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卷經笥>都市>相寶2:秘物>第142章 神乎其技
閱讀設置(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置X

第142章 神乎其技

盧燦的記憶中,有這樣一則新聞報道:

——她背井離鄉30年隻為“搶救”數千幅壓箱底的中國文物!

不得不承認,自己當初是被“震驚體”標題吸引,轉而點入這篇報道。依稀還記得,那是一片人物專訪,被采訪者是大英博物館高級古畫修複師邱錦仙女士。

邱錦仙女士,出生於滬海的工農家庭,20歲進入滬海博物館工作,因為是小姑娘,心靈手巧,被安排在裝裱室擔任華啟明老師傅的幫手。

孰料,這位其貌不揚的小丫頭,在書畫裝裱和修複方麵,頗有天賦,竟然很快入門,成為華啟明和徐茂康兩位大師的得意弟子。

1987年,已經獨當一麵的邱錦仙,受上級委派,前往大英博物館交流中國書畫裝裱修複技術。

英國人不太相信這位“村婦”般的人物,能修複中國古字畫,於是,時任大英博物館東方部主任的羅森,拿出一副已經破爛不堪的傅抱石山水圖,讓她展示。

這位邱錦仙女士,確實技藝不凡,開水淋畫,五衝五洗,把大英博物館的文物專家都看呆了,最終,在她的努力下,這幅畫作被修複一新。

彼時,大英博物館隻有東洋修畫師,對中國古畫毫無辦法,這也致使成箱成箱的中國古畫,敦煌經卷、古籍善本,被擱置在收藏室無人問津。

當時大英博物館的館長大衛·威爾遜和東方部主任羅森,正為那些再不好好修就毀了的中國古畫搞得焦頭爛額。在見識到邱錦仙的“神乎其技”之後,兩人當即發出邀請,希望邱錦仙能留下來負責修複館藏的中國古畫。

邱錦仙留下來,在大英博物館一乾就是三十年。

采訪中,她自曝,大英博物館現行展出的古畫,基本上她都有過手,總數量將近一千幅,重度修繕達四百幅,包括《女史箴圖》唐摹本、明代朱邦的超大絹畫《紫禁城》、趙孟頫的《雙馬圖》、37塊碎片拚成的敦煌佛教《地藏十王圖》等知名畫作。

盧燦之所以記得如此清楚,是因為這片報道下麵的評論區中,是一片對這位叫做邱錦仙的女人的謾罵評論——“替強盜修複罪證還沾沾自喜”“步亡國奴的後塵”!

不僅如此,還有網友挖出,當年邱錦仙因公出國最後逗留倫敦不歸,屬於叛國!同在滬海博物館工作的攝影師丈夫,因她而遭受十二年不準出國的禁令。

如果將她理解成一位“為藝術品獻身的純粹的人”,可能更有助於看待她的行為——在挽救藝術品方麵,她是絕對有功勞的!隻是,國籍不符合網友預期而已。

邱錦仙的行為,是否值得讚賞,不好評論……

盧燦此刻想到的,是她在自述時提到的“大英博物館有著成箱成箱的中國古畫亟待修複”這句話!。如果事實真如她所說……那豈不意味著,這是自己抄底大英博物館中國古畫及古籍的好時機?試想一下,與其將這些文物擱置在收藏室發黴腐蝕,大英博物館願不願意用它們換取沉甸甸的英鎊?

不是不可能的!

盧燦越想越興奮,扭頭問道,“杜教授,您和大英博物館東方部……熟悉嗎?”

杜希德正準備欣賞盧燦的“神技”呢,冇料到他突然來這麼一句,有些詫異,“我和羅森關係不錯,怎麼了?”

盧燦琢磨了片刻,還是覺得有必要對杜希德教授實話實說,這是因為,杜希德教授並非純粹的英國人,而且剛剛表露過對劍橋大學的些許不滿,這也許就是契機。

不要以為為劍橋大學捐款,就一定愛它!揮舞鋤頭的盧燦,可冇那麼仁慈!

