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少帝成長計劃>第0417章 馬邑戰畢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0417章 馬邑戰畢

“上將軍。”

“代中尉張羽奉代王令,攜少府所製之三棱箭矢,已至南城門外。”

漢正武元年秋九月壬午(十九),馬邑戰役爆發第七天,馬邑北城牆。

聽著軍士的彙報,柴武麵色陰沉的點了點頭。

“且告代中尉:即刻入城,弓羽箭矢交後軍主簿,暫置於城北武庫。”

“喏。”

見軍士領命而去,柴武將目光重新拉回,再度望向城牆以北,約三十裡外的匈奴先鋒大營。

從九月十三日,匈奴先鋒抵達馬邑城外,併發起了第一次佯攻性質的攻城開始算起,今天,已經是馬邑保衛戰的第七天。

在第二日到第五日,匈奴人攻城的力度越來越強硬,漢匈雙方的傷亡越來越大,戰鬥也是愈發慘烈了起來。

在第五日,也就是前天晚間,匈奴人甚至發動了一次夜襲,在馬邑城牆之外丟下了上千具屍首。

昨天,即馬邑保衛戰第六日,匈奴人發動了一次堪稱孤注一擲的攻城,險些將先鋒部隊送上馬邑城頭!

為了阻止匈奴人,光是昨天一天,北牆上的漢軍守卒,死傷就達到了三千人以上!

就連舒駿所率領的材官校尉部兩千將士,陣亡數也達到了近五百人,餘者近半負傷。

不過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

——粗略估計,光是昨天一天,馬邑漢軍對匈奴先鋒造成的殺傷,便超過了萬人!

而且匈奴人的奴隸、炮灰,早在前些日子的攻城,以及前天夜裡的偷襲中消耗殆儘;昨天傷亡的這上萬人,幾乎全都是白羊、折蘭兩部的正卒!

若非匈奴人有搶屍之俗,按照傷、亡各半來計算,光是昨日陣亡的數千匈奴騎兵,就能讓馬邑北牆的漢軍將官當中,出現十人以上得到徹侯、封君的敕封!

匈奴先鋒本有折蘭、白羊、樓煩三部,後來樓煩部被調走,隻剩下折蘭、白羊兩部各兩個萬騎,不到三萬正派部隊。

昨日一戰,白羊、折蘭兩部的損失就將近五分之一,超過三分之一兵力喪失戰鬥力。

再算上過去五天,匈奴先鋒零零散散損失的兵馬,匈奴先鋒折蘭、白羊兩部的戰損,很可能達到了四成!

如此高比例的戰損,再加上匈奴人前日晚間發動的偷襲、昨日的全力攻城······

將這幾件事結合在一起,一個明確到不能更明確地的事實,擺在了柴武的麵前。

——馬邑保衛戰,基本宣告結束!

道理再簡單不過:在幾乎所有奴隸部隊都被損耗,正派部隊戰損超過三成之後,匈奴先鋒不可能再有攻打馬邑的勇氣了!

漢匈馬邑戰役,是漢室朝堂精心策劃的一場誘敵圍殲戰,而在整場馬邑戰役當中,馬邑保衛戰,幾乎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且冇有之一!

要想按照戰前的預案,完成對匈奴先鋒的包圍、殲滅,漢室首先需要保證的,就是匈奴人無法攻破馬邑,在突破漢室精心佈下的包圍圈的同時,對馬邑以南的趙長城缺口,即樓煩一帶形成威脅。

現如今,馬邑保衛戰以漢室防守成功畫上句號,基本意味著漢室在馬邑戰役中的戰略目標,已經完成了一半。

接下來的問題,就隻剩下一個了:確保匈奴先鋒無法突破包圍圈,從武州塞逃回草原。

這,也是柴武明明意識到漢室已經在馬邑保衛戰已經取得勝利,卻絲毫高興不起來的原因。

——如果說過去這幾天,馬邑戰役的戰場中心是馬邑城,那從馬邑保衛戰結束後的現在開始,戰場中心,就將變成馬邑以北百餘裡的武州塞。

而武州塞所麵臨的防守壓力,將是馬邑這幾天所麵臨壓力的十倍不止!

過去這六天,馬邑憑藉六萬守軍,依靠馬邑城牆防守,麵對的不過是折蘭、白羊兩部四個萬騎,總共不到三萬人而已。

但在接下來這段時間,武州塞所要麵臨的,是超過十萬的匈奴部隊,從南北兩個方向的夾擊!

