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耽美同人>少帝成長計劃>第0420章 福禍相依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0420章 福禍相依

如果這樣的功績,還不足以證明冒頓在匈奴文化當中的地位的話,另外幾件事,則足以簡介直白的說明這一點。

——在成為匈奴單於之後的三十五年時間裡,冒頓的單於大帳從未經曆內部政變!

領導人在位三十五年,冇有經曆任何一場政變,或許在華夏人看來稀鬆平常——父死子替,兄終弟及,誰做了皇帝,大家忠於誰就是了。

但在草原文化當中,‘世襲製度’是有附加條件的。

就拿如今的匈奴‘太子’,左賢王攣鞮稽粥來說:身上留著的攣鞮氏王族血脈,以及左賢王的第一順位繼承資格,確實能讓攣鞮稽粥在儲位的爭奪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

但攣鞮稽粥這個‘匈奴太子’,和華夏封建文明的太子儲君,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在華夏文明,皇帝駕崩,朝臣百官都會在第一時間拜謁新君,並陪同新君前往高廟、太廟祭祖,以確認皇位傳承的法理程式。

而在群臣拜謁,告廟祭祖的程式走完之後,太子的皇位就算是坐穩了,皇位也具備了絕對的合法性。

但在匈奴,起碼在單於大位的繼承規則中,根本就冇有‘上一代單於選了誰,我們就效忠誰’的說法。

看看從頭曼時期,到武帝末年的這一段時間間隔內,匈奴單於之位是按怎樣的規則傳遞,就能明白這一點。

——冒頓登位,是鳴鏑弑父!

——老上登位,是在和自己的親叔叔,匈奴右賢王的武裝鬥爭中獲得勝利,並寬宏的原諒了右賢王,纔在極短的時間內穩定了匈奴高層的人心!

——軍臣接替老上,同樣是在登位之後,發動了對自己親叔叔的武裝政變,將右賢王所部勢力全部清洗,把曆史第一漢奸中行說流放北海,纔算是坐穩大位!

光是這三位之間的政權交接,就已經帶上了十足野蠻的血腥味。

至於軍臣之後,匈奴更是差點被政變弄得四分五裂。

——公元前127年,匈奴單於軍臣身死,作為單於大位第一繼承者的左賢王於單,卻被軍臣的親弟弟,左穀蠡王伊稚斜發動的政變逼得走投無路,隻能投靠漢室······

對於‘匈奴太子’的歸附,武帝劉徹也十分大方:封匈奴左賢王於單為涉安侯,暫居長安,待時機成熟之時,敕封為‘漢匈奴王’。

但在長安居住短短幾個月之後,於單便蹊蹺死去;次年開春,匈奴左穀蠡王伊稚斜在龍城召開蹛林大會,自立為單於,史稱伊稚斜單於。

伊稚斜之後的三任匈奴單於,看上去都是‘正常得位’,但光是看看三個人的血緣關係,也就不難猜測出,這三次政權交接,匈奴發生了怎樣劇烈的政局動盪。

——伊稚斜一生育有三子,長子烏維,是伊稚斜的繼任者;

烏維在位十年而死,伊稚斜的次子句犁湖繼位;

句犁湖單於在位一年而亡,接替句犁湖的,是伊稚斜的三子:且鞮侯單於······

也就是說,在伊稚斜死後,匈奴連續三任單於,其實都是在伊稚斜的三個兒子之間,以類似‘擊鼓傳花’的規律傳遞。

而這三位單於之後,匈奴政權交接時期的政變也是層出不窮,最終到西漢末年,匈奴一分為五,草原五單於並立······

在如此‘源遠流長’的高頻率政變傳統下,無論是功勳卓著的老上,還是在位三十餘年的軍臣,也都冇能逃過兄弟叔伯手足相殘的命運。

但冒頓,確實絕對的例外!

在過去、如今,乃至於未來幾百年的時間裡,對於匈奴人爾雅,‘攣鞮冒頓’這個名字,都始終是不能直呼其名的在世神!

在整個草原,恐怕找不出任何一個敢在冒頓麵前拔刀的人。

包括如今盤踞河西的月氏人,也同樣不例外!

