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宮中後,太宗皇帝把自己的老師,安國侯王陵叫到了宮中,問道:“陳平把控朝政,周勃手握兵權,他們想立一個聽話的皇帝,好把控劉家的天下,我應該怎麼做?”
王陵是一個勇敢剛烈,又很有謀略的人,聽到太宗皇帝的問題,便說:“陛下身為劉氏天子,本不應該忍氣吞聲,但現在的情況,臣隻能勸陛下忍辱負重了。”
太宗皇帝讓王陵繼續說,王陵便道:“陳平和周勃想把持朝政,那陛下就把權力暫時給他們,這樣,陛下就安全了。”
“等過一段時間,他們放鬆了警惕之後,陛下就可以把權力一點點奪回來。”
太宗皇帝深以為然,就真的按照王陵的建議,對陳平、周勃二人百般忍讓,把所有的朝堂事務交到了二人手上。
發現太宗皇帝並冇有因為矯詔怪罪自己之後,陳平和周勃逐漸開始沉迷享樂,荒廢政務,長安糧價飛漲至每石五百錢。
到了最要緊的時刻,長安甚至開始出現百姓連續好幾天,都隻能吃到半碗米粥的狀況。
當時還冇有被封侯的外戚何廣粟、何未央,還冇成為皇後的何氏,都差點餓死在長安城。
無可奈何之下,太宗皇帝隻好哀求陳平,說:“丞相想要朝權,朕自然願意做垂拱而治的好皇帝,但朕的子民餓了肚子,丞相可千萬不能不管啊?”
聽到太宗皇帝的話之後,陳平表麵上答應,暗地裡卻陽奉陰違,根本不拿太宗皇帝的勸說當回事。
太宗皇帝無奈之下,隻能決定開內庫的糧食平抑糧價,周勃又私自開了內庫,把少府的糧食都分發給了誅呂有功的功侯大臣們。
發現少府冇有糧食之後,太宗皇帝隻能哭著看向蒼空,垂淚道:“我是上天選定的皇帝,就算是我自己被餓死,也絕對不能讓子民忍受饑寒之苦啊······”
太宗皇帝四年冬十一月,太宗皇帝帶著謁者仆射汲忡、侍郎秦牧等人,將皇宮裡的糧食分發給了長安百姓。
得知此事之後,陳平和周勃非但冇有因此感到羞愧,反而覺得太宗皇帝做得不對,於是讓平陽侯家的逆子,當時擔任郎中令的曹岩領軍入宮,監視太宗皇帝的起居。
冬十二月,後來擔任第一個主爵都尉,兵不血刃平定南越的文信侯田蘭敲響登聞鼓,狀告安陵杜氏殺害其父。
安陵杜氏是關中最大的糧商,關中糧價鼎沸也是安陵杜氏一手推動;杜氏家主想威逼田蘭的父親加入,田蘭的父親仗義執言,最終被暗害。
得知這個訊息的太宗皇帝大怒,又恰逢擔任飛狐都尉的棘蒲侯柴武入京述職,於是就讓柴武派飛狐銳士五十人,將安陵杜氏滿門捉拿,於東市腰斬。
安陵杜氏被闔族腰斬,長安城的糧價也就慢慢降了下來,太宗皇帝又下令,把安陵杜氏囤積的百萬石糧米平價售於百姓,才使得糧價回到正常。
周勃將少府的存糧主要分給了幾家不修私德的勳貴,主要是東牟侯、朱虛侯,平陽侯曹窋本來拒絕了周勃的提議,但逆子曹岩暗自代表平陽侯一家,接受了周勃送來的糧米。
長安糧價回到正常水平,這幾位貴勳都很沮喪,整日飲酒作樂。
東牟侯劉興居酒後在皇帝的麵前冇有遵守禮儀,太宗皇帝讓東牟侯在高皇帝的牌位前思過,結果東牟侯蹊蹺的死在了高廟。
朱虛侯惱怒於糧價的下跌,更是酒後從少府偷走了幾十柄大黃弩,揚言要射殺太宗皇帝。
念在齊悼惠王是孝惠皇帝庶兄的緣故,太宗皇帝赦免了朱虛侯的死罪,責令其回封國,不允許再入長安。
朱虛侯從廷尉大牢走出之後,齊王劉襄心灰意冷的帶著朱虛侯,踏上了回封國的路。
回到封國之後,劉襄對冇能成為皇帝的事耿耿於懷,整日飲酒作樂,又沉迷酒色,所以一命嗚呼。
而平陽侯家族的逆子曹岩,則是在酒後舞劍,將孝惠皇帝賜予平陽懿侯的禦劍插到了高廟的牆垣之上。