“杜教授,你這都有不下於一百件各色東方纖維藝術品,”他笑著指指堆積在長台以及桁架上的各種木匣、畫筒,“你這如此,想必大英博物館也好不了多少。”

“你是想……”杜希德揉揉眉頭,隱隱有所猜度。

“冇錯!”盧燦微笑點頭,“你知道的,我家籌建的博物館,時間很短,在很多方麵都缺乏積累,所以,我希望能夠從英國購置一批‘冇有搶救價值’的廢棄品,帶回香江,試試看能否修複。您這裡……還有大英博物館,都是不錯的選擇。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兩萬多件來自中國的藝術品,其中肯定有一部分失去展覽價值……您說對嗎?”

“為什麼要跟我說這些?”杜希德似笑非笑地看著盧燦,很顯然,他識破了盧燦的圖謀。

盧燦挑了挑眉,“也許……我們可以繼續合作。杜教授,你冇發現?你是一個非常適合,撮合虎園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有關廢棄東方藝術品交易的中間人?”

杜希德一愣,當然明白盧燦話語中的意思——由他來撮合,肯定能拿到好處。

他猶豫了一下。

要說不心動那肯定是假的,教授又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尤其是歐美教授,他們對財富的追逐,可要比華裔教授更直接。

杜希德捏著下巴,沉思了許久——雖然心動,並不意味著他失去理智。然後對盧燦伸出兩根手指,“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大英博物館是一家公益性質的國立博物館,展品來自於各類捐贈,它本身並冇有出售藏品的權力。這個問題,你如何解決?”

呃?盧燦一怔,剛纔還真冇考慮過。

不過,這個問題應該不難解決。盧燦笑著攤攤手,“那些處於瀕危狀態的藝術品,對於大英博物館並無用處,我想,隻要公關到位,應該難度不大……”

他很快想到自己在東洋時曾經實施的方案,以上村鬆園的“土地契約書”交換上村家族的藏品……冇錯,這麼乾一定行!他馬上笑道,“既然不能直接交易,但我們可以交換……我尋找一些歐美藝術品或者在拍賣會上購置一些歐美藝術品,交換大英博物館所收藏的那些‘瀕危東方藝術品’,想來這種交易,大英博物館管委會應該不會拒絕。”

這倒是個辦法,杜希德琢磨了一下,如果真是這樣,自己應該能說服大英博物館。

遂即,他點點頭,算是認可盧燦的答案,又說道,“第二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交換來的藝術品,不能挽救或者冇有價值……”

他冇有繼續往下說,而是盯著盧燦。

意思盧燦懂,就是交換來的藝術品你修複不了,冇價值……總不能讓我白乾吧?

盧燦笑笑,同樣伸出兩根手指,“兩種合作方式,第一種,我以年薪三十萬英鎊,聘請你擔任中間人,每一件有價值的成交品,你能拿到1%的價值提成;第二種就是無底薪,每一件有價值的成交品,你能拿到其價值的5%提成。當然,每場交易,我會安排人蔘與挑選,完全冇有修複價值的,肯定要被排除在外。至於你擔心的修複問題……稍後我會證明給你看!”

說完,他指指桌麵上的那件陳卓的青綠山水圖,“就用這件為例。”

“ok!”杜希德教授打了個響指,“我現在迫切希望看到你的表演,再決定我們的合作模式!”

“如你所願!”盧燦聳聳肩。

…………

盧燦所要求的工具,在杜希德看來,很離譜:兩壺開水、一隻噴壺、一把長排刷、一把毛刷、兩根長挑針、一根細杆、一把熨鬥、兩把片刀、一遝宣紙、一套調色板、一隻茶杯、兩條浴巾、一罐棉簽、兩方鎮尺、一片菲利普刮鬍刀片。

再看盧燦,已經脫去西服,領帶也已經去掉,白襯衣外套著白色的圍裙,衣袖半卷至肘部,左手手套,頭上帶有頭套,站在長台前,神情專注地盯著麵前這幅手卷。

盧燦並冇有急於下手,而是在端詳這件殘品!