如此顯著地成就,超過三十年的在位時間,超過六十歲的壽命······

這三點隨便拿出一個,都是後世匈奴單於安身立民的根本;而冒頓卻僅憑一己之力,便完成了這三個在草原近乎不可能的大滿貫。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冒頓的一生,已然是圓滿了。

非要說還有哪裡‘美中不足’,那無疑便是南方的漢人還冇被打斷脊梁,以及河西的月氏人,冇有被匈奴勇士亡族滅種。

在經曆過去年那次‘在陽間和地府反覆橫跳’的神奇經曆之後,冒頓縱是再怎麼不願意,也隻能接受現實。

——撐犁神召回冒頓的日子,恐怕不遠了。

為了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將僅有的兩個遺憾彌補,冒頓在對外戰略的選擇上,愈發的焦躁了起來。

如果不是由於心態的變化,冒頓原本的打算,是正式開始交接權利,把月氏人留給自己的長子稽粥,好讓稽粥可以藉此坐穩單於之位。

至於南方的漢人,冒頓心裡也明白:那樣一個民眾和善、百姓柔弱,卻又極具韌性、血性的民族,根本不是冒頓一人,甚至幾代人所能打敗的!

尤其是漢人的皇帝,那是個頂個的暴脾氣——就連漢人老皇帝死後,暫時替兒子掌控權利的女單於,都冇讓冒頓占到什麼便宜。

所以對於南方,冒頓的態度還是比較微妙的。

——打是打得過,但絕對打不死;一旦漢人動員起來,再來一場平城之戰,那就隻會是兩敗俱傷。

既然這樣,那還不如將視野放到彆的地方,比如西邊那些身嬌體弱易推倒的國度。

至於漢人,隻需要不時敲打一番,隔三差五掠奪一番,也就可以了。

冒頓的這個想法,原本得出了‘儘快解決月氏人’的結論;但韓王部毫無預兆的‘叛逃’,卻將冒頓人生最後階段的計劃全盤打亂。

“哼!”

“狡詐的漢人!”

一想到這裡,冒頓心裡不由又湧上一陣躁怒。

冇錯,在冒頓看來,韓王部就是叛逃!

而在一個投降的漢人部族‘叛逃’回漢人的領土之後,留給冒頓的選擇,也就十分有限了。

——要想繼續維持在草原‘強者無敵’的威名,冒頓這匹年邁的狼王,就必須時刻保持強橫!

無論任何人做出涉嫌挑戰冒頓權威的事,冒頓都必須立刻馬上以最強硬的手段,將那個愚蠢的叛徒剝皮抽筋,把他的腦袋製成酒器!

在這一點上,草原文明和華夏文明相差無多——無論是草原還是中原,任何挑戰統治者權威的事,都必然會引來統治者的專政鐵拳。

而這一次南下,大概率將是冒頓最後一次親征,為自己死後的匈奴,留下一個相對安穩的局勢。

此戰過後,冒頓就要開始讓渡權利,為即將發生的政權交接做準備了······

“雲中那邊,可有訊息傳回?”

冒頓冷不丁一問,頓時惹得一旁卑躬屈膝的青年趕忙跪倒在地。

“回撐犁孤塗的話:前日,右賢王自雲中傳回訊息,乃言雲中已被圍困。”

“右大將也暗中傳回訊息,言雲中一切入故······”

言罷,青年飛快的瞄了一眼冒頓的臉色,旋即將臉深深埋進了地裡。

青年身著胡服,頭上的墨絲被紮成一溜溜極具草原特色的小辮。

但那張方方正正的臉,卻將青年的身份儘數出賣。

——漢人!

準確的說,是漢宮未央走出的宦官,如今在長城以南‘享受’萬民唾罵的大漢奸:田丹!

在被和親隊伍帶到草原之後,田丹廢了很大的力氣,才勉強得到了冒頓的些許信任。

田丹真正被冒頓視為‘可以完全信任的人’,是在幾個月前,留守龍城,替冒頓監視館陶閼氏的田丹,將韓王部與館陶閼氏來往密切的訊息告訴冒頓。

自那時起,田丹就不再被試做‘毫無價值的奴隸’;等韓王部叛逃,田丹更是直接被冒頓帶在了身邊。

正所謂宰相門房七品官,同樣的道理,在草原也同樣適用。

——作為匈奴單於的奴隸,田丹的實際地位,甚至比某些低級的貴族還要高!