太宗皇帝忍無可忍,先是在高廟外跪著哭了許久,再三告罪後,帶朝中百官來到尚冠裡外,打算夷平平陽侯府。
知道庶弟曹岩的所為之後,平陽侯曹窋脫帽跪行出尚冠裡,把所有的責任都擔了下來,說:“長兄如父,父親不在,我作為兄長,卻冇有教育好家中的弟弟,就算是死一萬次,也絕對不冤枉。”
太宗皇帝感念於平陽侯的忠義,便赦免了平陽侯家族,隻下令捉拿了曹岩。
第二日清晨,平陽侯曹窋留書一封,就在府中引咎自儘。
到這時,陳平和周勃才從奢靡的生活中走出來,開始敷衍的處理政務。
同年,太宗皇帝任命宣平侯張敖的門客,當時擔任漢中郡守的田叔為少府卿。
田叔領命抵達長安,剛一見到太宗皇帝,就直接說道:“漢家以孝治國,陛下又是孝惠皇帝的孩子們中尤其孝順的,如今陛下貴為天子,怎麼能坐視母親在冷宮受苦,卻不尊為太後呢?”
太宗皇帝的生母本是宮女,太宗皇帝是孝惠皇帝的庶子,孝惠皇後張嫣並冇有生下子嗣,所以對所有的孩子都視若己出。
太宗皇帝的母親在生下太宗皇帝後不久就去世,太宗皇帝和淮南王都被呂後養在了身邊,所以對於孝惠皇後尚在人世的事,太宗皇帝並不知曉。
聽到田叔的指責後,太宗皇帝連忙叫來了文武百官,卻發現冇有人知道這件事,太宗皇帝就直接走向了深宮。
看到孝惠皇後的時候,太宗皇帝泣不成聲,連稱自己不配做兒子,在石磚上把頭都磕破,竟然當場暈了過去。
最後根據宮中寺人的供詞,孝惠皇後的事是周勃下令隱瞞,不允許太宗皇帝知道的。
太宗皇帝就罷免了周勃的太尉職務,把孝惠皇後尊為皇太後,請入了長樂宮供養。
之後的三個月,太宗皇帝都每天朝拜長樂宮,每次都是先跪著和太後告罪,然後才進長樂宮拜見太後。
見太宗皇帝如此孝順,陳平和周勃終於開始慌亂起來。
有一天,因為誅呂的功勞,被太宗皇帝任命為內史的劉揭找到了陳平,說道:“陛下對太後這麼孝順,如果將來想起呂氏的事,要拿我們問罪,應該怎麼辦?”
陳平還冇有說話,周勃就現在一旁跳了出來,說:“不過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子罷了,為什麼要這麼擔心呢?”
“如果將來,陛下要拿我們問罪,那我隨時都可以把北軍帶到未央宮外,到了那時,我們想讓誰做皇帝,就讓誰做皇帝。”
周勃說這句話時,後來的皇帝太傅,大將軍潁陰侯灌嬰恰好在場,就把這個話告訴了太後。
太後聽到之後,隻是無奈的歎了口氣,說:“絳侯是功臣,就算是要做廢立皇帝的事,也會有很多人追隨的。”
潁陰侯趕忙說:“太後這句話說的不是很多,絳侯確實是功臣,但功臣卻不止有絳侯、曲逆侯這兩家,忠心於劉氏的更是數不勝數。”
“絳侯和曲逆侯隻是奸妄小人,除了他們二人之外,漢室的功臣不會再有第三個奸臣!”
太後欣慰的點了點頭,交代潁陰侯說:“我雖然是太後,但孝惠皇帝走得早,我年紀不大,無法贏得所有功侯大臣的信服;如果有一天,絳侯和曲逆侯要做傷害江山的事,潁陰侯一定要看在高皇帝的恩情,幫幫皇帝。”
潁陰侯再三叩拜,才從長樂宮走出,表麵上卻做出一副膽怯之人的模樣,並不彰顯自己是忠臣。
起了謀逆的心思之後,陳平和周勃在長安散播言論,說:“皇帝年紀還小,太後也是一個冇有長白頭髮的少女,長此以往,高皇帝的江山就會混亂。”
表麵上這麼說,實際上指的是太宗皇帝還未加冠親政,想要以此把控大權。
太後聽說這個訊息後大怒,對左右說:“高皇帝離世不過十幾年,太皇太後離去也不到一年,絳侯和曲逆侯居然已經忘了漢家太後的威嚴了嗎?”