在武州塞以南,從馬邑敗退的白羊、折蘭兩部,外加整場馬邑保衛戰去向不明的樓煩三部,共計六個萬騎近三萬人,將帶著回家的渴望,向武州塞發起堪稱癲狂的攻勢!

而根據漢室先前得到的情報,在武州塞以北的某處,還有匈奴主力部隊近十萬人。

在先鋒部隊失去聯絡之後,塞外的匈奴主力必然會兵臨武州塞以北,以接應包圍圈內的先鋒部隊。

而麵對這兩個方向,總人數必定超過十萬人的敵軍,武州塞的東路軍所能依憑的,不過是一段百丈關牆、被五路山、洪濤山夾出的,利於防守的地勢,五萬關中兩家子,以及遂營校尉過去這段時間趕布的防禦工事。

對於東路軍能否守住武州塞,保證包圍圈內的匈奴先鋒無法從武州塞跳出包圍圈,柴武其實並冇有太大的把握。

——不說雙方兩到三倍的巨大兵力差距,光是武州塞一帶的地形,就讓柴武懸著的心遲遲放不下來。

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武州塞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山徑口。

就那真正屹立在徑口的雄關——函穀關來說,函穀關兩側是拔地而起數十丈,坡度幾乎筆直陡立,連綿數百裡的秦嶺!

要想憑藉武力從函穀關通過,唯一的方式,就是從正麵向函穀關發起衝擊。

除此之外,根本冇有彆的方式,和行進路線;無論是從關兩側索攀,還是繞道,都根本不可能通過。

如此絕佳的防守地形,才造就了函穀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盛名。

類似函穀關這種建造於山徑口處,從正麵看呈現‘凹’字形,且關外有河流為天然屏障的地形,也是天下絕大多數雄關的共同特征。

而武州塞所在的五路山、洪濤山徑口,兩側卻並非是全然筆直陡峭的山體。

武州塞西側,五路山倒是拔地而起,且與武州塞之間還有一片東西寬數十丈,南北長三裡的斷崖,使得武州塞西側必然不會被匈奴人突破。

也正是處於這個原因,武州塞的烽燧,才建在了關牆最西段以裡。

但武州塞東側,關牆與洪濤山接連的部分,卻並冇有那麼陡峭,且還有易於藏人的叢林!

在這樣的情況下,匈奴人如果想,完全可以先從距離武州塞很遠的地方,先潛入洪濤山西山腰的山林中。

東路軍先前也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從樓煩一路北上,順著洪濤山西山腰潛行,最終抵達武州塞附近。

倘若讓匈奴人潛入洪濤山,那漢室在馬邑戰役中的戰略目標,很可能會全部流產!

武州塞以北的匈奴主力進入這片山林,可以從東側進攻武州塞,或繞過武州塞進入包圍圈,接應先鋒部隊。

更甚者,匈奴先鋒也完全可以沿著先前,東路軍潛伏至武州塞以東的路線,直接沿著洪濤山繞過武州塞,逃出包圍圈!

誠然,作為一個合格的軍人,貨真價實的開國元勳,酈寄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

但柴武的憂心,也正是從此而來。

——為了避免武州塞以東的洪濤山山林成為包圍圈的缺口,酈寄必然會在這片區域佈下防線,以保證包圍圈嚴絲合縫。

隻不過這樣一來,東路軍的防守寬度,就從百丈餘的武州塞關牆,變成了武州塞加洪濤山山腳,東西數裡寬的區域。

想想就知道,在攻防兩方人數不變的情況下,戰場寬度自然是越窄,便對防守方餘越有利,反之,則對進攻方有力。

與此同時,雙方兵力的對比,也會受戰場寬度的影響——戰場寬度越長,對於兵力占優一方便越有利。

毋庸置疑,在武州塞駐守的東路軍作為同時作為防守方,以及兵力劣勢方,自然是希望防守寬度越窄越好的。

但事與願違——為了保證包圍圈的完整,酈寄、欒布所率領的東路軍,必須自發加寬防守寬度。

這樣一來,武州防線能否將匈奴先鋒攔在包圍圈內,柴武就徹底拿不準了。

“該當如何是好啊······”

看著一個個專門用來裝弓羽箭矢的木箱被卸在城牆之內,柴武不由哀愁一歎,默默搖了搖頭。

——根據先前的約定,東路軍重奪武州塞,是在九月十四日幕時分!

如今,東路軍奪回武州塞已經過去了足足五天,城外的匈奴先鋒就算反應再遲鈍,也該察覺到自己的境地了。

若是較真起來,柴武甚至敢確定:匈奴人昨日孤注一擲的攻城,有極大可能是在得知武州塞被東路軍占據之後,匈奴先鋒所做出的下意識反應!

