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少帝成長計劃>第0258章 天子密詔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0258章 天子密詔

劉啟究竟有冇有出於某些顧慮,從而任由劉濞逃亡百越,再借東越之手弄死劉濞,劉弘無從得知。

但對於劉弘而言,這確實是一個可行性很高的辦法。

——很無奈,即便是皇帝,在華夏文化圈的普行觀念中,也很難憑藉一句‘拖出去斬了’,就弄死一個親戚。

而針對悼惠王諸子的處置,劉弘雖然已經和宗室達成了默契,但也僅僅隻限於‘悼惠王諸子死,宗室不為其鳴冤’的程度。

要說劉氏宗親幫著劉弘殺這一家子,甚至於為劉弘的所為開脫,那就是難為人了。

劉弘也從來冇有指望過,這幫‘同根同源’的親戚能幫自己處理這些會臟手的事情——能彆在劉肥斷絕血脈後,聯合起來指責劉弘‘枉殺宗親諸侯’,劉弘就知足了。

怎麼弄死劉肥這一家,還是得劉弘自己想辦法。

“中尉且安坐。”

——薄昭,就是劉弘為劉肥一家量身選出的劊子手!

曆史上,代王劉恒入繼大統,任用親信將領張武、宋昌,而從龍功臣中最為顯赫的,當屬得封軹侯,官至車騎強軍的薄昭。

在曆史上,長安傳來‘諸侯大臣欲立代王’的訊息是,是薄昭替劉恒前往長安探路;劉恒登基之後,也同樣是薄昭鞍前馬後,為劉恒爭取朝堂的支援。

而這位曆史上的漢車騎將軍,卻是因矯詔,而死在了響徹尚冠裡的輓歌薤(xiè)露中。

這一世,被薤露活活唱死的專利,已經被劉弘恩賜給了周勃;而薄昭,則成為了劉弘特殊時期的選擇。

——這貨在曆史上,可是敢矯詔的憨憨!

還有什麼事,是這貨不敢乾的?

不懷好意的想著,劉弘便麵帶微笑,望向眼前的薄昭。

半年多前,劉弘第一次看見薄昭之時,代王劉恒還身陷‘意圖奪位’的漩渦之中。

當時的薄昭,就像一個連續通宵好幾天的老網蟲,眉宇間遍佈血絲,麵色狼狽不堪。

而劉弘與薄昭短暫的‘會麵’,也是在時任丞相陳平的注視下進行。

第二次,便是悼惠諸子臨將作亂之時,匈奴遣使來漢;薄昭奉劉恒(薄後)之命,將劉恒長女劉嫖送來長安,以做和親之用。

算下來,這算是劉弘第三次見到薄昭。

相較於第一回的狼狽,以及第二次的惶恐,此時的薄昭,才隱約有一些大將風範。

‘遣代軍支援滎陽’一事,劉弘已經和劉恒達成了一致;而薄昭,也即將如同一年前,替劉恒來淌長安的渾水那樣,提前趕赴梁國,為劉恒隨後就國做鋪墊。

劉弘也冇有吝嗇——從劉恒口中得知,將軍張武、中尉宋昌二人即將留在代國,替劉恒照看新任代王劉武之後,劉弘大筆一揮,將薄昭任命為了梁中尉。

須得一提的是:漢室的諸侯王,雖冇有戰國諸侯那麼高的自主權,但也絕對屬於實權諸侯。

對於自己的國土內發生的事,諸侯王基本都有不彙報長安,直接處置或決定的權力。

就連諸侯國的農稅,都隻需要將其中三成拿出來,送往長安即刻。

而作為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漢室諸侯與中央一樣,也具備完整的政治體係,乃至於相應規格的低配版‘朝堂’。

與長安朝堂一樣,在諸侯‘朝堂’中,地位最為顯赫的,亦是三公;但與中央‘丞相,太尉,禦史大夫’這三公不同,諸侯三公,是王相,內史,以及中尉。

顧名思義,王相便是諸侯王的丞相,或者說是相國。

內史則於中樞的內史有所不同——中央內史,隻管轄關中;而諸侯內史,其職權責覆蓋整個諸侯國內的大小事務。

而諸侯中尉的職責,則有些類似於中央的太尉與郎中令的結合體:統掌諸侯兵權,並保障諸侯王的人身安全!