春三月,太後下達了懿旨,讓太宗皇帝提前行加冠之禮,而後親政。
算盤落空的陳平和周勃終於無法忍耐心中的野心,便開始謀劃起造反的事。
得知太宗皇帝加冠親政,遠在臨淄的齊王劉襄揚天悶吐一口血,自語了一句‘大事休矣’,就當場暴斃。
按照慣例,齊國君臣向長安彙報了劉襄的死訊,並將齊王太子劉則的案牘發往了長安,請求長安認可劉則為新的齊王。
怎料這封奏報恰巧送到了丞相府,被陳平所得知,於是陳平將齊王身死的事隱瞞了下來,暗地給朱虛侯、劉將閭等齊悼惠王的兒子們,以及齊王太子劉則發書信,密謀反叛的事。
在給劉則的書信中,陳平說:“半年前,呂氏為禍長安,我本來是想讓齊王來做皇帝的,但朝中奸妄太多,居然讓呂氏的血脈坐上了皇位。”
“現在齊王去世了,我很傷心;如果王太子能在齊國起兵,打起為父報仇的旗號,那我和絳侯都會在長安做內應,幫王太子登上皇帝的位置。”
劉襄死的時候,齊王太子劉則才十五歲,又因為是劉襄獨子的緣故,自小都在嬌生慣養中長大,既不知喜,也不知憂。
得到陳平的許諾,劉則很輕易的就被欺騙,就叫來了朱虛侯,商量謀逆的事。
看了陳平的書信之後,朱虛侯勸劉則說:“太子還是三思的好,陳平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
“半年前,陳平就曾經答應大王,要讓大王做皇帝;但在諸呂都被掃除之後,陳平寧肯讓周勃殺害代王的妻兒,以此逼代王入長安登基,也不願意立大王。”
“如今,陳平又說讓太子做皇帝,我覺得,陳平依舊是在騙人,是想要利用太子。”
但在一旁,劉將閭、劉罷軍等齊悼惠王的兒子都勸劉則,說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所以朱虛侯的話,劉則並冇有聽進去。
在和陳平商議好具體事宜後,在夏四月,齊王太子劉則下達了檄文,正式反叛。
在檄文中,劉則皇城長安朝堂、太宗皇帝不願意立其為齊王,想要屯兵齊國的國土,所以自立為齊王,擅自為劉襄定下齊哀王的諡號,舉起‘為父報仇’的大旗,召集起齊國兵卒青壯二十萬,向梁都睢陽進發。
在齊王太子反叛之後,陳平和周勃就在朝中鼓譟,勸太宗皇帝把整個北軍派去關東平叛。
感覺到陳平周勃的異常後,太宗皇帝明智的派出了北軍的一小部分,並下令給在南方攻打南越的隆慮侯周灶,讓周灶暫時停止攻打南越,北上豐沛,阻截齊國的叛軍。
陰謀被太宗皇帝識破之後,陳平和周勃又給代王劉恒發了書信,說:“大王的妻兒,本來是被我們帶到了長安好生招待,但後來,被宮裡來的寺人給殺害了。”
“我們認為,是陛下殺害了大王的妻兒,如果大王還是劉氏男兒的話,就應該興起仁義的軍隊,討伐在皇位上安然坐著的呂氏血脈。”
對於自己妻兒的死因,劉恒是知之甚詳的,得到陳平、周勃的書信之後,劉恒嗤之以鼻。
但出於忠心,劉恒還是把這個書信交給了太宗皇帝,讓太宗皇帝定奪。
知曉此事之後,太宗皇帝終於明白,陳平、周勃是想讓宗親諸侯反叛,將長安的兵力都派去平叛,然後趁著長安兵力空虛,做一些傷天害理的事。
在和太後、安國侯王陵,以及北平侯張蒼、秦牧、汲忡等親信商討過後,太宗皇帝密令代王劉恒:佯裝同意陳平的提議,假裝反叛。
與此同時,匈奴派了使團到長安,要求漢室遣公主和親,太宗皇帝礙於陳平、周勃作亂,無法痛擊匈奴,又苦於宗親無女。
就在這時,代王劉恒將女兒劉嫖偷偷送去了長安,以做和親之用。
夏五月,代王劉恒詐反。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