而相較於昨日的瘋狂,今天的匈奴大營,卻出奇的安靜······

——此時已經是過了午時,距離天黑也就剩下幾個時辰。

按照過去幾日的‘慣例’,這個時間點,匈奴人早就結束第一輪的攻城,開始重整隊列,阻止第二輪攻城了。

可這都晚了兩個時辰,城外數十裡的匈奴大營卻寂寞無聲,絲毫冇有列陣出營,兵臨城下的架勢。

這也是柴武得出‘馬邑保衛戰已經結束’這個結論的原因。

而馬邑保衛戰的結束,便意味著武州塞一戰,即將拉開序幕。

作為漢軍主帥,柴武必須做到掌控全域性;對於即將成為戰場中心的武州塞,柴武也需要考慮到各種可能性。

正當柴武盤算著該如何安排,才能減緩武州塞東路軍的壓力之時,舒駿那疲勞的身影,出現在了柴武身後。

“上將軍。”

聞聲回過頭,看著滿臉疲憊,眼帶血絲的舒駿,以及舒駿身後滿臉憨厚,手臂卻包著布條的大漢,柴武不由稍歎口氣,拍了拍舒駿的肩膀。

“這幾日,舒校尉勞苦。”

“材官校尉諸將士,更可謂勞苦功高······”

不是柴武誇張,亦或是想要藉此邀買人心,而是過去這七日,材官校尉對於馬邑保衛戰,起到了絕對關鍵的作用!

從第二天,材官校尉憑四千人守住北牆,到昨日一戰,材官校尉陣亡過四分之一,這五日的作戰當中,馬邑北牆起碼換了二十波人馬!

冇辦法,北牆就二裡餘長,數丈寬,就算馬邑城內有軍士六七萬,但北牆上,也就能站的下萬把人。

這種情況下,柴武自然也樂得輕鬆,讓城中將士頻繁輪換,交替把守北牆,以保證將士戰鬥力、精神狀態始終處於相對好的狀況。

六天,匈奴人足足發起了近四十輪攻城,馬邑城內但凡是穿軍裝的,都在北牆站了一回。

唯有材官校尉兩千餘將士,從始至終都未曾被輪換,日出而戰,日落而息,始終站在馬邑北城牆之上。

短短六天,被當今劉弘著重培養的羽林軍材官校尉,就陣亡了四分之一以上兵員!

但即便如此,材官校尉卻依舊冇有喪失戰鬥力,反而是以更加昂揚的戰鬥意誌,站在馬邑北牆之上!

如此堅毅的戰鬥意誌,饒是久經戰陣的柴武,心中也是不由湧現起一絲悲壯,和敬佩。

自然而然,對於突然出現的舒駿,柴武也下意識帶上了溫容。

“舒校尉此來,所為何事?”

倒不是柴武真的那麼平易近人,對手下將官都如此和顏悅色,而是整個馬邑,僅僅隻對舒駿一人,柴武才能稍稍按捺暴脾氣和開國元勳的架子。

原因無他。

——在馬邑保衛戰正式結束的現在,材官校尉舒駿,已經確保了一張二千戶食邑的徹侯門票!

就連舒駿身後的巨盾司馬何廣粟,也是起碼預訂了一個封君的爵位!

最讓柴武感到無所適從的,是舒駿的年紀。

——已經官至校尉的舒駿,纔剛過三十!

在漢室軍隊,三十歲的武將彆說封侯了,能達到校尉,那就已經是同年齡段中的佼佼者了。

至於能獨自領兵一路的將帥,那更是在五十歲才能被視作‘壯年’‘當打之年’。

例如此時的東路軍主將酈寄,在不到五十歲的年紀獨領一路軍,也是憑藉著起開國元勳外加徹侯的身份,才勉強服眾。

而舒駿卻在這個年紀,即將成為食邑二千戶以上的徹侯?

也就是說,在成為徹侯之後,舒駿還要至少二十年,纔將迎來漢室軍官將領的黃金年齡。

到了那時,舒駿會是怎樣的高度?

都尉?

太守?

柴武不知道。

但柴武確定的是:在未來的三到四十年內,漢室軍方有名有姓的人物當中,舒駿這個名字,必將占據一席之地!

對於這樣一個明日之星,柴武稍稍自矜一些,也是題中應有之理。

——等此戰過後,舒駿就將成為和柴武一樣,受封一縣的徹侯了。

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不遠的將來,舒駿就將成為和柴武統一層麵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