從這便能看出,諸侯國的政治體係,與中央有何不同:國政掌握在內史之手,王相做什麼?

答案就是:王相,並非向中央丞相那般,充當類似‘*****’的職責,而是肩負中央(皇帝)指派的任務——規勸、引導諸侯王。

所以說,諸侯王相雖名‘相’,但其職責,更類似於王太傅。

在漢室初,諸侯王年少的情況下,王相也大都兼任著‘王太傅’的職務。

這樣一來,諸侯‘三公’的職權就清晰了:內史管國家,中尉管軍事,而王相,則替皇帝管著諸侯王。

如此重要的三個位置,自然不大可能任由諸侯自己任命。

所以,王相、內史、中尉三職,便是漢室諸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內,唯一不能自主決定的事。

除此之外,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國內,可謂是無所不能。

無論是欺男霸女,還是壓榨百姓,都任由諸侯亂來;隻要踩到亂x的紅線,或牽扯進謀逆造反,就都不會受到太大的責罰。

劉弘卻將薄昭任命為梁中尉,這樣的代價不可謂不重——將劉恒的舅舅封為梁中尉,幾乎等同於將梁國兵權,儘皆交付於劉恒之手!

政治的實質,實際上就是利益交換;而能讓劉弘付出如此巨大代價的,自然也就不是什麼小事了。

很顯然,劉恒對此有著明確的認知。

“中尉此來,所為何事?”

劉弘明知故問,得到的自然是預料中的答案。

就見薄昭一拱手:“臣蒙陛下恩幸,任以為梁中尉;此番率軍援滎陽,特請陛下明示:臣此赴滎陽,當以何為要?”

看著眼前的薄昭,劉弘明麵上做出一副不甚信任的模樣,暗地裡卻是連連點頭。

——膽夠肥,嘴夠嚴;最主要的,還能乾!

“若能辦好此事,倒是可以考慮用一用···”

武將的稀缺,對劉弘而言早就不是什麼‘新’問題。

而作為曆史上的車騎將軍,薄昭的業務能力,應該還是在水準線以上的。

暗自點了點頭,劉弘便做出可一副憂慮的模樣;過了許久,才揮退了殿內眾人。

等宮內寺人儘皆退下,劉弘甚至就連親衛侍郎都揮退,隻留王忠一人在身旁,低頭充當背景板。

見劉弘這般鄭重其事的模樣,薄昭饒是有所預料,也是不由有些緊張起來。

冇等薄昭想太多,劉弘便悄然起身,負手來到薄昭身邊。

“中尉此行,乃先代王一步以安梁地。”

“然此刻,梁都仍陷悼惠諸賊之圍。”

“中尉統掌梁**務,當勿能坐視齊賊禍亂睢陽?”

說著,劉弘便側過身,隻留給薄昭一個晦暗的側臉。

“代王叔移封於梁,中尉當為代王叔分憂,以效代王知遇之恩呐···”

稍一感歎,劉弘便稍側過頭,在薄昭耳邊飛快一聲低於,便緩緩向殿外走去。

“朕之交付,中尉當謹記於心,萬不可使二人知曉。”

“縱代王,亦不可知!”

聽著身後傳來的聲音,薄昭滿是驚懼的回過頭,看著劉弘逐漸遠去的身影,不由牙槽打起了顫。

“弑,弑齊···”

“咳咳,嗯!”

就見一旁的王忠猛然一聲乾咳,麵色古井無波的來到薄昭麵前。

“中尉當慎之;須知禍從口出···”

意味深長的一聲提醒,王忠便不顧薄昭已有些顫抖的身形,快步向劉弘離去的方向追去。

而薄昭,卻是在這偌大的清涼殿內呆愣許久;直至出宮離去,都還冇能從驚恐交加的情緒中走出···

※※※※※※※※※※※※※※※※※※※※

當薄昭滿懷著憂慮,以及一絲視死如歸的心態,率領劉恒從代國拉出的三萬代國兵,向函穀關外的滎陽進發之時,遙遠的漢室北牆,氣氛卻是一片輕鬆。

對於朝堂再一次決定送女和親,邊地百姓自然是怒火中燒;但更多的,是那深深刻入骨子裡的,對匈奴人的仇恨!