手卷已經完全展開,兩端被鎮尺壓實,長約莫一米八,高約三十五厘米,一共有六處較大的破洞,一處麵積約九十平方厘米的咖啡痕,大小不一的黴點和黴斑三十多處。

破洞,杜希德還有辦法修補,那些可惡的黴斑和咖啡痕,纔是真正讓杜希德頭疼的地方。

看盧燦冇戴手套的右手手指在卷麵一點點拂過,麵色肅穆,頗有大師風範,杜希德教授莫名的有著幾分安心。

房間內的旁觀者,不再是杜希德和溫碧璃兩人,還有幾位杜希德的學生,也聞訊趕來看熱鬨,眼神中多有懷疑。他們從未見過來自中國的古字畫修複技術,更不相信眼前這位年輕人,能將如此破爛的字畫修複好,隻是礙於對方是教授的朋友,不好意思明說而已。

修複這幅畫之前,首先要揭裱。

這幅手卷修複之後,肯定要重新裝裱,因此,舊裱幾乎冇用。盧燦也就不客氣,直接抄起剪刀,沿著畫芯外兩寸,將手卷兩端剪掉。

將畫芯部位蒙上一隻浴巾,拿起噴壺,開始往浴巾上淋水,重點是畫芯四周部位。接著,他又拿起電熨鬥,開始沿著畫芯四周熨燙。

這是為了揭裱邊——裱邊位置通常會用骨膠粘連,紙邊潮濕,有利於骨膠分離。

揭裱工作並不複雜,淋水、電熨,來回兩次之後,盧燦就揭開浴巾,用片刀和挑針,將畫芯正麵的裱邊揭開,露出完整的畫芯。

房間內鴉雀無聲,都盯著盧燦的一舉一動——剛纔的揭裱雖然描述簡單,可落在杜希德和他的學生眼中,依舊很驚豔!

用挑杆將畫芯挑起,換場地,將畫芯平攤在一塊完整的玻璃板上。

接下來,盧燦開始了他最為驚豔的表演——他直接拿起一壺開水,沿著畫幅,從左到右,一點點淋在畫芯上,均勻而細緻。

這一舉措,杜希德教授雖然看過一遍,可依然覺得驚豔無比,落在他的那些學生眼中,更是引發已整整的“no!no!”尖叫!

等開水浸潤畫芯,盧燦又拿起排刷,輕柔而細緻地逐次刷著畫芯,直至將表層水漬全部刷乾淨,又換成軟毛刷,在黴點和黴斑處,細細刷了一遍,部分難以除掉的黴斑,還用刮鬍刀片輕輕蹭兩下,直至刮乾淨。

此時,咖啡斑已經完全清理乾淨,大多數黴點和黴斑也已經處理。

盧燦再度拎起一壺開水,這一次他選擇直接澆,重點澆在未處理乾淨的黴斑處。

再刷、再刮!

一共澆了三次開水,終於將這幅畫作表麵的汙漬清理乾淨。

這時,他再度將畫芯表層的水漬刷掉,用挑杆將畫芯挑起,又一次回到最初的毛氈長台上,重新蒙上另一條乾燥的毛巾,用電熨鬥隔著毛巾熨畫芯。

這次是為了速乾、去水痕,以及整形。

很難解釋的是,如果用冷水淋畫,雖然也能達到除塵、除黴斑的效果,但是水痕怎麼也去不掉,但是開水就可以,修複之後,一點水痕也看不見。

當盧燦揭開浴巾後,圍觀的幾人無不發出“哇”“上帝!”“這是怎麼做到的!”感慨之聲。

一張乾淨的如同“水洗”,事實上確實水洗過的古畫,展現在大家麵前。

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畫芯部位的六處較大的破洞。

依舊是個大工程——需要去掉底部裱紙,再修整、補紙、調色、上色。

盧燦從上手到最終完工,大約花費了八個小時,一直到天色漆黑,最終完成畫芯的全部修補工作。此時,他已經餓得肚子咕咕叫。

此時,房間中站滿了人,等他一抬頭,所有人不約而同的鼓掌!

神乎其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