必然。

且誅呂的正義性,足以讓陳平安心——即便誅呂失敗,陳平也不怕兵敗身亡,從而遺臭萬年。

這次的狀況雖與上次基本相似,但若無法在灌嬰出征之前得到明確答覆,陳平將寢食難安。

——再有一個月,劉章大軍就將兵臨睢陽!

而朝堂派去駐守睢陽的,就是大將軍灌嬰。

可以說灌嬰的立場,將直接影響陳平此次計劃的成敗!

想到這裡,陳平便稍回過身,將目光移回中年人身上。

“關中各道,可都安置妥當?”

與陳平陰戾的目光稍一對視,中年人便趕忙將頭底下:“縣鄉主道,俱已奉丞相之命;然函穀關,簫關守吏,下官無以調遣,恐唯太尉可征調···”

聞言,陳平再出口氣,眉頭皺的更緊了些。

“且先如此吧···”

將目光再度轉向窗外,陳平語帶深意的一聲感歎,便傳到中年人耳中。

“內史當知,若事有不遂,小兒必不會輕饒吾等。”

“若內史欲效仿大將軍,老夫唯有一言相贈。”

說著,陳平便淡然回到堪輿前,手指緩緩劃過睢陽、滎陽一線,最後在敖倉上停下,狠狠一點!

“成王敗寇,乃古今至理之言!”

言罷,陳平便留給劉揭一道年邁的背影。

“內史且回吧。”

看著陳平那道早已彎曲,卻又時刻透露出倔強的背影,劉揭目光百轉,終是躬身一拜:“鄙人···告辭。”

待等屋內再度陷入沉寂,陳平坐回到案幾前,將案幾上的竹筒一個個拿下,鋪開一麵白絹,微微顫抖的手一筆一劃的寫著什麼。

“代王啊代王,可千萬彆怪老夫狠辣···”

·

·

·

ps:之前忘記說了,堪輿,就是地圖。

軍用地圖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曹劌論戰》之典故中,就已經有關於地圖的記載;秦末起義軍近逼關中,以及楚漢稱霸時期,韓信設下十麵埋伏,也都有軍事地圖出現的身影。

在曆史上發生於景帝朝的吳楚七國之亂中,便有‘吳王反,而朝堂出吳楚堪輿’的記載;也就是說,早在吳楚還冇叛變的時候,漢室中央就已經專門畫製了關於吳楚戰略要地的軍用地圖,以備不測。

各類不同的史書記載中,也經常有關於吳楚之亂,長安‘早有準備’的記載。

值得一提的是,曆史上關於著名的迷路將軍李廣的記載之中,也偶有‘堪輿’的出現,雖然冇有指南針,以及明顯的參照物,導致這種地圖在草原上起不到太大作用,但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證明,在漢初,軍事地圖測繪水平已經達到大致草原地形地貌的地步了。

書閱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