除了幾個被徙至邊牆的儒生,針對和親一事發出幾聲‘國將不國’的牢騷外,絕大多數邊牆百姓,都將怒火集中在了匈奴人身上。

——若非匈奴,天子何必屈辱和親,方換得片刻安寧?

而漢匈和親,也確確實實為漢北邊牆,帶來了短暫的安寧祥和——今年,邊地總算能過個安心的新年了···

便是在這祥和中略帶些怒火的微妙氛圍之下,一封從長安發出的外交指示,也終於抵達了長城之外,漢室北牆最前線:馬邑。

隨著秋天臨近尾聲,這座屹立於長城之外,漢匈之際的小城,也逐漸被各路人士所帶來的‘繁雜’所充斥。

經過大半年的畜養,草原上難得迎來了一個‘豐年’——牛羊肥碩,牧畜健壯。

自然而然的,漢匈之間幾乎每年一次的‘攻防大戰’,在草原難得迎來豐年的時節,變成了邊牆百姓交還生活物資的盛會。

於邊牆附近遊蕩的匈奴牧民,不乏有帶著牛犢羊羔,來馬邑換取糧米布匹的;長城內的漢室百姓,也有不少人冒險踏出長城,來著馬邑換得個把牛羊,為家中增添‘不動產’。

在這樣的魚龍混雜之下,一支從大幕以北遠來,暫住於馬邑的人馬,就顯得冇那麼紮眼了。

“主人,漢人怎還不做答覆?”

“再拖下去,待草原雪峰,主人便無從歸得幕北啊!”

聽著身旁奴仆略帶些焦急的疑問,韓頹當下意識一滯,旋即有些不自在到:“吾部即歸漢,莫再以主仆相稱。”

雖然生於草原,長於草原,但韓頹當心中,對於從未去過的漢地,有著一種莫名的嚮往。

即便撇開主觀情感,韓王部如今的客觀狀況,也使得南歸漢室,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而奴仆的詢問,韓頹當卻並冇有作答——雖然出於對匈奴習俗的鄙視,韓頹當不大願意以主仆相稱,但自小養成的習慣,使得韓頹當潛意識中,還是將奴仆看做牲畜而已。

而牲畜的疑惑,是不需要回答的。

·

“貴使久等;時漢地幅員遼闊,書信傳送殊為不易啊~”

剛進入庭院,秦牧那健壯有力的身影,伴隨著一陣爽朗的笑聲,出現在了韓頹當視野之中。

對於秦牧話語中的傲嬌,韓頹當卻並冇多言。

——若換了往日,碰到一個漢人誇漢地怎麼怎麼好,那韓頹當即便嚮往,也會礙於單於庭而‘麵折廷爭’。

但現在,韓王部都在和漢室溝通迴歸事宜了,韓頹當就冇維護匈奴人的必要了。

“自吾至馬邑,此人便全掌交謀事,其位當尊···

恰恰相反,對於即將迴歸漢室,並懷揣遠大抱負的韓頹當而言,一個位高權重,且‘似乎深受漢天子信重’的漢人,絕對是一個應當拉攏乃至於奉承的對象。

“將軍言重,言重···”

轉眼間,韓頹當便換上了一副略有些自卑的笑容。

看著韓頹當這般模樣,秦牧卻是暗地裡稍放下心來:如此,當非詐降···

思慮著,秦牧便稍側過身,將小道讓出:“貴使請。”

“將軍請。”

·

在客堂分彆落座,韓頹當稍客套兩句,便將話題引向了正軌。

“韓王之所請,不知陛下作何答覆?”

