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錢,許多事情都好辦了。
例如軍政、行政。
對應的是軍隊實力變強,邊防壓力減小。
冇錯,這些其實都可以用錢來解決。
如果你非要說用錢解決不了,那是你因為你不配擁有那些錢。
例如軍政,京衛軍的編製可以進一步擴大,鐵甲直接換鋼甲,鐵刀直接換鋼刀。
大批量生產燧發槍。
砸重金研發後膛槍,開花彈。
甚至遼東再多修幾座城,朝堂上也不會有反對建議了,因為錢足夠充足。
世界上99%的問題可以用錢解決,剩餘的0.99%需要更多的錢。
原本已經清空的國庫,突然要多1億兩,原本非常拮據的皇帝,突然發大財了,還真是有些不適應啊。
當然,畢竟是皇帝,治理的是國家。
人也殺了,家也抄了,錢也拿了。
後續呢?
肯定要有後續啊。
你要毀掉一種秩序,就得用新的秩序去代替。
否則不久要開啟東漢末年了嗎?
禮崩樂壞,舊秩序的崩塌,卻冇有新秩序的代替,可是真的要神州陸沉的啊!
真要是那樣,比滿清入關還可怕。
直接就進入赤地千裡、十室九空模式了。
所以,眼下其實尋找新的秩序來填補剛剛出現的空白,是必須要做的,也是緊急要做的。
什麼是新的秩序?
秩序這東西,分為顯性秩序和隱性秩序。
啥意思?
秩序怎麼還分了兩種?
你個寫小說的逗老子玩呢?
不不不,真的分兩種。
顯性秩序,例如法律、朝綱。
隱性秩序,例如德行、學識。
統治者通過律法和明文製度來強製規範大眾的行為,這是明確寫在官方的文書裡的。
而教育通過給人輸送思想,來規範人的行為,這是潛移默化的,非強製性的。
例如張三,不知道孔子的言論,你不能說他破壞了秩序。
他最多是不懂隱形的秩序,不知道該克己複禮。
但他冇有違法,不需要坐牢。
這樣,我們也可以認為他是個良民。
對於目前的朝廷來說,不可能普及隱性秩序,但為了維持社會的安定,得先填補顯性秩序。
說直白一點,就是趕緊把殺空了的官員就位,將失去地主階層的地方權力彌補起來。
那接下來就由兩件事要做了:
一、應天府的官員得快速就位。
二、裡甲的改製得形成一個閉環,拿到地主階層空白的地方去推廣了,要不然那裡的平頭百姓誰來治理?
皇帝能想到,官員們肯定也都想到了。
金陵被一鍋端,出現了大量的空白。
群臣的聒噪被皇帝壓下來了,現在大家是時候開始坐下來推薦新的官員去南京了。
當然是紛紛推薦自己的人去南京。
南京的官員雖說有賦閒的嫌疑,但位置好啊,地方富裕,油水十足。
於是接下來一段時間,朝中的兩派都開始在廷議上發表意見。
一個個名單被送上來。
南京六部、都察院的官員,無數人擠破腦袋想要衝進去。
甚至在廷議上,雙方擼起袖子差點就乾起來。
幾日之後,皇帝看完內閣提交上來了票擬,還有吏部送上來的南京官員的人選奏表。
看完之後,崇禎說道:“周延儒,你說這一次南京爆發暴亂的重要原因是什麼?”
被皇帝這個問題問得有些發懵,因為皇帝之前在朝堂上懟人就已經闡述過南京暴亂的重要原因,怎麼現在又問了?
周延儒回答道:“那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反對新政。”
“那你說,朕現在又派一批人去,萬一這批人也為了自己的利益,反對新政,朕又當如何?難道又殺一遍?”
聰明的周延儒立刻就反應過來了。
“陛下,這……”
“怎麼?”
陛下,您這就是明知故問了,您自己心裡已經有算盤了,非要藉著臣的嘴巴說出來麼?
周延儒有苦說不出,小皇帝套路一套又一套。
明明就是自己不想在設立南京六部、都察院等官員,自己不說,非要首輔來提。
雖然不太情願,不過誰讓周延儒現在就是狗腿子呢?
他立刻義正言辭地說道:“陛下,臣以為南京這一次之所以鬨這麼大,是因為南京有另一個六部,他們雖然大多閒職,但在仕林中的影響非常大,聯合勳貴,自然是一股非常龐大的力量了。”
“這股力量阻擾了朝廷的改製,臣以為,從此以後,不必在南京再設立六部。”
他此話一出,一邊的吏部尚書王永光有些震驚。
“周閣老,你……”
“王尚書,此事非同小可。”
王永光說道:“冇錯,此時非同小可,就更不應該如此輕率提出來,金陵是太祖定都之地,怎可說廢就廢?”
這裡麵還牽扯到另一個政治層麵的問題。
如果真的要廢掉南京,就是在打朱棣的臉。
本來大明朝的首都在應天府好好的,為什麼跑到順天府來?
還不是朱棣。
朱棣當時遷都北京與兩層考慮:
一、避開南京的權力舊貴,讓自己的政策能施展開手腳。
二、北平作為北方重鎮,立南京太遠了,如果一直還待在南京,朝廷勢必要在北平增加軍隊,這樣不是在培養第二個朱棣嗎?朱棣本身肯定是不乾的。
所以遷都到他的老巢是最好的選擇,無論從政治還是軍事上都是優選。
但法統上,就處理好。
於是朱棣跑到北京,也不是說直接就遷都,而是說北平行在。
意思就是北平現在是皇帝臨時待的地方。
等到北平的朝廷搭建差不多了,大家也都接受皇帝在北平了,再宣佈說北平該北京,同時南京以為是大明朝的國都。
注意哦,不是陪都,是國都。
隻不過大明朝有兩個國都。
這樣即解決了政治問題,又解決了軍事問題,來解決了法統問題。
一舉三得,簡直是完美。
那麼現在如果廢除掉南京,就等於推翻了朱棣的法統問題。
於是大家在討論南京取消首都的問題的時候,就會追溯到靖難之役。
想當年啊,就是朱老四起兵到南京,才導致多了個北京,導致現在南京首都被取消。
什麼清君側,首都都換了,這不就是造反嗎!
這相當於這一口大鍋摔在了朱棣的墳頭。
嘿,朱老四,接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