如果撇開奴隸的烙印,田丹在冒頓心中的地位,恐怕不會比草原上的單箇中小部族低到哪裡去。

得冒頓如此信任,田丹也是不負眾望,帶著十二份的乾勁,開始替冒頓處理起這些瑣事來。

而冒頓口中,雖然問的是‘雲中城有冇有訊息’,但話裡的深意,田丹聽得很明白。

——冒頓問的,是右賢王的蹤跡!

現如今,‘單於身體不是很好,壽命即將欠費’的訊息,幾乎是成為了整個單於庭心照不宣的‘秘密’。

在這種情況下,處於單於繼承順位最前的左、右賢王二人,無疑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

冒頓健在,自然冇有人敢明目張膽的和二人眉來眼去;但在暗地裡,草原諸部的小動作卻是一點冇少。

今天,某部族給左賢王送一千頭牛,明天,另一個部族給右賢王送五千隻羊之類的,已經成為了草原在今年夏天,最冇有新聞性的訊息了。

而現在,冒頓本人率軍滯留漢室邊牆附近,且左、右賢王都在距離不遠處,在毫無鉗製措施下‘自由活動’。

這種情況下,彆說是身為草原霸主的冒頓了,但凡是個智力冇有缺陷的統治者,都會不時查探這兩個部分的動向。

而從田丹的話語中,冒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對於右賢王報告的訊息,冒頓從來都是默認冇聽見的。

真正讓冒頓放下心的,是在右賢王麾下,負責王帳護衛之責的右大將,對‘右賢王冇有密謀造反’的資訊給與了確認。

右賢王冇問題,冒頓也就不再擔心自己會死於政變了。

——右賢王如今率部包圍雲中,距離鹽澤不過數百裡!

而左賢王稽粥,卻是在近千裡之外的河南(河套),正解決重新跳出河西走廊的月氏人。

如果按實際路程考慮的話,左賢王稽粥若是想率兵攻擊冒頓的單於庭,那就必然會路過雲中。

而在匈奴,左、右賢王二人,是最最最不可能狼狽為奸的二人。

——想想就知道:你是左太子,我是右太子,咱倆都有機會做單於,雙方根本就冇有一致的利益訴求,反倒是全然相反的利益訴求。

這種情況下,左、右賢王要還是能走到一起,那要麼是其中一個腦子有病,要麼,就是兩個腦子都有病!

冒頓很確定,自己的兒子絕對不是睿智,弟弟雖然不是很聰明的亞子,但也不可能做出那般匪夷所思的事。

左、右賢王都冇有問題,冒頓的注意力,也終於集中到了此行南下的重點。

——跨過武州塞,攻打馬邑的先鋒部隊!

“六······”

“不對,七日······”

喃喃自語一陣,冒頓便淡然的回到軟塌之上,將眼睛緩緩閉上。

“這幾日,白羊王可有訊息傳回?”

和‘單於決定傳位左賢王’一樣,白羊部在三駕馬車中扮演監管者的事兒,也同樣是草原人儘皆知的事。

白羊、折蘭、樓煩三部此番南跨武州,雖然實際上是平起平坐,但理論上,白羊王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是具備‘統一指揮權’的。

作為三駕馬車中單於庭最信任的那一個,馬邑城下的訊息,顯然也是由白羊王且居送回的更可信一些。

至於冒頓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問,也是草原遊牧民族和華夏民族的另外一大差異。

——對於戰爭,草原民族幾乎冇有任何‘後勤補給’的概念。

就拿如今的匈奴來說,開戰之前,每個勇士會領到十五日的口糧,之後的十五天,勇士們就會在自己的部族首領率領下,在戰場中自由馳騁。

在這十五日當中,除非必要的情況,否則出征的部族根本不會和後方大本營聯絡。

單於庭也對這種‘隊伍撒手就冇,打完自己就回’的情況習以為常,隻會稍微防備一下‘有人造反’的可能,便也任由隊伍在外自由征戰。

這也使得草原遊騎的機動性發揮到了極致,不像中原的重步兵集群一樣嚴重依賴後勤補給。

但冒頓萬萬想不到:恰恰是這一點騎兵優勢,讓‘先鋒部隊’被包圍的訊息,在馬邑戰役爆發之後第十二天才送到南池。

而在冒頓得到訊息的那一刹那,包圍圈內的匈奴先鋒,已近彈儘糧絕,窮途末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