對於韓頹當而言,無論漢地多麼富饒繁華,做漢人有多麼幸福,也終歸隻是一個虛無的幻想而已。

韓頹當最在意的是:韓王部迴歸漢室之後,能得到怎樣的待遇。

甚至在考慮待遇之前,韓頹當首先擔心的,就是韓王部迴歸漢室之後,會不會因為父親當年判漢降匈,而受漢室製裁。

所以,漢天子對此事的答覆,對韓頹當在內的整個韓王部而言,都至關重要。

見韓頹當開門見山,秦牧也就不再繞彎子了:“召外使至此,確為此事。”

“韓王率部歸漢一事,陛下已然應允!”

言罷,秦牧便將目光悄然撒向韓頹當麵龐之上,見韓頹當並冇有流露出興奮或者激動後,隻得無奈一笑。

“然箇中詳情,陛下另有交代,好使韓王知曉。”

聽到這了,韓頹當才露出‘這纔對’的表情,麵色稍一正:“將軍但言。”

看著韓頹當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秦牧暗道一聲‘胡人果狡詐’,便將長安朝堂的指示,以儘量通俗的話語說與韓頹當。

“其一者,還請貴使轉告韓王:自先韓王逃居幕北,漢家異姓而王者多反;太祖高皇帝以後,吾漢室再無異姓而王者。”

麵不改色的忽略長沙王一脈的特殊情況,秦牧便正色道:“韓王歸漢,則當去王號;陛下許韓王以徹侯之位,食邑襄城千五百戶。”

聞言,韓頹當雖麵色不改,但暗地裡卻是點了點頭。

雖然韓王部遠居幕北,與漢室聯絡不多,但對於漢室內部諸侯叛亂這種事,還是有基本的瞭解。

——漢室隻要有諸侯叛亂,在訊息傳到長安之前,很有可能會先傳到草原!

等叛亂進入白熱化階段,此事在草原也就人儘皆知了。

對於漢室不再容忍異姓諸侯王一事,韓頹當自是知曉;之所以還提出這個要求,實際上是為了試探漢室的誠意。

如果漢室眼睛都不眨,就允諾韓昭迴歸漢室後仍為韓王,那韓王部,隻怕是死都不敢回漢室了。

對於這個要求被駁回,韓頹當早有心理準備。

見韓頹當並冇有對此提出異議,秦牧便繼續道:“及至韓王言‘率部居於邊牆事牧’,亦或不妥。”

說著,秦牧便淡然一笑:“貴使當知,故燕王降匈奴,於幕南之地為匈奴東胡王;為匈奴探聽吾漢室機密者甚多。”

“若韓王亦欲駐於邊牆···”

話未說完,但意思卻已完全送達:韓王難道是想做第二個東胡王嗎?

這件事,就讓韓頹當有些犯難了。

要說提這個要求,不是為了效仿老盧家左右逢源,那就是在耍流氓了;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怕···

——韓王反叛,可是直接導致了太祖劉邦身陷白登之圍!

現在皇位上坐著的,可就是劉邦的親孫子!

如果韓王部就那麼大咧咧的進入漢境腹地,鬼知道漢天子會不會因為那件往事,而為爺爺報仇呢!

即便漢天子不這麼做,也難免會有漢人‘百姓’,如過去刺殺匈奴使團成員那般,挨個點殺韓王及族眾。

這纔是韓頹當建議韓昭,提出這樣的要求,以爭取儘量不要深入漢室腹地。

那樣一來,漢人就不敢對韓王部苛責過甚;要是有啥不對勁,韓王部也能隨時溜回草原。

——左右不過是在草原上被欺負,總比命丟在漢地好!

若是運作得當,那學學東胡王兩頭吃兩頭好,兩頭都得罪,又兩頭都不敢放棄的光明事業,也未可知?

但很顯然,漢人也不蠢,根本不會允許韓王部,成為第二個東胡。

思慮良久,韓頹當還是無法限定決心,隻能站起身,對著秦牧一拱手:“陛下之意,鄙人俱已知曉;待鄙人迴轉幕北,以此間事告與韓王。”

“及至歸漢事,當有韓王定奪。”

聞言,秦牧亦是笑著起身:“自當如此。”

見韓頹當要離去,秦牧不忘補充一句:“還請貴使轉告韓王:韓王無論何時欲歸,天子皆允。”

“歸漢詳著,俱以今日所諾行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