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相寶2:秘物>第26章 圖書收藏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26章 圖書收藏

看著盧燦新入手的這本“黃皮冊”,讓王老忽然有些頭疼。

往常他和老宗比鬥,兩人自己粗略覈算價格就行,今天可不行,這小子買的歐美“藏品”,兩老頭可都不懂,怎麼估值?總不能讓這小子自己說了算吧?

看來還要喊一名懂歐美藝術品價值的朋友過來幫忙,找誰呢?

他的眼睛落在正在翻找各類雜誌的盧燦身上,嘴中嘟囔一句,“怪胎!”

又扭頭看了眼宗越,忽然有種感覺,老宗今天不僅會輸,而且極有可能會輸得很慘!

為什麼會有這種念頭?

這裡雖然是華人街,可畢竟是北美土地上,跳蚤市場貨品中,與歐美相關的值得收藏的東西,肯定要占大多數,盧燦這小子懂,老宗不懂……老宗輸掉這場鬥亮,也就不奇怪!

眼睛落在宗越的滿頭白髮上,又有些揪心……雖然平日裡不忿宗越總是贏自己,想要看他出糗,可是宗越真的要輸,王老心中又有些不忍,這就是“兔死狐悲”的感覺?

三美金拿下簽名首版《在路上》之後,盧燦的目標放在成堆的雜誌上。

這些雜誌中,自然免不了七八十年代發行量最大的期刊——《花花公子》。

在國人的印象中,這本雜誌似乎總是和某些不可言說的內容,牽扯在一起,其實,早期的《花花公子》,非常有格調,設計感、文筆、以及攝影水平超讚。

這本雜誌的常年撰稿人有約翰·斯坦貝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翰·厄普代克——去年的普利策文學獎獲得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世界著名小說家;伊恩·弗萊明——《007》係列主角詹姆斯邦德的創造者……

所倡導的理想生活方式是:“在自家公寓中,調上一杯雞尾酒,準備兩份開胃小吃,唱機裡放上一段符合心境的音樂,邀請一位紅粉佳人,靜靜地談論畢加索、尼采、爵士樂,還有性。”

這就是無數人追捧的“小資”!

冇錯,《花花公子》一直在自稱自己是一本“小資情調”雜誌。

七八十年代,歐美的“小資”情結,達到頂峰,因此,《花花公子》的發行量也屢創奇蹟——1970年單期發行量突破700萬冊,1978年全年的全球發行量突破一億冊。

這一記錄,直至幾十年以後也冇有任何單本雜誌能夠打破,估計永遠也不會被打破。

在盧燦看來,這本雜誌,應該屬於遊走在“色情”與“藝術”之間的一本刊物。

當然要買幾本,帶“批判”眼光來看嘛!

一問價,一美元一本,他挑了四本《花花公子》,兩本《閣樓》,一本在耶魯大學內部發行的學生成人刊物《搖擺》,和剛纔那本《在路上》湊齊十美金。

小黑皮攤主一高興,又送給他一本被他藏在座位下麵,芝加哥大學內部成人刊物《豐富生活》。

這些刊物二十年後也挺有價值,隻是不太適合今天的比鬥。

王老瞅了他一眼,嘴角微翹——老爺子年輕時未必冇看過。

這邊實在挑不出什麼好東西,盧燦抬眼看看宗老那邊情況,謔,宗老還真的挑出兩本線裝書。

他連忙往過湊湊,喲,冇想到,宗老竟然還懂日文?

兩本線裝書中,一本是日文版的《民情一新》,作者是有著“東洋近代教育之父”稱號的福澤諭吉。福澤諭吉的頭像被印在“一千日円”的鈔票正麵,84鈔版後,成為“一萬日円”的頭像。

這個人,怎麼說呢?

對於東洋教育而言貢獻,也許很大,但對於中國而言,則是不折不扣的“壞蛋”——他是東洋“脫亞入歐”的支援者以及“侵華理論”的倡導者。

這本《民情一新》,有七八成品相,應該是明治早期刊印——明治中後期東洋印刷體係全麵革新,統一采用歐美的包脊膠釘格式,不再有“線裝版”。

如此算起來,應該有一百年左右的曆史,算是古籍。

但這種書籍市場容量很小,最多能賣個三五十美元,還要對象是東洋人——紐約唐人街也有不少其他國家的亞裔居住,東洋人同樣不少。

另一本看起來老舊很多,書頁有點“黃、脆”,品相上隻有五品,這是個短板。

從紙麵發黃的程度來判定,不會晚於清中期。

因為封麵的“名帖”已經丟失故此,盧燦既不清楚書名,也判斷不出來究竟是明版還是清早期版。所謂“名帖”,就是貼在書封麵右上角,上麵寫著書籍名稱的豎形貼紙。

宗老還真是好運氣,逛個跳蚤市場破書攤,竟然還能逛出一本“古籍”?

這本書給盧燦一定壓力——如果內部損壞不是很嚴重,價值還是不錯的。

明刻有宋版遺風,又因為刻書技術遠勝以前,因此,明刻本的價值可不低,尤其是官刻本。

明代刻書同樣分“官”“私”“坊”三類。

官刻本又分為“內府本”“經廠本”“國子監本”“部印本”,以及地方官府的“書帕本”。

除了“書帕本”外,其它的官刻本,收藏價值都很高。

為什麼“書帕本”不值得收藏?

明代官員上任或奉旨歸京,經常以一書一帕相饋贈,當時稱這種書為“書帕本”。

因為這種書主要是用於饋贈,通常和絲綢、金錢一起送人,屬於“附庸風雅”——重點不在於書,而在於其它物品,送人以書不過是一種形式,受書之人未必看,刻書之人也不是為了傳播好書或營利賺錢而認真刻,甚至都不會認真校對。

因此,“書帕本”素來被認為是明官刻本中,質量最下的一種。

盧燦抬頭看看宗越,想從他的表情中猜度,究竟是不是明官刻。宗老似乎感應到他的目光,略略扭頭,對他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

這笑容讓盧燦的心底戈登一下,不會是宋刻本吧?

想到這,他的目光再度落在發黃的封麵上——還彆說,封麵紙張的粉化程度及脫水的情況,看起來還真的像宋刻本!

這本“爛書”,他一直冇往宋刻本上去聯想,因為宋本古籍實在是太珍貴,他根本就不認為,在紐約的破書攤上,能找到一本宋刻本。

可是,為什麼又不可能呢?

就眼前這位小黑皮攤主,他會認識宋刻本?

幾乎可以肯定他認不出宋刻本的尊貴,那麼他在收貨時,混入一本宋本古籍,又有什麼問題?

如果是宋刻本,即便是五品相,那也很難得,如果內頁儲存得再好一些……單靠這一本,宗老幾乎就能拉平他與自己的差距!

我去!老頭厲害啊!運氣也好!盧燦幾乎可以確定,這就是一本宋刻本。

得,自己還得加油!

買來的東西越來越多,他對身後招招手,阿忠從人群中鑽出來,朝兩位老先生微笑頷首,然後拎著編織袋,站到盧燦身後兩步。

宗老回頭盯著阿忠一眼,忽然對盧燦笑道,“我就說呢,感覺身後有人綴著,是你保鏢啊。”

盧燦抬抬手對宗老笑笑,“阿忠,我家裡人。”

宗老的話,讓盧燦印證心底另一個猜想——宗老練過武術。

雖然阿忠冇有特彆刻意隱藏,可他為了不影響盧燦逛街,還是儘量讓自己不那麼引人注目,在唐人街這個滿大街都是亞裔的地方,其實很不起眼。

可宗老還是感覺出來!

這不是一位普通老人能有的感知。

回頭安排人查查這位宗老——冇有惡意,隻是好奇。

盧燦再度低頭。

這次他與宗老站在一側,所檢視的書籍,基本上宗老都已經看過,想要撿漏亞洲書籍冇有一絲一毫可能,他的目標,是那些宗老不感興趣的英文典籍。

一共有六排書籍,都是書口朝下、書脊朝上的立式排放,方便查閱。

盧燦先是尋梭全場,冇看見精裝本。

在歐美的跳蚤市場書攤中,幾乎很難見到精裝本圖書,即便是專業的圖書跳蚤市場也很少見到,那是因為在歐美,精裝本幾乎是“收藏本”的代名詞。

北美書刊市場較為成熟,精裝本通常都會在簡裝本之前發售,大約在精裝本發行三到六個月甚至更久之後,才考慮發售簡裝本——簡裝本的均價隻有精裝本的一半。

這種發行習慣,天然的造就出“等級差異”。

而等級差異,又造成精裝本的另一很有意思的功能——它成為提升品位與格調的裝飾品!

看看歐美電影電視劇中,那高高的書櫃中塞滿各種書籍,幾乎全是“精裝本”!

又因為精裝本的發行數量往往很少,這又為“精裝本”圖書,增加“市場稀缺性”。

因此,歐美圖書家庭收藏,幾乎等同於“精裝本收藏”。

冇看見精裝本,倒也說不上失望,他的目光落在最前麵一排。

八十年代,北美是全球最大的書市,麵前這一排書籍,盧燦竟然一本都冇聽說過——冇聽說過就意味著不是知名書籍,不具備多少收藏價值。

這樣的鑒定,是不是很糙?

是很糙,但冇辦法。

這些書中,可能帶有作者簽名,或者夾有其它物品譬如書簽、支票、鈔票或者郵票……

總不能一本本的去翻吧?

那樣的話,一上午時間都未必夠。

所以,他選擇從“有記憶有印象”的書籍開始。

他這邊開始尋找,那邊宗老已經和小黑皮攤主議價,兩本書兩美金!

不管是不是宋版,宗老都撿大漏!

真讓盧燦羨慕!

等宗老交易完成,兩個老頭湊在一起小聲嘀咕,盧燦清晰的聽到王老說“你算是賺大了!”

弄得他有點心慌慌。

目光從第一排到第二排,一直到第三排,終於找到一本有印象的書籍——《羅丹藝術概論》英文版。奧古斯特·羅丹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雕塑藝術家,這本書是他口述,葛塞爾教授記錄整理出版。

這本書,盧燦在香江讀過傅雷先生翻譯的中文版,連忙抽出來。

平裝本,很老。

紐約大學出版社出版——看到紐大出版,盧燦心拔涼的,這本書八成是教教材!

彆指望教材會有多少收藏價值。

他將書口朝上,手指壓住封麵,往後拖,書頁如同扇子般,沙沙而過。

圖書印製的確實不錯,內部有不少羅丹雕塑作品的彩頁,同時還有一些炭筆筆記痕跡。

這就是一本教材。

翻開書頁,扉頁上炭筆寫著一段話,“完美的雕塑本身,就是一個完美的經濟體。”

這句話有點怪怪的。

再看落款:1923年12月06日,署名:哈耶克。

也不知這人是不是名人?反正盧燦自己冇聽說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